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的基本要求

1.因料調味

①新鮮的雞、鴨、魚、海鮮與蔬菜,它本身具有鮮香味,調味時不宜過重,以免掩蓋其天然的鮮美味。

②原料已不新鮮,調味時可加重、加辣,以除邪味。

③腥味、膻味重的原料,調味時應多加調味料,除惡味,增鮮味。

④本身無特定味道的原料,除必須加以鮮湯外,還應按菜肴的要求,放相應的調味品。

2.因時調味

人們的口味隨著季節變化的差異,調味也有所不同,夏清淡,冬肥濃。

3.因菜調味

每個菜肴都有自己的特定味,這種口味是通過不同烹調方法確定,所以投放調味品種類和數量不可亂來,必須分清主次,才能恰到好處的調製。

4.因人調味

我國各地以及國際飲食習慣與口味愛好不同,所以要根據人們的不同口味,做到因人調味。

5.調料優良,投放適量

原料上乘而調料不佳或調料投放不當,都將影響菜肴風味。

調味的主要原則

①分清調味品的性質,使用適時、恰當。

②嚴格按照成菜要求的規格、質量掌握調味,保持風味特色。

③根據季節變化適當調節菜肴口味和色調。

④根據不同原料、配料的不同性質,掌握好調味,保持原料鮮美本味。

調味的幾個步驟和作用

由於原料和菜肴要求不同,烹調方法各異,調味大體分成三個步驟:

①加熱前的調味,又稱基本味、碼味、浸泡、醃煨階段,加熱前調味能使調味品滲透到肌裏,原料在烹製前有一個基本味,同時除去原料的腥膻異味,起到使原料定味的作用。

②加熱中調味,就是原料在下鍋後,在適時的時間,按菜肴要求加入各種調味品,主要是確定菜肴正式滋味,起定味作用。

③加熱後的調味,又稱輔助調味,可以增加菜肴特定滋味,突出菜肴風味特色。

什麼叫本味

原料本身都具有獨特的鮮美滋味,這種味道叫本味即原味,或真味,烹調時不宜放過多調料而改變原料的本味。

油脂在烹調中的作用

動物油脂、植物油脂,是構成人體脂肪組織的重要成分,同時也是烹調菜肴的主要調料。它不光在烹調過程中傳熱,又是重要的調味品,可以增加營養,產生熱量,它還能增加菜肴色澤,去腥、膻味等異味,豐富菜肴口味,突出特殊風味。食用油脂本身含有多種芳香物質,經加熱後或做成辣椒油、蔥油、蒜油、花椒油後,香味濃鬱,誘人食欲。

鮮湯在烹調中的作用

鮮湯是清湯、奶湯、毛湯的總稱。鮮湯是用新鮮的雞、鴨、豬排骨架及鮮味較濃的原料精心調製而成的。色澤清澈見底的清湯,或乳白奶湯,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因此鮮湯是調味佳品。烹調時之所以要用鮮湯,這是因為烹製任何菜肴,單憑原料本身的味道,其鮮味都是不夠的,還得用鮮湯來增強菜肴的鮮味。尤其是海產品、野味山珍的幹貨,烹調時更離不開鮮湯。有的原料淡或無味,如豆腐、各種粉絲,都必須用鮮湯或其他調味品來助鮮提味。

烹製鮮活原料不宜多放調料

鮮活的雞、魚類、海鮮、時蔬、瓜果等原料本身含有鮮美味道,特別是雞、鮮蘑菇含有大量穀氨酸,味道鮮美,這些原料應少放花椒、香料等味厚調料。應放味淡、薄的調料如鹽、油、薑、蔥、蒜等,應盡量保持原料本身的鮮味。

醬油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調味品

醬油是我國獨創的一種發酵調味品,它色澤棕紅,味道鮮美,醇厚柔和,能為菜肴增加複合美味。還含有各種B族維生素,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等,所以是重要的調味品之一。

酸味調味品有哪些

酸味調味品有紅醋、熏醋、白醋。①紅醋:又稱米醋,酸性溫和,濃淡適中,呈醬紅色。②熏醋:又稱黑醋,色濃,味醇香,酸度較強。③白醋,無色,一般菜極少使用,但西餐大菜是重要調味品。市場上又有老陳醋、香醋、白醋、米醋之說。

醋在調味中的作用

①能豐富菜的口味,增加特殊風味。

②調味時能去腥解膩,提鮮壓鹹,降低辣味,刺激食欲。

③烹製肉類原料加點醋,能與脂肪中和產生芳香氣味。

④烹製蔬菜、瓜果,加適量醋,使維生素C少受破壞,有助於消化。

⑤烹製老韌的原料易於酥爛,鬆軟可口。

⑥烹製帶骨的原料,加點醋,能使骨刺軟化,使原料中的鈣、磷、鐵等礦物質溶解易於人體吸收,增加營養。

⑦烹製水產原料,可除腥,殺細菌,有利於人體健康。

鹽在調味中的地位

鹽是調味中的主味。隻有鹽能與所有味調和,有百味之首的美稱。鹽是調味的基本原料,它含有無機鹽,在調味中能起到定味增香,使味滲透,壓抑異味,提鮮解膩,刺激食欲,突出特殊風味的特點。鹽的鹹味是構成複合味的基礎七味之首,所以又有味王之稱。如甜酸味、鹹甜味、甜鹹味,能使菜肴酸而不酷,鹹而不減,甜而不膩,因此鹽有定味、和味、提鮮、增風味的作用。

糖在調味時的作用

①豐富菜肴口味,菜肴變得醇厚、鮮美,能突出本味特點。

②去腥除膩,嬌正口味,減少菜肴原料鹹、澀、苦味,柔和辣味的刺激。

③使菜肴的汁濃稠,成菜油亮、潤澤,起到上色、亮汁、美化菜肴的作用。

④能提供人體豐富的熱量,改進某些菜肴的食用性質,提供營養價值。

為什麼調味時要用料酒

料酒色澤澄黃,清澈透明,香氣濃鬱,甘甜味美、醇厚,並含有糖、酸、有機酸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豐富,是調味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

調味時用料酒,是因為它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成分,它發揮性強,具有很高的滲透性。魚、蝦、蟹等腥味較重的原料用料酒醃漬碼味,料酒能迅速地滲透到原料內部,使菜肴滋味融合,與原料體內三甲胺、六氫化吡啶氨基醛成分結合,這些物質被乙醇溶解後,加熱時能與乙醇一起很快揮發,腥味皆無,起到除腥去異味的妙用。料酒含有少量糖分,也能使菜肴呈金黃色,同時殺菌防腐,刺激食欲,增加菜肴風味。

怎麼處理發酵料酒

①小蘇打中和。料酒酸度過大,加入適量小蘇打可減小酸味。小蘇打含堿性,與酸中和後,可降低酸味,達到規定酸度。

②酸味較重的料酒,可采用除酸劑來減酸。常用的有碳酸鈉、碳酸鈣、碳酸鉀等。用量不得超過1%。首先測定酒的酸度,才決定用合適的除酸劑。例如用碳酸鈣來除酸,一般總酸量每高0.1度,每1千克料酒,可加入0.85千克就可以。

③料酒變酸後,還可以用明礬、糖精澄清,用少量明礬和糖精研磨成粉,用酒稀釋後倒入料酒壇內即可使用。

用薑、蔥、蒜熗鍋起什麼作用

蔥、薑、蒜都是辛香型調味品,它們都含有硫化丙烯類化合物。熗鍋時,遇到高溫,就有較強的揮發性,並且能產生強烈的辛香味,對菜肴起到除腥、增香、提味、殺菌消毒的作用,可使菜肴香氣四溢,濃鬱醇厚,味道鮮美,色澤美觀。

蒜拍破剁成茸泥的好處

蒜是常用調味品之一,在調味時,之所以要的把蒜拍破剁成泥,這是蒜含有辣素,叫硫化丙烯。其組織細胞破裂,揮發性香精油易於溢出,蒜香味突出,辣味減少,風味獨特,並且能很快地和其他調味品合成一種複合美味。蒜泥用冷開水浸泡,可防止蒜泥變色。

番茄醬為什麼要炒製

番茄醬,色澤紅,味酸甜,是常用調味增色的調味品。使用時所以要炒製,是因為番茄醬稠濃,含有生果汁味,帶一點酸澀味。如果不加以其他調味品中和炒製,直接入口,味道並不好,所以要用油、鹽、糖、醋等調味品加以炒製,能使番茄醬濃度變稀,成汁狀,易於掛芡汁於原料之上,口味也酸甜適中,無生果汁味,成菜色澤紅亮,鮮豔美觀,風味別具。

為什麼芥末粉發酵後食用為佳

芥末粉是黃芥菜籽或黑芥菜籽加工磨細而成,色淺黃,味辛辣。使用芥末粉要經發酵後食用是因為芥末粉含有芥子酶、芥子甙等物質,並有苦澀味,味淡,香氣不濃。使用時用溫水調勻,再加入油、鹽、糖、醋調味原料攪勻,放置在40℃左右溫度下,經4~6小時,芥子酸開始活動,把芥子甙變成辛辣味,香氣濃鬱,柔和適口,提味增鮮。

為什麼要用油調製咖喱粉

咖喱粉是多種香料配製成的一種辛香調味品,色黃味辣。因為咖喱粉味辛辣,香氣不足,並有藥味,味道不佳,不能直接食用。所以要用油、鮮薑、蒜等把它炒成咖喱油使用,這樣才芳香四溢,香辣適口,色澤金黃,汁濃發亮,風味別致。

有些菜肴不宜用香油

香油即芝麻油。有些菜肴不宜加香油,因為香油氣味濃烈,使用得當,有增香除異作用,如果原料鮮味足,異味少,再淋入香油就會遮蓋原料本身的風味,使鮮味減少。所以香油使用要因菜而異,根據菜肴風格需要少加或不加。

香料分幾種

香料分為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兩種。其中天然香料又分為植物性香料與動物性香料。天然植物香料如桂皮、丁香、砂仁、草果、香葉等,天然動物性香料如麝香等。

人造香料又稱化學香料和人工合成香料。如香精等。香精又分為玫瑰型、橘子型、香蕉型等味型。

什麼叫“食無定味,適口者珍”

菜肴的味型種類繁多,千變萬化,到底什麼樣的味道為佳呢?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有一句話說得確切。他說:“食無定味,適口者珍”。這就是說,味道無一定標準,適口就是好的味道。因為人的食欲和口味愛好是一個複雜的現象,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例如飲食習慣、風俗習慣、生理因素、身體狀況、地區差別、氣候等。同一個菜肴,同一個食物,有的人喜愛,有的人厭吃,有的人喜辣,有的人愛酸,有的人喜愛那樣吃,有的人喜歡這樣吃。因此,決不能一概而論。隻要適應了食者口味的需要,令人滿意,就是最美的味道,就是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