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硏鳥賦(2 / 2)

[17]硋(chán):蛻化。

[18]穆:精深微妙。勝:盡。

[19]禍兮二句:語出《老子》,謂禍與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20]聚門:聚集於一門之內。

[21]同域:同在一地。

[22]彼吳四句:用春秋時吳國與越國爭霸的事例說明成敗、得失相互轉化的道理。

[23]斯:李斯。被五刑:受五刑。五刑,黥、劓、刖、笞、殺。李斯被腰斬,與受五刑相仿,故雲。

[24]傅說(yuè):殷高宗之賢相。胥靡:古代刑罰名,將犯人成串拴在一起,使其服役。武丁:殷高宗名。

[25]糾:三股與兩股的繩索。以繩索之絞合喻禍福相依。

[26]極:究竟。

[27]旱:同悍,凶猛。

[28]回薄:回旋激蕩。

[29]糾錯:糾纏錯雜。

[30]大鈞:比喻大自然,即造化。鈞,製陶用的轉輪。播物:化育萬物。矴矵(yǎnɡyà):無邊無際。垠(yín):邊際。

[31]預慮、預謀:預先謀慮。道:規律。

[32]天地二句:出《莊子·大宗師》。

[33]合散:聚合與散開。消息:消亡與生息。安有:哪兒有。

[34]未始有極:不曾有終點。

[35]控摶(tuán):貪戀珍惜。

[36]異物:非人。指人死後變成的屍骸等異物,沒有了知覺。

[37]小智:智慧淺小之人。

[38]達人:通達的人。

[39]殉:追求。

[40]每:貪。

[41]怵(xù)迫:誘迫。怵,通矷,利誘。迫於貧賤,為利益所引誘。語出《管子·心術上》。

[42]趨西東:四處奔走以追逐利益。

[43]大人:與天地同德之人。不曲:不被屈服。

[44]至人遺物:擁有至德之人能超脫外物的牽累。

[45]惑惑:惑亂到了極點。

[46]好惡(wù)積億:愛好和憎惡之物積累得很多。億,多,滿。

[47]真人:得天地至道之人。恬漠:恬淡安靜。

[48]釋智遺形:停止思想,遺棄形體。

[49]自喪:忘記自身,與道同在。

[50]寥廓忽荒:麵對深遠開闊之境,精神恍惚。

[51]坻(chí):水中小島。

[52]縱軀委命:縱放軀體,交給命運安排。

[53]生若浮,死若休:謂生死相同,無所區別。

[54]淡:安靜。泛:漂浮。

[55]不以生自寶:不因為活著就格外珍惜自身。

[56]養空而浮:涵養空虛之性而與道浮遊。

[57]德人:不藏是非美惡之人。無累:沒有牽累。

[58]蒂芥(dìjiè):芥蒂,芒刺,喻極小的不愉快之事,指鳥入室。

[59]疑:疑慮。

該賦以道家思想解釋宇宙人生,把生與死看得沒有區別,因而不把硏鳥入室放在心上,反映了西漢初年老莊思想在人生哲學方麵居於上峰的狀況。該賦的語言則多用騷句,這表現了漢賦脫胎於楚辭的情形,說明在西漢初年散體大賦形成之前,騷體仍是辭賦的主要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