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保持內心的喜悅(2 / 3)

佛教提出四無量心,即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慈,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悲,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喜,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愉悅;舍,於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無量,指無有限量,無邊無際。其實,其中的脫離苦海、遠離貪嗔之心等,都是為人生的快樂服務的,可以說,快樂是四無量心的核心。保持快樂的心態,則氣量廣闊,心不存憂,月穿無痕,無量無大。

所謂:“入清涼境,生歡喜心。”人們修禪學佛,是為了內心的歡喜,這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真諦。

李白作詩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顯示了樂觀的人生態度。李白作為唐代傑出的詩人,一生曆盡坎坷,他始終保持一種浪漫主義的理想,保持對於人生的樂觀的心態,所以才寫出了這麼豪邁的詩歌。

快樂是最好的精神滋補,滋補得人心曠神怡、春風滿麵。美麗的心情營造美麗的日子,所有的美麗日子串成一串,就是美麗人生。擁有美麗人生,無論年華幾許,無論長得多麼普通,都會活得漂亮。

把生氣變為浩氣

上天造人的時候,為什麼也把生氣這個劣根性附帶到人的身上?漫漫人生旅途,許多人大半的時間不是用在跋涉上,卻被生氣給耗掉了。傳統文化中強調修身養性,無非也是在“氣”上用心,養成浩然正大之氣。

有人說,讓人疲憊的不是人生征途上的崇山峻嶺,而是鞋子裏邊的小石子。在為生計奔忙的過程中,碰到不愉快的事,有些人就生氣。生點小氣也就算了,有的人生起氣來,坐臥不寧,寢食不安,把身體也傷害了。佛經《法華經》道:“惡業於心,還自壞形。如鐵生垢,反食自身。”生氣就如鐵生鏽一樣,天長日久,毀掉的是自己。客觀地說,別人氣我,我為什麼就要生氣呢?這不正中了他的圈套了嗎?生氣於事無補,於身有害,可以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可陷於泥淖的人就是想不開,明知不該生氣卻要生氣,這實在是一個悖論。有多少迷途之人因區區小事而憋氣,強壯的身體變得骨瘦如柴,美滿的生活因此變得愁雲滿麵,毫無樂趣,生氣之惡果實在太大了。

心胸狹窄,常愛生氣的人時間久了會使性情變得乖戾,刻薄尖酸,與人難處。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列子·說符》記載了一個《疑鄰竊斧》的故事。有個人丟了斧子,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去了。他看到鄰居的兒子走路的樣子,像是偷了斧子;再看他的臉色,也像是偷了斧子;講話的姿態、動作、表情等樣樣都像偷了斧子。不久,丟失斧子的這個人在山穀裏挖土,找到了斧子。隔日再看鄰居的兒子,動作神情一點都不像偷了斧子的人。常愛生氣的人就如丟了斧子的人,疑神疑鬼,好像誰也和他過不去,誰也在拆他的台。為人處世,偏執怪異而帶戾氣,使人敬而遠之,成了孤家寡人。久而久之,心理陰暗,度日如年,對人生難免悲觀。這樣的人難得天地平和之氣,以生為苦。清代王永彬《圍爐夜話》道:“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尖刻,終為薄福之人。”

真是一語道盡,刻畫入微。

不僅如此,生氣還會使人失去理智,產生報複心,做下終生後悔之事。常見生活中有些人因小忿而積成大冤,因小事動刀舞棒而釀成大禍,呼天搶地,悔之晚矣。生活中的事情哪有過不去的?要過不去往往是和自己過不去。有的人因為別人一句話不順自己的意,就銘記在心,時刻不忘,總想找個機會出口“惡氣”,等出氣之後,也是橫禍來臨之時。更有些才華橫溢、雄才大略之人,因為不忍“小氣”而終於誤了大事。每讀《三國演義》諸葛亮氣死周瑜的故事,就讓人感歎萬分。周瑜乃何等英雄,卻因為氣量狹窄,命赴黃泉。讀《二十五史》,更使人掩卷深思,古來多少幹大事的英雄豪傑,就因為在一個“氣”字上過不了關,招致災禍,家破人亡,追悔莫及。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人生在世,哪能事事如意?哪能人人敬你?凡事一定要多方麵想一想,擁有健康的心態,才可以避免生氣。要學會寬容,學會糊塗。許多事情是不能計較的,計較起來就沒個完。碰上讓人生氣的事,首先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如果別人故意氣你更不能生氣,否則不正讓他達到目的了嗎?其次,把眼光放遠一點,心胸開闊一點。誌在千裏的人,何必因為路上的小坎坷而跌倒不起,耿耿於懷呢?生氣往往和心態有關,你若不生氣心裏也就不氣了,正如人們常說的和氣致祥。

要學會忍耐。忍耐可消氣,百忍可成佛。小氣可忍,大氣也可忍,把那些有礙身心健康和事業的暴戾之氣全拋到九霄雲外。不要因生氣而耽誤了人生的進取。

《百忍歌》道:“自豪傑以至聖賢,未有不得力於忍者也。是以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忍人所不堪忍,忍人所萬難處之忍。如水之忍,凍而益堅;如金之忍,煉而益精;如鬆之忍,寒而益勁,忍之為德至矣。”韓信忍胯下之辱而成西漢開國大將,勾踐忍亡國之恨,臥薪嚐膽,終於滅掉吳國。若如一般人因小忿而拔刀,因小氣而悶悶不樂,何能幹出事業,取得人生的成功?要知道,遇上不順心的事,正是修煉人生、錘煉自己性格的時機。人生若能過了“生氣”之關,何事不能成?

曾經去看黃河。站在黃河邊,黃河以雷霆萬鈞之勢滔滔不絕,滾滾向前,東流入海。但黃河也包容著旅途的一切,如泥沙、石頭、山脈、溪流等,如果不裹挾這些,也不能成其滾滾之勢。我們應當像黃河那樣,具有偉大的格局,包容萬物。把生氣的“氣”轉變為氣宇軒昂、生氣勃勃、氣衝霄漢、氣吞萬裏的“氣”。擁有遠大誌向,正確處理好生活中各種不順心的事情,正所謂君子氣量大無邊,容天容地容萬物。別讓人生在毫無意義的“生氣”之中損耗掉,不要辜負隻有一次的生命。

人類所有的理想、夢想源於快樂

紅塵擾擾,人生萬事。悠悠萬事,令我心樂。

每一個人都有理想、夢想,都有人生的追求。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天然地排斥著痛苦,渴望著幸福快樂,這是人類的天性。

不會有哪一個人的理想字典裏寫著痛苦和煩惱。

理想是美麗的,人們描寫理想的語言太多了:

有人說:“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是什麼?是美麗的天空,是藍藍的大海,還是浩瀚的宇宙?讓我來告訴你吧!都不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是理想,它比天空還要美麗,比大海還要奇妙,比宇宙還要神奇。”

有人說:“理想,是我們對未來的向往,是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沒有理想的青春,就像沒有太陽的早晨。一切成功者都是在理想的明燈指引中過來的。理想,是我們人生執著的目標;理想,是人生不竭的動力。”

還有人說:“理想,是一束光,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理想,是一首詩,等待人們用心去品讀;理想,是一首歌,讓我們在美妙的樂聲中領悟人生真諦。有了理想,就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前進的動力。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理想催我們前進,讓我們有勇氣有信心去征服險阻。”

所有的理想都是對於未來美好的向往,對於幸福生活的追求,給人們帶來了真正的快樂。

快樂是理想的最終目的。

然而,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難免會失敗、受挫折,遇到種種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沒有理想的話,人們也許還不至於有太多的煩惱和痛苦,正是由於無法實現理想,所以煩惱和痛苦來了。這種煩惱和痛苦是愚笨和癡迷的表現,遠離了人生的智慧,也與理想的價值觀念相違背。他們忘記了追求理想的目的是為了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既然違背了,必然會離理想愈來愈遠,背道而馳。隻有快樂地麵對一切,樂觀地看待挫折和失敗,才能更加接近理想,走向美好的明天。

因為理想、夢想而高興、快樂,因為實現不了而痛苦、煩惱,因為失敗、挫折而折磨自己,這是人類的通病。這都不是理想的本義。

美好的理想,由於人們的快樂觀的差異,成為雙刃劍。常常看到有的人由於達不到目的,煩躁不堪,自暴自棄,愁容滿麵,痛不欲生。美好的理想,可以拯救人,也可以毀掉人。美好的向往,由於無法抵達,從而使人不擇手段,走上邪路,陷入罪惡的泥潭。

為什麼理想也會製造痛苦?

那是因為沒有把正確的快樂價值觀植入理想中去。

快樂激發了生活的動力,快樂是理想產生的源泉。所有的理想、願望都是讓人快樂的,快樂是人生努力的方向。因此,我們應當把快樂貫穿於理想的每一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人生的始終!

快樂是成功的保證

要敞開心胸,接納快樂,讓快樂像陽光般照亮生活。

一遇到挫折,就悲觀泄氣,情緒不振,滿臉的憂愁。這不僅對於事業有害,而且往往是失敗的根源。某市的副市長,一心想當市長,經過激烈的競爭落選了,感到這輩子不可能升官了,從此一蹶不振,燈紅酒綠,借酒消愁,情緒低沉,而且利用手中的職權,幹起了貪汙的勾當。後來,由於貪汙被免去職務,鋃鐺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