四、新時期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實踐與探索――陝西省開展“創佳評差”競賽活動探析(1 / 3)

沙國臻

唯物史觀認為,生產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職業生活是人類最主要的社會生活領域。每個人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和途徑,直接或間接地與職業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連的職業道德,就在社會道德中處於主導地位。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江澤民同誌指出:“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曆史進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建立在發達生產力的基礎之上。”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產物,又反作用於職業活動。職業道德的狀況,直接決定著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關係著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影響著投資環境和生產環境的優劣,在保證生產力的充分發展方麵占有突出的地位,發揮著巨大作用。職業和職務,集中地體現著社會關係的責、權、利,而深化改革,必然對各方麵的權利關係、責任關係和利益關係進行廣泛而深刻的調整。恰當地調整好這些關係,良好的職業道德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努力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新路子,對於加快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多年來,陝西省在職業道德建設中,精心設計載體,持久深入地開展“創佳評差”競賽活動,把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和要求貫穿到各項思想道德教育和各項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有效地提高了幹部職工的素質,提高了服務質量,糾正了行業不正之風,樹立了行業良好形象,推動了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探索出一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新路子。

一、強化教育,培育與時俱進的職業道德理念是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

職業道德調整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業、職業內部之間的關係,依靠的是在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內心信念基礎上形成的職業理想、職業觀念、職業作風以及職業規範,而不是依靠法律或專政的手段。因此,在職業道德建設中,加強宣傳教育,使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育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就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陝西省在開展“創佳評差”競賽活動中,始終突出思想道德建設這條主線,結合實際和自身特點,不斷強化學習、宣傳、教育,把培育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與時俱進的職業道德觀念作為工作的出發點,為職業道德建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人格基礎。

1.加強理論學習,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

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直接影響著職業情感、職業情緒和職業作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途徑和就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人們的就業理想、就業觀念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就會處處不適應,就難以有良好的職業情感和職業情緒,也就難以做到“愛崗敬業”。在“創佳評差”競賽活動中,各行業單位堅持不懈地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關改革開放的理論和市場經濟知識等,係統地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教育,深入開展國際國內形勢和發展教育,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大討論,不斷克服“鐵飯碗”、“大鍋飯”、“鐵交椅”、“平均主義”等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正確認識“減員增效”、“下崗分流”、“待業失業”、“就業再就業”、“競爭上崗”、“打破幹部工人界限”、“效率優先”等現象,不斷增強市場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樹立多渠道、多形式就業觀念、誠信觀念、能上能下、“競爭就業觀念”等新思想、新觀念,引導人們形成與市場經濟體製相適應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念,解決好職業道德建設的深層次問題。

2.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高尚的職業良知、職業品德和職業情操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著並支配著職業良知、職業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規定著職業道德行為的基本傾向和職業道德評價的根本態度。“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的職業道德要求與職業良知、人格修養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奉獻社會”則是職業道德的最高要求,必須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基礎。在開展“創佳評差”競賽活動中,各地各行業通過自學、寫心得筆記、專題講座、參觀訪問、對照檢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製定整改計劃和措施等方式,深入開展“三講”教育、“警示”教育、“雙學”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四教育”、“樹典型學先進”等活動,不斷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奉獻精神,講良心、講信用,辦事公道,不虧心、不欺詐,忠於職守,盡職盡責,全心全意幹好本職工作、服務群眾等良好的職業品質、職業情操和職業作風,為職業道德建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3.結合形勢開展係列宣傳教育,正確認識職業價值,不斷增強職業情感和職業責任心

“愛崗敬業、服務群眾”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從業人員有高度的責任感,心中時時有群眾,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全心全意幹好本職工作。多年來,圍繞“迎接香港回歸”、“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慶祝建國50周年”、“迎接澳門回歸”、“紀念建黨80周年”和五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紀念節慶,以及抗議美國襲擊我駐南使館暴行、反對李登輝“兩國論”、揭批“法輪功”等重大事件,各行業、各單位組織開展群眾性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讀書活動、歌詠比賽、書畫展、文藝演出,召開座談會、報告會等內容豐富、形式生動的宣傳教育活動,唱響“三好”,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引導人們把愛國與愛崗敬業緊密聯係起來,把幹好本職工作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興旺密切聯係起來,把道德建設與單位、行業、國家及個人的文明進步聯係起來,從國家興亡、民族振興的高度來認識職業價值,培養深厚的職業情感,增強職業責任心,使高漲的愛國熱情轉化到幹好本職工作上,落腳到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上。同時,開展“五種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教育,激勵幹部群眾艱苦奮鬥、開拓拚搏、精益求精、勤奮工作,為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營造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