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上隋文帝革文華書(2 / 2)

[5]家複孝慈:家家歸返於子孝父慈。

[6]褒德序賢:頌揚德行,敘述賢人的言行。明勳證理:表彰功勳,論證大道。

[7]漸落:逐漸衰落。

[8]魏三祖:曹魏的三代君王,指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

[9]雕蟲小藝:雕琢蟲書的小技藝。指進行詩賦創作。

[10]影響:影子與回聲。

[11]遺理存異:丟棄了儒家大道而保留了相反的思想理論。尋虛逐微:尋求虛末而追逐微小。即尋求和追逐浮華的詞藻和微末的聲律。

[12]據茲擢士:據此選拔士子。擢(zhuó),選拔,提拔。

[13]閭裏童昏:鄉村裏蒙昧無知的小兒。貴遊總(ɡuàn):貴族子弟。總,束發;,古時兒童束發成兩角的樣子。

[14]六甲:指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代指幹支。

[15]羲皇、舜、禹:伏羲氏、大舜和大禹。

[16]伊、傅、周、孔:伊尹、傅說(yuè)、周公、孔子。

[17]緣情:因情而發,指詩歌創作。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

[18]儒素:儒家的學術,即經學。

[19]軌模:軌跡與模範。構無用:製造許多無用的東西。

[20]流遍華壤:流到華夏的每一處。

[21]愈扇:同愈煽,風氣更甚。

[22]聿興:興盛起來。聿,助詞,無義。

[23]屏黜:去除與廢棄。

[24]懷經抱質:懷抱儒經與質樸。

[25]引預紳:引薦參與到紳行列之中。引,薦;預,參與;笏板插在大帶之內,是古代仕宦者的代稱。參廁纓冕:參加雜廁在戴冠冕者的行列中。廁,居於其內;纓,係冠的絲帶;冕,指一種冠,是大官的禮帽。

[26]開皇:隋文帝楊堅的年號(581-600)。

[27]墳索: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總稱,泛指古代典籍。

[28]私門:權門。

[29]收齒:收錄。忝憲司:不稱其職地充當法紀之官。時李諤為治書侍禦史。

[30]聞風即劾:聽到一點消息就進行彈劾。

[31]掛網:指觸犯刑律。

[32]勒有司:命令負責部門。

[33]具狀送台:說明情況移送禦史台處理。

本文是寫給皇帝的“上書”,故而政策性和現實指導性較強。文章先從古今文學發展中談了事實,又引出皇帝的詔命和此前的典型案例,然後才談自己的意見。這就使意見有了確鑿的事實依據,又有了不可更易的政策準則,避免了空穴來風之類的指責。可惜作者對文風改變的認識尚不精到,故而效果並不理想。由於時代風尚一時難以矯正,文風的丕變是有唐以後的事情。這從作者反對駢體文卻仍用駢體寫作即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