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也脫個一絲不掛,像一個小白瓜。
\"路上安全嗎?\"
\"公安部派龍飛率領一個小組負責安全保衛工作,小組成員有肖克、路明、淩雨琦等六人,據說都是高手……\"
\"龍飛?\"梅香喃喃自語著。
\"對,他被稱為神探,功夫智力都非常高。聽說台灣也派了殺手,和潛伏大陸的特務相勾結,有一個秘密的特務組織梅花黨又開始活動了……\"
\"梅花黨?\"梅香的眼睛一亮,一閃即逝,就像一顆流星。
\"不好,房上有人!\"夏瑜大叫一聲,啪地滅了電燈。
屋內一片漆黑。
夏瑜赤身裸體衝出房門,正見自已居住的西廂房上有個黑影,一閃即逝。
菊香聽到動靜,正好從北廂房出來,正好撞見夏瑜,臉色緋紅,進東廂房去了。
夏瑜回到屋內,梅香埋怨道:\"大冬天,光著身子跑出去,你也不怕凍著?\"
\"有人偷聽,是什麼人呢?\"
\"貓聞著腥味都來了,這一路上凶多吉少啊!\"
梅香說完,一頭紮進了被窩。
被夏瑜提到的那個科學家柳絮飛目前也在自已的宅院裏激動不已。
核科學家柳絮飛今年47歲,浙江紹興人,從巴黎大學學成歸國,他行為性格古怪,是獨身主義者。他居住的白雲觀附近的一座四合院,就像白雲觀一樣充滿了神秘色彩。朱門緊閉,就像兩側的石獅子一樣毫無表情。平時很少見他出入,他平時少言寡語,喜歡獨處。他不用保姆司機,一切自已動手。四合院內有幾株參天鬆樹,幾乎遮住了院落,更使這座院落顯得神秘。他是獨子,更是孝子,西廂房是個供堂,終年擺放著他父親和母親的骨灰和遺像,擺放著康乃馨、白菊花等鮮花。他的父母都是民主人士,解放後由香港取道回國,渴望投入新中國的建設,可是輪船失火,雙雙遇難。
柳絮飛不修邊幅,他將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科學研究工作,幾乎到達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經常以麵包充饑,煮麵條更是家常便飯,上級部門有時給他送來雞蛋、麵粉,他也總是將其中一部分分給鄰人。
柳絮飛也是剛剛接到上級部門的通知,讓他參加研製原子彈的專家組,這讓他激動不已,他對政府的如此信任感激涕零,但又隱隱地感到深深的內疚,他的內心被一種矛盾心理纏繞著,煎熬著。他是那種隻重業務不關注政治的人,原來在一九四八年,當時他正準備赴法留學,正在南京的一個圖書館查閱資料。一輛黑色雪芙萊轎車開到門前,車上下來一個身穿藍色旗袍的楚楚風韻的年輕女子,旗袍上綴滿了梅花。那女子風姿綽約,氣質非凡,她找到柳絮飛,自稱是他的同鄉白敬齋的女兒,要帶他去見白敬齋。柳絮飛深知白家的城府,白家是名門望族,曆史上出過不少進士,有的衣錦還鄉,有的史書有名。柳絮飛曾得到過白敬齋的資助,並接受過他的諄諄教誨。他深知白敬齋官宦背景很深,近年來不知掛職何處,隻知他與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淵源之深。如今見這位溫文爾雅的漂亮小姐敘說,便隨她前往。
白小姐親自駕車,駛入紫金山,逶逶迤迤,曲曲折折,開到半山腰,通過幾個哨卡,來到一群豪華建築前,皆是法式白色別墅,正值深秋,紅楓翠葉,簇擁點綴,風景如畫。
小姐將他引入一個古色古香的書齋,壁上書著宋代米芾的書法,對麵壁上是張大千的山水畫卷。雕梁畫棟,寶瓶香墨,名硯古軸,雞血石雕,甚是古樸典雅。
一忽兒,身穿藍布長袍的白敬齋笑吟吟進來了,寒喧一陣後,言歸正傳。白敬齋告知柳絮飛,國民政府也準備學習西方政體,以後嚐試多黨競選製;他近日建一新黨,取名梅花黨,聚集天下有膽有識有才之士,共圖舉國大業。他真誠希望柳絮飛這樣年輕有為的學者加入,以壯大新黨的力力。而且此事極端保密,他與柳絮飛是單線聯係,本來柳絮飛不關心時政,但見白敬齋言辭懇切,又顧念白敬齋曾經出資幫助過他,隻得應允。他匆匆填了一個表格,然後告辭。後來他才知道,送他下山的那個漂亮小姐是白敬齋的二女兒白薇,當時正在中央大學新聞係讀二年級。
以後,白敬齋杳無人跡,梅花黨也無影無蹤。柳絮飛從巴黎學成歸國後,決心回到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但是他聽說白敬齋逃到台灣,在當時如果要有台灣的社會關係,是十分惶恐的事情。因此,柳絮飛沒有向組織上談及他與白敬齋的來往,更隱瞞了參加梅花黨的事實,其實他隻是填了一張表格,並沒有參加任何活動。但是這件事就像一塊巨石始終壓在他的胸口上,使他喘不過氣來。他常常被惡夢驚醒,有時夢見白敬齋,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樣;有時還夢見那個穿藍色旗袍的小姐,她正拿著手槍對準他的胸口,每到這時,他被\"啊\"的法叫一聲,醒來,大汗淋漓。
每當想到這一幕,柳絮飛便覺得有些恐怖,小便緊逼,於是來到廁所。
他家的廁所在西北一隅,隻有8平方米,有個蹲坑,下麵直通汙水道。四麵牆壁牆皮剝落,青磚裸露,房角蜘蛛網縱橫,房門被北風一刮,呼呼作響。
柳絮飛走進廁所,去拉燈繩,沒想燈繩斷了,廁所內漆黑一團。他於是到臥房找了一個手電筒來照明。
他正蹲坑沉思,忽然聽到一陣兒簌簌的聲響,在微弱的手電光下,恍惚中,他看到眼前的青磚落了下來,一塊,兩塊,三塊……外麵就是胡同,隻見窟窿處伸進來一隻黑手,手心深嵌著一朵金色的梅花!
他嚇得大叫一聲,昏厥於地。
柳絮飛醒來時,已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單位領導黃書記正親切地望著他。
\"老柳,你醒了。\"黃書記俯下身來。
\"我這是怎麼了?……\"他支吾著,回想著……
黃書記說:\"今天上午,我們派人給你送資料,才發現你倒在廁所裏,你的頭暈病又犯了。\"
\"廁所裏有什麼東西嗎?\"他想起了那隻黑手,那朵梅花……
\"什麼也沒有,怎麼,你看到什麼嗎?\"
\"沒,沒有,我可能出現了幻覺……\"柳絮飛局促不安地望著黃書記。
\"你血壓不太穩定,臉上有點擦傷,我們一直想給你配備一個保姆或者廚師……\"
\"不,不用,我自已會照顧好自已。謝謝組織的關心照顧,我應該加倍為黨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是你怎麼到現在也沒有寫入黨申請書?是不是想加入你父親曾參加的民主黨派?\"
\"不,我參加共產黨,我目前還不夠條件,差距很大,我要努力……\"
柳絮飛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
柳絮飛回到家後,看到廁所如舊,並沒有看到那個窟窿,更沒有什麼青磚散落地上。
那麼,那天看到的黑手,還有那朵精致的小金梅花,可能是個幻覺!
要真的是幻覺就好了。
柳絮飛暗暗想。從此,他更加埋頭苦幹,盡量不使自已的頭腦有思考多餘的事的空隙。
與楚天舒、夏瑜、柳絮飛組成專家組的陶嵐是一位38歲的年輕女科學家,清華大學畢業,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性格開朗,豪爽,很有些男子漢的氣質,由於全身心投入科研,至今未婚。陶嵐是烈士子女,父母是新四軍幹部,母親在皖南事變中犧牲。父親陶自強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當時是誌願軍某部團長,美軍仁川登陸後,他所率的團被打散,他本人不知去向,至今沒有找到屍骨,有人說他犧牲了,也有人說他被俘。
陶嵐目前居住在清華大學附近的一座單元樓裏,獨身一人居住三室一廳的房間,她工作一絲不苟,生活井井有條。如今接到參加專家組奔赴西北的任務後,興奮異常,整夜未眠。她一直都在搜集熟悉一些有關原子彈的資料。
她掌握的資料有:
原子彈是一種利用核裂變原理製成的核武器。它是由美國最先研製成功的,具有非常強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爆炸的同時會放出強烈的核輻射,危害生物組織。1945年第一顆參與戰爭的原子彈爆炸於日本廣島,時間為1945年8月6日。1945年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直接導致日本於9月2日投降。
原子彈是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迅速應用到軍事上的一個突出的例子。從1939年發現核裂變現象到1945年美國製成原子彈,隻花了6年時間。1939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研製原子彈,1945年造出了三顆。一顆用於試驗,兩顆投在日本。1945年8月6日投到廣島的原子彈,代號為\"小男孩\",重約4.1噸,威力約20000噸。其他國家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時間是:蘇聯——1949年8月29日;英國——1952年10月3日;自1945年以來,原子彈技術不斷發展,體積、重量顯著減小,技術性能日益提高。此外,提高原子彈的突防和生存能力以及安全性能,也日益受到重視。
二戰期間,科學家西拉德為防止德國人搶先造出原子彈,動員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闡述了研製原子彈對美國安全的重要性。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前一天),羅斯福才批準了美國科學研究發展局全力研製原子彈。
1942年8月,美國製訂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
1943年7月,美國成立原子彈研究所。
1945年3月,美國成立合並秘密的原子能委員會。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
1945年8月13日,美國人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在這之前,研製這一武器的\"曼哈頓計劃\"在幾年間嚴格保密,連美國副總統長期也不知道,世界上的人們幾乎都是在第一次核轟炸後才知道原子彈。
8月9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這一消息,並加上了\"所有生物被燒死。該城煙火彌漫,高達四萬英尺\"的標題。
8月9日,這天大家開慶祝會時,毛澤東卻打來電話找到社長博古,批評這是\"政治性很強的原則錯誤\"。接著,毛澤東又把負責編輯的同誌叫到棗園,嚴肅批評了一個多小時,認為不應該如此渲染原子彈的威力。
幾天以後,毛澤東在延安的一次幹部會議上說:\"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隻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爭,原子彈隻是空的。\"
1946年8月6日,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棗園樹下采訪了毛澤東,毛澤東說出了流傳於世的一句話:\"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1951年下半年,法國科學院院長、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約裏奧·居裏(居裏夫人的女婿,法國共產黨員)讓人傳話,\"請轉告毛澤東同誌,你們要反對核武器,自已就應該先擁有核武器\"。
1949年,蘇聯成功研製原子彈,英國於1952年爆炸了自已研製的原子彈。
1954年秋天,廣西傳來發現鈾礦的消息,這使毛澤東確定決心具備了最起碼的物質基礎。
1954年10月3日,毛澤東與蘇共第一書記赫魯曉夫在中南海頤年堂正式會談,在雙方的蜜月氣氛中,毛澤東提出\"我們對原子能、核武器感興趣\",並詢問在這方麵能不能有所幫助。赫魯曉夫聽後馬上露出驚訝的表情,接著說:\"我們這個大家庭有了核保護傘就行了。\"並認為中國如果真的搞核武器,現在就是把所有電力都投入進去也不一定夠用,蘇聯可以幫助先建一個小型原子彈堆,以此培訓一批幹部,並接收一些留學生去蘇學習。
這是毛主席第一次正式提出準備搞核武器,不過卻是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此刻中國正處於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第二年,仍然連一架飛機、一輛汽車都不能製造,卻想搞最尖端的工業科技結晶的核武器,難怪會讓赫魯曉夫吃驚。
當時從外部條件看,美國在朝鮮戰爭期間對新中國一再實施核威脅,蘇聯\"核保護傘\"根本靠不住。中國出兵入朝時,蘇聯擔心引火上身,連出動空軍掩護的諾言都能背棄,到危急關頭還肯冒核大戰的風險以原子彈掩護中國嗎?從國際地位和世界戰略格局考慮,正如法國總統戴高樂那句名言所說:沒有核武器的國家不算是大國。站起來的新中國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恢複大國雄風,也必須擁有核武器。從內部條件看,中國雖然缺乏工業基礎,卻有一批從國外回來的具有世界級水平的科學家。蘇聯當時為解決核原料匱乏而與中國聯合進行鈾礦勘探開發,1954年秋天從廣西傳來發現鈾礦的消息,這使毛澤東確定決心具備了最起碼的物質基礎。
赫魯曉夫委婉地拒絕毛澤東的要求,表現出想壟斷核武器,也是對中國工業科技水平的輕視。按他的許諾,隻援建一個實驗性質的小型原子堆,再從頭培訓些科技幹部和留學生,中國的核武器研製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起步。
中共中央接受了蘇聯有限的幫助,又考慮到時不我待,隨後自已便開始起步……
赫魯曉夫走後三個月,毛澤東便確定了開始發展核武器的決心,並在中央會議上拍板說:\"我們自已幹,也一定能幹好!\"
1956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說:\"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1958年,毛澤東正式表態:\"那麼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國的核工業正式上馬了。原子彈正式開始確定研製了。
1957年,中國與蘇聯經過多次談判協商,10月份,兩國正式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
核武器研究院的科技人員,聽到這一消息,都甚為興奮。他們每天突擊學習俄文,辦公室、走廊上、宿舍、食堂一片俄語聲。
1959年初來了一位蘇聯專家,但是他對原子彈的技術問題隻字不提,怎麼問他都不說。
中央果斷決定,自力更生,自已動手搞出原子彈。
美國人在1945年製造出三顆原子彈,其中兩題是\"內爆\"型,一顆是\"槍法\"型,在廣島投下的是\"槍法\"型,在長崎投下的是\"內爆\"型。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采用\"內爆\"型。所謂\"內爆\"型是將大量炸藥起爆的能量壓向內心,產生高溫、高壓,使內心裏的核材料產生裂變,釋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難的問題在於炸藥起爆後,能量並不是完全向內心壓縮,而是向四周擴散,這就無法實現核裂變。
中央決定成立15人專門委員會,這是國家管理領導兩彈事業的最高機構,由周恩來、賀龍、李富春、聶榮臻、李先念、薄一波、陸定一、羅瑞卿、趙爾陸、張愛萍、劉傑等人組成,周恩來任主任。
美國當權者曾多次揚言並打算要對中國扔原子彈
在過去的曆史中,美國當權者曾多次揚言並打算對中國投擲原子彈。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把敵人打得節節敗退,潰逃了400多公裏,麥克阿瑟緊急報告了美國總統杜魯門。杜魯門這位曾經下令向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的總統,產生了可怕而危險的念頭,並很快公開了他的想法:\"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武器,挽回朝鮮戰局。\"這條帶有爆炸性的新聞震動全世界,英國首相艾德禮立即飛往華盛頓,會見杜魯門,陳述利害。杜魯門向中國人扔原子彈的威脅才縮了回去。
1952年12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去南朝鮮訪問,美國的許多軍官向他建議:\"應考慮使用小型原子彈和核大炮,封鎖中國大陸和東北基地。\"1953年春季,艾森豪威樂下令,美國秘密地將原子彈運到了衝繩鳥。
據美國現在解密的檔案證實,1955年3月10日,國務卿杜勒斯說過,\"我們將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隻有它們才能以效地對付中國大陸的機場\"。3月15日,杜勒斯對新聞界宣布\"我們可能利用某些小型原子武器\"。
1954年9月14日在蘇聯奧倫堡州發生的\"雪花\"原子彈爆破試驗,多年來一直被作為國家絕密情報而被嚴密封鎖。
當日9點33分,蘇聯當時研製的威力最大的一顆原子彈在托茨基草原上空爆炸,森林被燒為灰燼,村莊被平地摧毀,諸兵種合成實彈演習的\"東方\"軍隊發起衝鋒,戰機越過蘑菇雲對地麵目標進行攻擊,在爆炸中心10公裏範圍內揚起飛的輻射雲塵和沙土,成為\"西方\"軍隊最好的防禦設施。當日投擲的彈藥總是比蘇軍強攻柏林時的都多許多。
所有參加演習的人都親筆簽名,保證25年內不泄露國家軍事機密,患上各種輻射疾病的官兵甚至不能向主治醫生講述自己的輻射經曆。
俄羅斯特種風險部隊老兵委員會主席邊齊安諾夫講述道:\"1954年整個夏末,一直有軍列從蘇聯各地來到托茨基站,所有來到此處的官兵,甚至包括部隊司令部,都不知道為何到這裏來。我們的軍列在每個車站都遇到了婦女和兒童,送給我們允蛋和奶酪。親愛的,你們難道是要去中國打仗嗎?一些老大娘還在這樣喊叫著。\"
奧辛中將回憶稱,50年代初蘇聯在認真準備第三次世界大戰,在美國進行了原子彈實驗後,蘇聯也決定在開闊地帶試驗原子彈,奧倫堡草原因與西歐地形相似而被選為試驗地點。有原子彈爆破科目的諸兵種合成演習最初度劃在卡普斯京雅爾導彈試驗場內進行,1954年春天,經過重新評估後,托茨基草原被視為安全保障條件最好的演習場。
共有212支部隊4.5萬官兵參加了此次代號為\"雪花\"的核演習,其中士兵3.9萬人,軍官、將軍和元帥共6000名,住宿營地蔓延42公裏。演習準備工作持續了3個月,挖掘了數千公裏的塹壕、壕溝、反坦克溝,修築了數百個永久火力點、臨時火力點和地下掩蔽所。
演習前夕,軍官們觀看了一場關於核武器作用的電影,在專門建設的特殊電影院門口,盤查甚嚴,必須持有團長和克格勃代表親筆簽名的通行證才能入場觀看。
距離爆炸中心5-6公裏的博戈達諾夫卡村和費多羅夫卡村,由部隊組織,臨時疏散到50公裏外的地方。
演習準備是在火炮轟炸掩護下進行的,數百架飛機轟炸預定地段。演習開始前1個月,每天都有轟炸機向爆炸中心投擲250公斤重的炸彈模型。在周圍都是混合林的橡樹叢中,有一個100×100米的白色十字標誌,參加演練的飛行員向其投擲炸彈,誤差不許超過500米,因為周圍部署有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