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真正劃清兩種民主觀的界限(2 / 3)

資產階級民主是比以往更為成熟、更為發達的民主,並在曆史上起過非常進步的作用。它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它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演變,形成了相當完備精致的體製和運行機製。但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製度,它不過是民主發展的一個特定的階段和特定的形式而已。它的根本缺陷,在於它是一種以生產資料私有製為基礎的剝削階級的少數人的民主。這種以剝奪大多數社會成員,並使他們成為資本奴隸的剝削經濟製度,實際上從根本上破壞了民主的最初含義。在這種情況下,所謂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實際上隻是一種形式。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在於:以形式上(或法律上)的平等掩蓋事實上的不平等。這就是說,資產階級民主是跟社會不公正聯係在一起的,民主與社會公正是脫節的。

與此相反,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基礎上的政治製度,是曆史上新型的民主。社會主義消滅了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製度,實現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當家做主。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把社會主義和民主分割開來、對立起來,把民主看做是外在於社會主義的東西,都是對社會主義的歪曲。社會主義民主並不是哪一個人隨意想出來的,而是為了糾正資本主義民主與社會公正脫節的固有弊病而必然產生的,而且果然產生了。社會主義民主把民主與社會公正統一起來的關鍵,是取消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因而也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就為他們表達和維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提供了根本的保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沒有經濟上的平等權利,就不會有在政治上有保障的民主權利。隻有在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民主這種“人民的統治”才真正表現為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統治。

第二,掌握國家政權的階級總是決定著民主的實質,成為民主的主宰。在近代,當資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成為統治階級,便有了資產階級的民主;資產階級是這種民主的主宰,決定著這種民主的階級實質。它一方麵用這種民主來協調資產階級內部不同階層、集團、黨派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以保障其共同的階級利益不受損害;另一方麵,在形式上承認全體公民享有同等的民主權利,給自己一個階級的民主披上一件普遍性的外衣。它之所以必然要這樣做,是因為它是少數人的民主,一旦說出事情真相,就站不住腳。在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鬥爭的壓力下,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某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做出了某些讓步,給予勞動群眾某些民主自由權利,以緩和階級矛盾和維護社會穩定。但是必須看到,它在本質上仍然是把廣大勞動者排斥在外,依附於錢袋,隻供少數資產者享用的民主。

與此相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的民主權利。它是包括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和國家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的民主,因而具有空前的廣泛性。我國不僅宣布和確認人民享有各項民主自由權利,而且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努力提供越來越多的物質的、法律的、組織的條件和設施,以保障人民行使這些權利。

第三,一定階級的民主總是跟一定階級的專政聯係在一起的。資產階級給予勞動人民的民主權利是附加種種限製的,以不致危害資產階級的統治為限度。當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及其統治受到威脅時,它就會毫不猶豫地廢棄對勞動人民的一切許諾,直到赤裸裸地實行暴力鎮壓。所以,資產階級民主的實質就是資產階級專政,即少數人對多數人專政。

資產階級民主有兩個方麵——羞答答的一麵和赤裸裸的一麵,但不論哪一麵都是資產階級專政的表現。美國民主羞答答的一麵,如選舉製度、黨派製度、議會製度、三權分立製度等,以軟的一手對勞動人民實行專政。美國民主赤裸裸的一麵,就是一旦威脅到資產階級的統治,觸犯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美國政府就要在保衛民主的旗號下毫不留情地予以鎮壓。在這種情況下,借用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的話來說,資產階級會把“共和國的‘自由,平等,博愛’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騎兵、炮兵’”。要說明美國民主的真相,不僅要如實揭露其裝門麵的一麵,而且也要揭露其赤裸裸的一麵。可惜過去在這兩個方麵幾乎都講得太少,這恐怕也是造成不少青年把美國民主極度理想化的原因之一。

與此相反,社會主義民主是同無產階級專政聯係在一起的,在我國是同人民民主專政聯係在一起的,也就是同大多數人對少數人的專政聯係在一起的。

總之,世界上沒有也不可能有不跟專政聯係在一起的“純粹民主”,隻是民主跟民主不同,專政與專政不同而已,跟專政聯係在一起的民主總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資產階級民主是為少數資產者的政治統治、經濟剝削和精神奴役服務的,社會主義民主則是為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服務的。

少數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精英”們,鼓吹脫離經濟基礎和階級關係的抽象民主,抹煞社會主義民主與資產階級民主的原則界限,其目的是為了用資產階級民主來代替他們所痛恨的社會主義民主。

(3)從政體上劃清兩種民主的界限

從政體上認識民主,就是從國家政權構成形式的角度來看待民主,來劃清兩種民主的界限。具體說來,就是要劃清實行民主集中製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製度與某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三權分立製度的界限,劃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與西方多黨製的界限。

人民代表大會製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是與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的最好的政體。根據我國憲法規定,我國國家機關實行的民主集中製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第一,就人民和人民代表大會的關係而言,全國人民代表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第二,就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而言,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換言之,隻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其他國家機關都是它的執行機關,處於從屬的地位。這與西方某些國家實行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三足鼎立的製度,及其不承認權力統一的觀念,是很不相同的。第三,就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關的職權劃分而言,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也即中央相對集權,地方合理分權的原則。因此,實行民主集中製,既能保證人民享受廣泛的民主權利,又能保證行使國家權力的統一和集中。

在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是前所未有的。首先,就享有民主權利的主體來說,廣大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這與資本主義國家由少數剝削者主宰社會和國家事務的情形,形成鮮明的對照。其次,就享有的權利本身來說,我國憲法以專章載明了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權利的廣泛性也是資本主義國家所沒有的。一位在美國教了多年美國憲法的教授曾經著文說:“我們可以說,中國憲法對於民主的解說,比任何民主國家還要廣泛。”

對於我國廣泛的社會主義民主,我們應當有正確的認識。首先,我國憲法規定和保障的廣泛的民主權利,是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特別是近8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鬥爭取得的成果。我們要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權利。第二,這些民主權利是實在的,根據中國國情有可能做到的;那些沒有可能做到,或者不利於我國社會發展的權利,比如“罷工的自由”,我國憲法就沒有加以規定。第三,這些民主權利必須正確地加以行使。正確行使自由和權利必須遵守的總原則,就是憲法所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第四,這些民主權利的充分實現是受到經濟、社會和文化條件的製約的,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充分實現,還需要假以時日,做出巨大努力。

所謂三權分立,就是把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議會、政府和法院獨立行使,同時又互相製約,維持權力的均衡。所以,三權分立製度又叫分權和製衡原則。三權分立是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美國憲法對三權分立的規定是: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總統,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