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提高情商做情緒的主人(2 / 3)

有些人一遇到事情,就放在心上,心亂如麻,導致心煩氣躁,情緒不穩定。常聽到有人說頭疼死了,煩死了。

碰到事情,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不要煩惱,不要情緒化,因為這毫無裨益。

細想一下,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一路走來,風風雨雨,遇到過多少難題,碰到過多少令人不安的事情,不是都過來了嗎?西方有句哲言,一切都會過去。即使你碰到令你過不去的坎坷,最終也會過去,隻是時間問題,時間的妙手會解決一切。

小王曾經碰到一件頭疼的事情,編輯的一本書由於思想尖銳,存在某些過激的言論,引來了麻煩,領導談話,說要如何處理,甚而涉及工作和前程。小王為明天而擔憂,也不知道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情緒壞到了極點,在憂鬱中苦苦度日,人一下子瘦了。我對他說:“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既然遇到這種事情,就要勇敢麵對,不要想那麼多,再大的事情都不要害怕!”

小王聽後想道,無非就是個編輯失察嘛,能有多大的事情?憑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即使失掉這份工作照樣可以活得很好!一天又一天,在等待著處理結果中索性放開了,該看書就看書,該寫作就寫作,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過了兩個多月,結果出來了,給了個記過處分。沒有失業,也沒有更糟的結果發生。而在這難熬的一段時間裏,小王寫了5萬多字的書稿。在寫書和學習的過程中,經過身心的磨礪,小王更開朗了,心胸也寬廣了,感到人生的境界也比以前高了。

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敢於承擔,但是,切記不要把這些事情當做人生的包袱,當做壓迫自己的負擔。一遇到什麼事情,別人不壓迫自己,自己卻壓迫自己,心亂如麻,見什麼也不順眼,做什麼也鬧心,這樣的情緒是不能擔當大事的。

不管什麼事情,該做的就擔當起來,然後,再放到一邊,一件一件處理。不要一件事沒有處理完,就發愁下一件事情,結果哪件事情都處理不好。

今天做的事情今天就處理完。該明天做的事情,明天再去想。不要什麼事情還沒有做,就想來想去,漫天愁雲,壓在心坎上。

有句格言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應當是,既要有遠慮,也要無近憂。有遠慮是要有遠大的謀劃、遠大的目標,無近憂是不要今天憂慮,明天的憂慮就放到明天去憂慮吧。

把所有的事情,在進入家門前,都放下,保持一個好心情。把所有的事情,在太陽升起時,都撿起來,一件一件處理。處理不完的事情再放下。要做到世上有事,心裏無事;每天做事,每天無事。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好的情緒是健身良藥

你看許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像蜜蜂飛來飛去,東奔西忙,嗡嗡作響,焦頭爛額,卻收獲甚微。

現代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都是不良情緒造成的。事情再多,都壓不垮身體,關鍵是情緒把身體壓垮了。

是的,我們的工作特別忙碌,有處理不完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事情,但是,這些都不是情緒不好的理由。如果把事情多作為情緒不好的理由的話,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壞情緒、壞脾氣開脫。有的人也事情多,幹工作一點也不比其他人少,可是,照樣情緒不錯,還有一種輕鬆的神態。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他們善於處理事情和把握情緒。

一遇到事情,就放不下,就好像身上壓個沉重的包袱似的,把腰也給壓彎了。我觀察了許久,凡是駝背的人,都是喜歡被思想包袱的人,並不是生理的原因。凡是愛皺眉頭的人,都是生活不順心的人,經常習慣性地皺眉頭,時間久了,就會在印堂皺起一個褶。每個人生下來有各自的長相和印記,但是,駝背和皺眉頭完全是後天造就的結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長時間不良情緒造成的。

更有甚者,由於情緒的原因,愁白了頭發,患了憂鬱症,甚至得了病。報載,2011年股市很不景氣,有個老人花了1萬元買了股票,賠了3000元,心疼得不行。家人勸他別買股票了,可他又背著家人把一輩子的積蓄10萬元也買了股票。但是,股市並不見好轉,一直下跌。這個老人就每天抱著電視看股票的漲跌,連飯也顧不上吃,情緒壞到了極點。一天,老人正在看電視的股票節目,突然,家裏人聽到一聲巨響,原來是老人倒在了地上,趕忙送到醫院,診斷是腦出血。惡劣的情緒,竟然使老人患了這種病,賠了錢財,也傷害了健康。

自然界的動物,雖然沒有人的思想,卻也沒有人的壞情緒。你看開屏的孔雀,那麼舒展,好像從來沒有憂鬱;美麗的鳥兒,成天嘰嘰喳喳,唱著它們自己的歌兒,自得其樂;山間的猛虎,威武雄壯,有王者之氣。這些動物,不會像人那麼愁眉不展,自我折磨,心如刀絞,嫉妒刻薄,不會像人類那樣在仇恨中、恐懼中、憂愁中生活。

世間的萬物,都會有衰亡,但是,不會像人類那樣有那麼多種病,如相思病、仇恨病、嫉妒病、恐懼症等。人類的病十之八九都是心理病、情緒病,它們是罪魁禍首。

情緒和健康的關係密不可分。人常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十年老。

人們說的好心態、好心情,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個好的情緒。情緒是持續性的,有個好的情緒,才有好心態、好心情。

我認識的一個優秀編輯,網名叫快樂無限。在出版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裏,她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我勸她考慮自己的職稱問題,起碼上個高級職稱,那是許多編輯都向往的。她是這樣回答我的:“以前我並不知道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那些能預知的,經過權衡和算計的世俗生活對我毫無吸引力,我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淡然。”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她的心態這麼好,生活得這麼有情調,家裏布置得那麼溫馨,那是因為她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評職稱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有關領導的同意、評委的挑剔等,給人帶來的焦急、等待、煎熬,要過這麼多關口,又會給人的情緒帶來多少影響。她要的是一種幸福而淡然的生活。

泰然麵對生活,不要那麼急躁

東晉時有個人叫王述,曾經做過縣令,後來官至藍田侯。王述性格急躁敏感,有次吃雞蛋時,用筷子夾雞蛋,夾了好幾次都夾不到時,勃然大怒,伸手抓起雞蛋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團團轉,他看到後更加生氣了,就從席上下來,又用腳狠狠地去踩。當時人們穿的是木屐,要用屐齒踩到圓滾滾的雞蛋也不容易,雞蛋又滑走了,他簡直氣急敗壞,怒目圓睜,於是抓起雞蛋放到嘴裏咬破,嚼碎了又吐了出來。書法家王羲之聽了,大笑說:“王述的父親有這種性格,不值得一提,想不到王述也是這樣的急躁啊!”

做出王述這樣過分舉動的人不多,像王述這樣性格的人卻不少。有些人幹什麼都那麼急躁,甚至說話也是那麼著急,搶著和別人說。急躁的性格,會使人整天處在緊張狀態,神經繃得緊緊的,情緒自然不穩定了。這種人心浮氣躁,做事不踏實,慌慌張張,匆匆忙忙,往往欲速則不達。

做大事者,必須有靜氣,切忌浮躁。麥哲倫是15世紀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被人們稱為第一個環球旅行的人。他16歲就進入了葡萄牙國家航海事務廳,對於傳說中的東方國家十分向往,立誌完成遠洋航海事業。那時,哥倫布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麥哲倫堅信地球是圓形的,在大西洋和南美洲之間一定有一條通道,於是他下決心進行一次環球航行。1519年,麥哲倫率領一支200多人的船隊,從西班牙塞維利亞的港口出發,開始了環球航行。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海洋漂泊,船隊來到了大西洋的巴西海岸,稍事休整後又繼續航行。茫茫大海上空寂無人,寂寞無邊。到了第二年的10月,船隊一直沒有找到穿越大西洋和南美洲之間的通道——海峽。多數人都沉不住氣了,心浮氣躁,連連抱怨。甚至船長也站出來反對,認為找到新的海峽沒有希望。麥哲倫設法解釋,穩定大家的情緒,希望大家堅持下去。就在10月21日,船隊發現了海峽,經過一個月的航行後,於11月28日駛出海峽,見到了一片浩瀚無際的大海。人們把那個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船隊繼續航行,經過了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好望角,一年後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次環球旅行。

要做一番事業,必須耐得住寂寞,要有廣闊的胸懷。碰上什麼都急匆匆的,一遇到困難就心急上火,繼而灰心喪氣,是難以有所成就的。急躁的情緒,使人內心煩亂,導致不良後果,這種是難以有所擔當的。

切忌敏感和感情用事

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世界就是有色的。帶著敏感的情緒對待生活,生活就是傷感的。

敏感的人,情緒很容易受傷。某機關有兩個人,都是副職領導,一個姓王,一個姓楊。剛開始兩人又是同事,又是老鄉,相處得還算和諧。可是,這種關係維持了一年多後,在一次晉升中發生了變化。楊某想晉升,由於某種原因沒有提拔。聽人說是王某在背後向有關領導說他的壞話,但是,又沒有真憑實據,不好發作。就憋在心裏,一個人喝悶酒,生悶氣,情緒極壞,總想著找機會報複。一次單位組織去外地開會,來到了一個旅遊勝地。晚上在一起吃飯,王某對楊某說:“這次晉升不行,下次吧,你年輕,有的是機會。”楊某一聽,腦子一轉,敏感地認為王某取笑他沒有提拔,加上認為是王某在背後作梗,登時借酒勁就把杯子甩向王某,大打出手,把王某打得住了醫院。一隊人馬20餘人,因為他們倆的衝突,取消了旅遊,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