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吃虧便宜隱藏玄機(2 / 3)

在說話上吃點虧,就可避免了爭執,避免了矛盾激化。有的人不僅爭利,而且爭說話。在說話中一句話也不肯讓人,連一點“虧”也不吃。所謂有理不讓人,無理也要強三分。人和人的矛盾是怎麼起來的,就是在說話中。你一句,我一句,高一聲,低一聲,由談話變為爭執,由爭執變為吵鬧,由吵鬧升級為打鬥,小至人與人的矛盾,大至國與國的戰爭,還不是談不成才升級為戰爭的嗎?

戰國末期,信陵君竊得虎符打敗秦軍,解救了趙國的危難,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信陵君。信陵君的朋友唐且是個胸襟開闊的人,他聽說後對信陵君說:“我聽說有些事不能知道,有些事不能不知道,有些事不能忘記,有些事不能不忘記。”信陵君問道:“這是什麼意思,願聞其詳。”唐且告訴說:“別人恨我,不能不知道,以便自己反省;我恨別人,不能讓人知道,這樣仇恨就會加深;別人對我有好處,不能忘記,以便報答;自己對別人有好處,不能不忘記,若不忘記,就會居功自傲,希望別人報答。現在你救了趙國,立了392大功,趙王親自迎接,我希望你忘記這件事。”信陵君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就采納了。

有人恨你,自己反省自己,而不是報之以嗔恨;對別人有恩,不存別人報答之心,更不要說讓人報答了,這樣的人真是會“吃虧”的人,也隻有這樣的人能夠贏得人們的敬重,可以擔當大事。

器量大小,決定一個人能否擔當,能否完成重任。幹大事,成大業,都是從“大”來考驗人,而吃虧便宜往往都是著眼於小事上,都是“小人”計較的事情。要完成偉大的事業,具有大的格局,必須把吃虧置之於度外。

有句話說心強命不強,就是指這麼一些人,事事逞強,不肯讓人,抱定目標,不肯妥協。不知道生活中有“吃虧”二字,該吃的虧不吃,該低頭時昂得更高,總是碰釘子,撞牆頭,一生磕磕碰碰。一個性格要強、事事不肯吃虧的人,對於他人的態度是苛刻的、不懂得謙讓的。這樣的人真是心強命不強啊!

想想那些人們所謂的吃虧,真的吃了虧嗎?能有多大的虧呢?無非是蠅頭小利、雞毛蒜皮而已。如果重視這些小利,而舍棄了道義,豈不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把精力和心力耗費在吃虧便宜上,必然格局狹小、器量有限。

吃虧便宜,德在其中

便宜不能占,虧可以吃。

吃虧培養了我們的德行,堅定了我們的善念,提高了我們的人品,是人生莫大的福分,隻是暫時看不到,隱藏在你的命運中,時時護佑著你的人生事業。

什麼叫品德?品德就是人們按照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做事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衡量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就是看他為人處世是否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對於社會有所貢獻。任何社會中對於人的評價,都重視人品如何,是否具備道德品質。有的人老想占便宜,總怕自己吃虧,怎麼會幫助他人呢?怎麼會主動為社會做貢獻呢?人們對於這樣的人是鄙視的,把他們的人品看得很低。由此,家長在對孩子教育時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看待吃虧和助人的觀念,不要害怕孩子吃虧。看淡吃虧的孩子,長大後都會有出息,這對於孩子的一生成長都至關重要。

人和人之間和諧相處,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和人的紛爭無非是利益的紛爭。因為點小事,就想不開,就互相爭執,是不會和諧的;因為小利,就爭來爭去,擴大矛盾,也不會有社會的和諧。和諧就是謙讓,就是看淡吃虧,不要占便宜。有矛盾的地方、關係不融洽的單位,正是對於吃虧沒有深刻認識才造成的後果。因為點小事,矛盾激化,沸沸揚揚,丟失的是人品和人心。

頭上三尺有神明。占了便宜,並不一定是快樂,反而是煩惱。有的人占了便宜,感到內心有愧,良心不安,睡不好覺,老怕別人惦記,一有風吹草動就心慌意亂,惶恐不安,時時受到良心的折磨,對於自己的健康也不好,一旦東窗事發,賠償損失,受人責備,把自己的人品降低了。這樣的人很多,如果能夠改掉愛占便宜的毛病,生活就會和諧幸福、自自在在。

吃虧德自高,事事都順利。能夠吃虧的人,在人麵前站得直,腰杆挺得硬,說話有分量,做事有權威。因為無私,別人挑不出毛病,查不出問題,自然有威望,受擁戴。事業順利,做事有人幫助,心底無私天地寬。因為點小便宜,而失去人心,丟掉事業,失去職位,到時後悔都來不及了。

為人處世,千萬不能養成愛占便宜的習慣。愛占小便宜,必然發展至占大便宜。一般人倒罷了,如果手握權力,或者擔當重任,必然就會發展到貪汙、瀆職,因為愛占便宜而釀成惡果,痛不欲生。

有人說:是你的,別人拿不走;不是你的,拿來也會失去。天理人心,自有公道。

想當年,和出身貧寒,三歲喪母,九歲喪父。後來通過自己394的努力一步步成為朝廷大臣,乾隆寵信之極,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勢傾朝野。起初,還比較清廉,可是,就是愛占便宜,由小貪汙到大貪汙。嘉慶即位後,將和囚禁,並令自盡。查抄家產8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20年的稅收。和辛苦經營,家業富比皇室,原來都是替皇帝暫時保管的,到後來不僅又原封不動歸於國庫,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和在獄中寫詩道:“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真是辛辛苦苦,枉勞心機。人心無盡,占多大的便宜才是夠?因果相連,哪裏來的便宜最終會回到哪裏。

世間萬物都是平衡的,遵循平衡的原理運行。茫茫宇宙,星羅棋布,天地運行,懸浮空中。這中間都是引力在平衡著和排列著天體,如果引力不平衡,就會失衡,發生可怕的災難性的後果。假若地球與太陽之間引力失衡,地球就可能向太陽飛奔而化為灰燼,或者離太陽而去,在茫茫宇宙中橫衝直撞,令人恐怖。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吃虧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其實是吃虧。

事物的發展變化是複雜的,充滿了神奇的變化,並非人力可以控製,自有其發展的軌跡。我們看到有些人似乎一時占了便宜,其實,便宜的背後也許隱藏著災難。

螳螂撲蟬,黃雀在後。螳螂隻看到了蟬的小利,卻不提防黃雀,也許把生命丟掉了。黃雀看到螳螂將成為口腹之物,可是,也許背後還有獵人的眼睛,當撲到黃雀時,獵人的槍聲也就響了。事物的發展就是這麼一環套一環,短見的人,隻看到了一環,智者看到的是整個過程。

《淮南子》記載了一個故事,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意思是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是好事。說的是北邊的邊塞地方,有一個善於推測吉凶的人叫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馬從馬廄裏逃跑了,人們們知道後都安慰塞翁,塞翁卻不難受,說:“我的馬雖然走失了,也許是福分啊。”幾個月後,丟失的馬回來了,還帶著一匹駿馬。人們紛紛向塞翁道賀,塞翁擔心地說:“這也許會帶來災難啊!”他的兒子喜歡騎馬,一次騎馬時不小心跌斷了腿。人們去塞翁家慰問,勸他不要太傷心,塞翁卻灑脫地說:“這也許是福啊!”人們聽後莫名其妙。一年後,胡人大舉入侵,青年男子都去當兵打仗,塞翁的兒子因為腿傷不能當兵,許多男子都犧牲在戰場,塞翁和兒子反而在戰亂中得以保全了生命。

不要因為一時的損失或者得到而喜怒無常,得失都是相對的,也是互相轉化的,要從長遠的觀點看待人生的得失。

有一個乞丐在冰天雪地裏行走,冷得渾身發抖,有個富商看到乞丐可憐,就隨手給了一錠銀子,並把褡褳裏的一件皮衣送給了乞丐。乞丐穿上皮衣不冷了,對富商千恩萬謝,心想遇到了好人。可是,當乞丐走到一個岔路口時,遇到一個壯漢。壯漢看到乞丐穿的皮衣,欺負乞丐弱小,就搶奪了乞丐身上的皮衣,並把銀子據為己有。壯漢高興啊,憑空得來了皮衣和銀子,心裏說老天有眼,讓我占了這麼大的便宜。其實,老天正看著他呢,禁不住為壯漢唉聲歎氣。壯漢穿著搶來的皮衣得意洋洋繼續趕路,來到一片樹林邊,這時林子裏竄出幾個強盜,見壯漢穿著皮衣,帶著銀子,以為碰見富翁了,可以大大發一筆橫財。二話不說,就把壯漢給殺了,將皮衣和銀子據為己有。

世事變幻,正是這樣的奇特。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秦建華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財務科長,在一次競選單位副總時落選。由於總經理看不慣他,順手把他的財務科長也免了,讓他去保衛科做了個科長。整個保衛科就他和一個快要退休的老頭。對於建築頗為懂行的秦建華,特別苦悶,下班後就與一些退休職工殺殺象396棋,聊聊天。萬般無奈下隻好辭職了。於是,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成立了建築隊。正趕上建築處於高潮的時期,經過幾年的發展,秦建華的建築隊壯大起來,成為當地聲名顯赫的大型企業。在一次建築項目投標中,竟然和原單位競爭同一個標的。人生竟然是這樣富有戲劇性啊,原總經理懇求他手下留情,因為單位現在虧損嚴重,職工工資快開不了了。而此時的秦建華,實力已經超過原單位,身價上千萬元了。麵對原總經理的懇求,秦建華歎口氣,說道:“謝謝你當年對於我的‘關照’,沒有你就沒有我的今天,也許我也和其他職工一樣快領不上工資了,這個標的我放棄了。”

麵對人生,世事變化,我們不可因為一時一地而糾結於心,而是要勇敢地去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