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複合味的製作方法及運用(1 / 3)

第四部分 複合味的製作方法及運用

複合味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

一、複合調味品所組成的味。盡管菜肴烹調的味道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但就單純由調味品所配合組成的複合味來講,四川常用的有下列各種:

一、冷菜複合味

(一)紅油味

特點風格

色紅亮,鹹鮮香辣略甜,幾味兼之,四季皆宜。

調味原料

川鹽、紅油、白醬油、白糖

味精、香油、紅醬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鹽一般用於定味,使原料先有一定的成味基礎。白醬油提鮮味定鹹味,紅醬油提色增香輔助白糖和味,白糖和味提鮮,使此味更反複有味。以上幾種調味品所組成的鹹甜味,應是鹹味恰當,甜味以進口微有感覺為度。紅油要突出香辣味,重用油而不宜辣味太甚。味精用量以菜肴鮮味突出為好。香油增香、壓異味,使香味更有反複。配合中應達到“鹹裏略甜,辣中有鮮,鮮上加香”。

先將白醬油、紅醬油、白糖、味精和勻,溶化後,加入紅油、香油調勻即成。

複合味的運用

紅油味濃淡適中,鹹、甜、鮮、辣、香兼之,用於涼拌菜肴,與其他複合味一般都不矛盾,佐以酒、飯菜肴的調味都適合。但其原料應是本味較鮮的品種,如雞、肚、舌、肉類和新鮮蔬菜等。即便使用本味寡淡的原料,亦應有帶鮮味的品種配合,例如“拌三絲”一類菜肴。

注意事項

如原料不用碼味,鹽可直接放入醬油中溶化。

紅油製法

以菜油三成、辣椒末一成的比例,先將油煉熟,晾至六成熱,倒入辣椒末內燙出香味即成。紅油又稱“辣椒油”,一般宜冷後作調料,調味時應與油中辣椒末混合使用。

(二)薑汁味

特點風格

鹹酸而薑味濃鬱,成菜食用時有鮮美清爽不膩之感,尤能引誘食欲。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老薑醋、味精、香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要在鹹味的基礎上,重用薑、醋,突出薑、醋的味道。用味精提高薑、醋的濃味,緩和烈味,點綴以香油之香,這樣才使薑、醋濃鬱宜人,香味突出,酸而不酷,澹而不薄。但應注意味精用量不能過大;鹽定鹹味,白醬油輔助定味並提鮮。味汁組合以不掩蓋原料本色為準。

老薑洗淨去皮切成極細末,與鹽、醋、白醬油、味精、香油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薑汁味清淡,和諸味,與其他複合味均不矛盾。薑汁味用於涼拌菜肴,春、夏季最宜,尤以佐酒為佳。

注意事項

薑汁味就是要突出薑與醋的混合味,雖屬清淡,絕非淡薄無味,否則風味全失。

(三)蒜泥味

特點風格

蒜味濃,鹹鮮香辣中微帶甜。

調味原料

川鹽、蒜泥、白醬油、紅醬油

白糖、紅油、味精、香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應在鹹鮮微甜的基礎上,重用蒜泥,並以紅油輔助大蒜味的突出,再使味精調和諸味,香油增加香味。因此,除重用蒜泥外,紅、白醬油、鹽、白糖、味精所組合的鹹鮮微甜的味道亦應濃厚;紅油與香油隻起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

將鹽、白醬油、白糖、紅醬油溶化和勻,加入味精、蒜泥、紅油、香油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蒜泥味濃厚且蒜味突出,最宜作下飯的菜肴調味。但在味的配合上,要以不至壓著原料本味或抵消其他菜肴的滋味為宜。蒜泥味用於涼拌,在春夏季節最為時令。

注意事項

1.拌後即食,味才鮮美。

2.隔夜蒜泥,不可使用。

蒜泥製法

大蒜去皮與菜油、鹽少量,入碓窩舂茸加水調散即成。(製蒜泥時加入菜油或去衣的生花生仁、鹽少許以免蒜色變黑,蒜味散失)。

(四)椒麻味

特點風格

鹹鮮清香、風味幽雅。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蔥花、椒白糖、味精、香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鹽定鹹味;白醬油輔助鹽定味提鮮;白糖和味提鮮,用量以菜肴在食時無甜味為準;味精提鮮,用量以菜肴進口就有感覺為好。以上各味所組合成的鹹鮮味應醇厚宜人。在此基礎上重用蔥與花椒,以突出椒麻味;用香油輔助,使椒麻的清香更加反複有味,但香油用量以不壓椒麻香味為限。

先將蔥、花椒加鹽適量鍘為極細末,與白醬油、白糖、味精、香油充分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椒麻味清淡鮮香,其性不烈,與其他複合味都較適宜,用於涼拌菜肴四季皆可,佐酒尤佳。

注意事項

1.選用蔥葉,清香味才濃。

2.調味時應酌量加入濃雞汁,使鹽的鹹度適中,提高鮮味;味汁的組合以不壓低或掩蓋原料的本色、本味為佳。

3.蔥、花椒鍘細後,需經滾油燙過,香味更濃。

(五)怪味

特點風格

亦稱“異味”。製法考究,因鹹、甜、麻、辣、酸、香、鮮各味兼之,故名。

調味原料

川鹽、紅醬油、白醬油、味精、芝麻醬

白糖、醋、香油、紅油花、椒末、熟芝麻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以上各種調味品所組成的鹹、甜、麻、辣、酸、鮮、香等味,都應相宜的在菜肴內,使食者有所感覺。

先將鹽、白糖在紅、白醬油內溶化後,再與味精、香油、花椒末、芝麻醬、紅油、熟芝麻充分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怪味,適合佐以本味較鮮的原料,但不宜與紅油、麻辣、酸辣等複合味相配合,用於佐酒菜肴的調味最佳,四季皆宜。

注意事項

調製怪味,勿論方法怎樣變換,其基本原理卻不能更改,即:所參與組合怪味的調味品,應配合適宜,才能相得益彰。這就是說各單一味都能相輔相成,並在複合味中和原料融為一體,乃至使菜肴所具有的多種反複的味道,能為食者所感覺。

(六)白油味

特點風格

醇香濃鬱、本味清淡、鹹鮮略甜,四季適宜。

調味原料

川鹽、香油、味精、白糖、白醬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白醬油定味提鮮,鹽、味精輔助白醬油定味提鮮之不足,用量均應滿足需要,首先使某肴鹹鮮有味;在此基礎上,重用香油,以突出香味為宜;白糖和味提鮮,使鹹鮮味“鹹而不減”,鮮中有鮮,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時略有甜味為準。

先將鹽、香油、味精、白醬油、白糖充分調勻拌入或淋入菜肴內即可。

複合味的運用

白油味清淡適口,香味濃厚,適合拌鮮味較好的原料,如雞肉、豬肉等。此味重於香、鮮,最宜與糖醋、麻辣、豆辦味配合,但忌五香、麻醬味。因此,菜肴間在味的應用上,要做好安排。

注意事項

白醬油宜選上品;視情況也可不用鹽;亦可用高湯加鹽,不用白醬油,晾冷即可。

(七)芥末味

特點風格

鹹、酸、鮮、香、衝,清爽解膩。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芥末糊、香油、味精、醋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鹽定味,白醬油輔助鹽定味提鮮,用量以組成菜肴的鹹度適宜為準;在此基礎上,醋提鮮、除異、解膩,用量以菜肴在食用時酸味適宜為度;調味時重用芥末糊,以衝味突出為好;味精提鮮,是聯接鹹酸味與衝味的橋梁,使它們互相融合,但是,味精有降酸味的作用,因此,用量以在成菜後食者有感覺為限。香油增香,用量以香味不壓衝味為宜。

先將鹽、白醬油、醋、味精和勻,再加芥末糊調勻,淋入香油即成。

複合味運用

此味較清淡、鹹、酸、鮮、香、衝兼之,爽口解膩,頗有風味,用作春夏二季的下酒菜肴的佐味最善。但此味一般宜配本味鮮美的原料。同時與其他複合味組合均較適宜。

注意事項

1.芥末糊製法。

2.芥末糊製好即用,並在上菜時調味效果才好。

3.如香油量加夠後,菜肴仍不滋潤,可酌添熟菜油。

4.如覺味汁色深,可減少白醬油和增大鹽用量,再酌加晾冷的濃雞汁。

(八)麻醬味

特點風格

鹹鮮可口、香味自然。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芝麻醬、白糖、味精、香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鹹味適宜不應太厚;重用芝麻醬,以突出其香味,但因芝麻醬有敗味的弱點,所以,使用不可太濃;加入香油以增其香味;放入白糖是防止芝麻醬敗味;味精的作用就在於使此味“香中有鮮”。因之,白醬油與鹽的用量要恰當,加入麻醬量以香味突出為度,味精用量宜大,以提高鮮味,香油隻能輔助香味,用量以不壓麻醬的自然香味為準,白糖用量以菜肴進口微帶甜味為好。

將白醬油、鹽、白糖、味精、香油、芝麻醬、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麻醬味香鮮爽口,食用中有直接感,自身敗味是其不足,應配以本味鮮美的原料,成菜後係佐酒佳肴,四季皆宜。

注意事項

1.調味汁內如酌加濃雞汁,其味更美。

2.若自製芝麻醬則效果更佳。方法是:先將芝麻淘淨,炒至微黃,碾茸,用熱熟菜油燙出香味即可。

(九)麻辣味

特點風格

麻辣鹹香,味厚不膩,四季皆宜。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紅油、花椒末

味精、白糖、香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鹽定基礎鹹味,白醬油提鮮並輔助定味,白糖和味提鮮,使味有反複,以菜在食時回口略微帶甜為妙。在鹹中有鮮,鹹鮮有味的基礎上重用紅油、花椒末,使麻辣味突出。香油輔助香味,使香味反複、用量以不壓花椒與辣椒之香味為度。配合中,若無麻辣則風味全失,若無鹹鮮則麻辣沒味,要做到雖麻辣有鹹味壓,雖鹹有鮮味和,雖性烈有香味誘。正是這樣即使此味性猛烈、味濃厚、刺激大,用以成菜,人們往往是見之則喜、食之尤快。

先將鹽、白糖、在白醬油中溶化,再加紅油、香油、花椒末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此味用於涼拌菜肴,地方色彩濃厚,風格獨特。除紅油味外,與其他複合味均不矛盾,尤同糖醋、鹹鮮味配合最佳。佐以下酒吃飯的菜肴都較適宜。

注意事項

1.花椒末應選擇品質高的,才有風味。

2.若用於拌牛肉、牛雜,以上調味品中可不用白醬油,酌加鹽補足鹹味,即可。

3.另外,川菜中的“麻辣肉片、麻婆豆腐、麻辣肉幹、水煮肉片”等菜肴,也屬於麻辣味的不同運用。但是,“麻辣肉片、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這三種菜肴的麻辣味,所佐以的菜肴,成菜後都必須具備滾燙的條件,才能突出菜肴在味上的特點。

(十)椒鹽味

特點風格

鹹而香麻、四季均宜。

調味原料

花椒、川鹽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先將鹽炕幹炒熟舂至極細末、花椒炕熟舂至極細末,然後按1∶2配合,即兩成花椒末,一成鹽末組配和勻即可。

複合味運用

椒鹽味在組合上雖較單純,但風格獨具。所佐以的都應是有鹹鮮味基礎和本味鮮美的菜肴(如軟炸和酥炸類)。此味與其他複合味相配都較適宜,佐以下酒的菜肴最佳。

注意事項

1.花椒應選用上品,才不失菜肴風味。

2.炒鹽、炕花椒的火候宜小,防止炒焦。

(十一)糖醋味

特點風格

甜酸、鮮美、清爽、可口。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白糖、香油、醋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鹽一般用於碼味,使菜肴有一定鹹味基礎,白醬油定味、提鮮。在糖醋味中,鹹味隻作味的基礎。因此成菜後,應進口感覺的是甜酸味,回口時方有鹹味,這才能體現出甜酸味的風味。白糖和醋是組成糖醅味的主味,用量應滿足菜肴的需要。香油增香,用量以菜肴的香度適口為限。

先將鹽、白糖在白醬油、醋中充分溶化後,加入香油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1.此味調味一般適用於涼拌菜肴。

2.糖醋味醇厚而清淡,和味、改味,除膩作用甚強,但若過量時自身亦可發生背味現象,複合味之間的安排應發揮其長處。糖醋味菜品四季皆宜,以夏天尤好,係佐酒佳肴。

注意事項

如菜肴原料異味重,調味時可淋幾滴紅油壓異味。

(十二)酸辣味

特點風格

香辣、鹹酸、鮮美、清爽、可口。

調味原料

川鹽、白醬油、紅油、醋香油

調味原理與方法

配合中,鹽定鹹味,白醬油和味提鮮輔助鹹味之不足,根據“鹽鹹醋才酸”的道理,此味的鹹度較一般菜肴高些。醋提鮮、解膩,除異味,用量以菜肴食時酸味適中為度。紅油香辣提鮮、解膩、壓異味,用量以辣味不太濃烈為好。香油用量以菜肴有香味為準。概括地說,應取“鹹味為基礎,酸辣為主味,香鮮輔助味”的調味手法。

先將白醬油、醋、鹽充分和勻,加入紅油、香油調勻即成。

複合味運用

此味雖香辣鹹酸,卻較清淡可口,風格獨具。與其他複合味均可配合,夏秋季節佐以酒飯菜肴都較適宜。

注意事項

如有紅辣椒鮮品,可剁茸經鹽、醋浸漬後代替紅油使用,也別有風味。

(十三)陳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