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主人翁意識的人,要做生活的主人,凡事都是積極主動的,幹工作一絲不苟,踏實認真;遇到困難,主動地去解決;想方設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事不拖延,積極往前趕。缺乏主人翁意識的人,遇到困難繞道走,碰見難題找借口;幹工作應付差事,把工作當做生活的負擔;做事拖拖拉拉,總要被人在後邊追著才能幹完。
這就出現兩種結果,具有主人翁意識的人無論從效率和質量方麵都走在前邊,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自然受到重用,以後走上了領導崗位,決定著單位的前途和發展方向。缺乏主人翁意識的人,完不成工作,被困難嚇倒,總是被人批評,自然難以提拔和得到重用。
還會出現兩種結果,具有主人翁意識的人由於事事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具有榮辱與共的精神,從各方麵為單位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缺乏主人翁意識的人,沒有責任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反正企業的好壞都不是自己的,潛移默化下去,必然造成重314大的隱患。於是,工作延誤,做事失誤,有可能給單位帶來重大的損失,單位衰落了,自己能好嗎?
一家企業的經理曾經語重心長地對員工們說,大家不要以為廠子是我的,不要認為在為我幹工作,其實,是為自己工作。你幹得好,薪酬、待遇自然會好,提拔就有機會;你不好好幹,薪酬、待遇就會減少,甚至會失業。廠子實際上是我們大家的,是每個人的,企業效益好了,水漲船高,大家的日子就好過,一旦廠子破產,今天有工作幹,明天就可能失業。
由此可見,主人翁精神是多麼重要。這些年發生重大事故和人為災難的地方和單位,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主人翁意識缺失造成的。
積極地、主動地去做,與消極地、被動地去做,效果、結果完全是不一樣的!
任何時候,抱怨都是被動的
迷戀網絡,抱怨網吧害人;學習不好,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沒有提拔,抱怨領導偏心;孩子學壞,抱怨壞人教唆;甚至貪官入獄,也抱怨社會風氣不好。這樣的心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怪別人怪社會怪環境,就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些都是被動型人格的反映。
有一個小和尚去離寺廟10公裏遠的地方挑水,要經過一個陡坡,去的時候還好說,回來的時候不小心就會被滑倒,尤其是在冬天,滑倒後水灑滿了陡坡上,結了一層冰,更要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就會人仰馬翻。他常常抱怨陡坡太滑,又抱怨冬天太冷路麵結了冰,跑了大遠的路,白挑了一擔水不說,還摔得鼻青眼腫。老和尚聽了小和尚的抱怨後,沒有吭氣,就拿了寺廟的鏟子,在陡坡上修了一級級台階,從此,小和尚挑水再也不擔心在陡坡上滑到了,自然也不抱怨了。
老和尚對小和尚說:“陡坡無知,冬天是季節的自然變化,兩者都是本來存在的,你抱怨不抱怨,都是那個樣子,不會因為你的抱怨而有絲毫改變。關鍵的是,你要主動去改變你的處境和心境。”小和尚聽了老和尚的話,忽然開悟了。一個小小的陡坡,成為他學佛之路上的新起點。
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遇到困境,抱怨環境,而不是主觀努力,積極尋找對策,這樣的態度是不會解決任何問題的,也是難以成功的。在這種態度主導下,處處把原因推到客觀因素上,就喪失了主觀努力的積極性,也抹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而處於被動的位置,難以從困境中擺脫出來。
自己不主動,客觀怨別人。這種現象是普遍的。有人說現在是拚爹的時代,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表現。事業的不成功、工作的不如意,不怪自己不努力,而是把原因歸結於別人,如沒有關係、後台,別人沒有盡力等。向飛是我的一個朋友,想當年孤身一人到北京求學,大學畢業後沒有工作,在老鄉的幫忙下開了一家書店。因為堂兄也是從事文化工作的,給他幫了不少忙。但是,向飛的書店總不景氣,把本錢賠光了,隻好關門。後來,堂兄又幫他找了一家報社當記者,但是,專業不對口,自己也很失落。由於缺乏生活來源,堂兄隻好每個月固定給他一些錢,讓他維持生存。向飛直抱怨堂兄不盡力幫他,讓他如此落魄。後來,堂兄調到了外地,向飛在北京徹底失去了依靠,誰也靠不上了,再抱怨堂兄也沒有任何用處了。一次,身上隻剩下了10元錢,隻好買了10個餅子,喝白開水,度過了兩天。舉目無親,他隻好自己找工作,聯係業務,開了一家電腦商店。一年後,堂兄從外地回到北京見到了向飛,隻見他生意紅紅火火,已經開上了車。看著這一切,堂兄突然明白過來,原來對於向飛的幫助害了他。當人生沒有依靠了,也沒有抱怨的對象了,隻能靠自己才能生活下去的時候,向勇身上的創造力被喚醒了,從此主動投入生活,有了自己的事業。
懷有抱怨態度的人,都是被動接受人生命運的人,都是被生活316所擺布的人,因為,他在生活中隻是被動地接受環境,麵對困難,把一切都寄托於環境和別人的身上,受到客觀環境和別人的製約,依賴環境和別人而生活。
主動麵對生活和困難,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因為他敢於向困難挑戰,敢於改變現狀,開創新的生活;他是自己的主人,能夠把握命運。
培養主動性思維的習慣
主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思維都是主動的,與被動者相異。
主動性思維表現為,麵對工作和困難主動出擊,積極尋找方法,靠自己所能幹好工作,解決困難;遇到挫折或失敗時,主動尋找自己的原因,分析失利的各種因素,尋求解決的辦法,並且立即行動起來,抓緊時間處理好各種事項。
被動者的思維表現為,麵對工作和困難,首先是誇大困難和難度,退避三舍,千方百計尋找失敗的理由,給自己找借口。遇到挫折和失敗,更是怨天尤人,抱怨這個,抱怨那個,獨獨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後灰心喪氣,停滯不前,被失敗和挫折擊倒。
由於主動者的思維方式,是主動的、積極的、進取式的,因而,具有良好的心態,從內心世界到言談舉止,都是積極向上的、充滿活力的,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帶給周圍世界的,也是良性的信息、良性的氛圍,因而能夠聚集更多的人,和他一道攻克難關,取得成功。
由於被動者的思維是被動的、悲觀的、依賴性的,因而,人生聽天由命,信馬由韁,處處充滿了危險,時時都不安心。
這就難怪為什麼有的人,在生活中一呼百應,人心所向,隻要他出現,就永遠是人們的中心,人們都唯馬首是瞻;隻要他出現,人們就滿懷信心,即使身處險境,也給人們一道光芒;他就是人們的核心,就是主心骨,就是勝利的保證。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而有的人,一旦出現,人們躲避唯恐不及,人心渙散,沒有凝聚力,因為他身上帶著失敗的情緒,思維都是被動的、負麵的、悲觀的,因而注定與成功無緣。
西漢時期的班超為平定西域,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父親班彪、長兄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誌,不修細節,主動改變自己的生活。他為府衙抄公文,感到枯燥乏味,投筆慨歎道:“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主動地告別筆墨生活,投身到保家衛國的疆場。奉車都尉竇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隨從北征,在軍中任代理司馬之職。他率兵進擊伊吾,戰於蒲類海,斬俘很多敵人,立了大功。竇固很賞識他的軍事才幹,派他和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公元73年,班超就和郭恂率領30餘名部下向西域出發,來到了鄯善(今新疆羅布泊西南)。起初,鄯善王對他們禮節周到,十分熱情,幾天後突然態度冷淡,不理不睬。班超料定必然是匈奴使者來到了,從中作梗。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他召集部下商議對策,說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吉凶決於今日。趁夜晚出擊匈奴使者,必獲成功。”有人表示再商議,他說:“遇事不決斷,非壯士也!”當天夜晚,班超帶領10多人手持刀劍,闖入匈奴大營,趁風勢點燃了帳篷,奮勇擊敵,匈奴人嚇得到處逃竄,這一戰殺死匈奴使者和隨從30多人。次日,班超再見到鄯善王,告訴了昨晚的事情,鄯善王感到震驚,心悅誠服,歸附了西漢王朝。以區區30餘人就使鄯善王歸順了漢朝,顯示了班超主動果斷的性格。如果不采取主動,被動地與鄯善王談判的話,班超很可能被匈奴人羈旅異地或者被殺,不能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務。
習慣了主動性的人,每天生機勃勃,充滿陽光,一切都對他有吸引力,所以具有開拓性、創新性、開創性的性格和事業,自然也就眾望所歸,事事走在人們前邊,無形之中,他就是人們的領袖。習慣了被動性思維的人,從神態上就可以看出來。生活中總有這麼318一些人,看上去沒精打采,悲悲切切,唉聲歎氣,好像誰欠了他幾百萬元不還似的,臉上總沒有笑色。生活也是這麼奇怪,凡是被動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好像事事都被動,沒有一件開心事。根據吸引力法則,這都是他吸引過來的。因為,被動的人凡事被動,在別人眼裏,他就是被控製、驅使的,凡是有這樣的事也就找他去做。於是,他在生活中的角色被定格,就成為被動型的人了,每天被人呼來喚去的,時間久了,他也習慣了,麻木了。
敢想,敢幹,敢於創新
具有主動性的人,對於自己的目標、事業和理想,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從內心深處熱愛生活,爆發出內在的驅動力,主動地去追求理想和事業,奮發圖強,自強不息。
具有主動性的人,處處處於主動。他的思維是活躍的,精力是充沛的,生命是充滿活力的。敢於主動地想,敢於冒險成功,敢於創新。人類曆史上,所有的成功都是主動性思維的結果。
而那些習慣了等、靠要、的人,都是被動性思維的人。幹什麼都不是自己主動地去做,而是拖延、依靠、被動地等待。這樣的人是不會成就什麼事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