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韓京十日(1991.6.13―22)(2 / 3)

晚上,部分韓國年輕學者聯合宴請,仍在湖岩館,但改為西餐。閔鬥基亦趕來參加,任意交談,無拘無束,實為日間討論之延續。無論東方或西方,學者交往大抵如此。

6月16日會議業已結束,開始參觀訪問。今天的節目是參觀市容與漢城最大的百貨公司(Lotte Shopping Center),陪同者為在職博士生崔先生。崔開本國生產的私家車(韓國街上看不見外國車),但可能過於考慮我們的安全,也可能是讓我們多看點市容,行駛速度較慢。Lotte Shopping Center類似北京東安市場,由眾多專業鋪麵組成,但建築高大華麗,具有民族風格,布局設施接近美國大型商廈,且設有遊樂園。中午在江岸進餐,俯視漢江景色,大橋飛架,頗似武漢風光。漢城是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但並不顯得如同廣州、上海那樣擁擠。城市建設頗有章法,注意保持傳統與現代化的協調。老式屋頂(與中國舊式房屋類似)保存甚多,即新屋亦喜用藍色塑料老式屋頂,甚至臨時性的工棚亦然,與叢山翠林相映,頗有曆史文化情趣。

漫遊至夜始歸,來不及參觀剛開張的三聯書店,是一遺憾。隨即到一大眾化的百鬆餐館,與漢城地區中國現代史同行餐敘,循民間習俗,席地比肩而坐,歡聲笑語,喧鬧不絕,一如東京淺草之小酒店。此又海外學者之多數癖愛,與近時國內有些人一味追求接待規格大異其趣。

6月17日主要是參觀民俗村,由閔鬥基另一在職博士生羅先生陪同。羅已在一所大學任助理教授,能說英語,略通漢語,比昨天的崔先生易於溝通。民俗村在群山之中,風景優美,精心布置。有韓國東西南北各地區農村模型,房屋道路均如原狀,且有居民(表演者)活動其間。富有生活情趣,使人流連忘返。中午即在民俗村鄉間小店進餐,長桌條凳,簡樸無華。每人食人參蒸子雞一份,另配小菜數碟,倒也清爽可口。結賬每人5.2萬韓元,隻合7美元多。這樣的風味菜,在普林斯頓至少在15美元以上,外加小碟及小費,每人當在20美元以上。

飯後觀賞民間舞蹈表演,與中國朝鮮族鄉間慶豐收舞蹈相同,以頭舞長纓為特色,且有各種肢體動作與隊形,變化甚多。韓國民間藝人的繩技表演也很精彩,能在繩上飛騰跳躍,舒展自如。地上坐有一人擊鼓,以節奏配合動作,與繩上人時有問答,話語詼諧,不時引起觀眾鼓掌大笑。

晚間高委員長在相當於國賓館的高麗屋(Korean House)正式宴請,建築宏偉,林木幽深,小徑曲折,進入一單間餐廳席地而坐。主人以朝鮮皇室菜肴款待,女侍均著宮裝,淡施脂粉,亭亭玉立,具有濃厚東方古典文化氛圍。高先生毫無官僚氣,依然宿學老儒本色,大家暢敘盡歡,深夜始歸。

6月18日參觀魁章閣與大學圖書館。

魁章閣原為國王與近臣論學之所,舊址已廢。現在漢城大學校園內新建之魁章閣啟用不過年餘,許多書籍文獻尚未解捆。建築保持古典風格,飛簷鴟尾,宏偉華麗,內部各種設施則完全現代化。據台灣曆史學者吳相湘舊日記述:曾見魁章閣所藏近300年承政院日記,共3000餘冊,此外尚有秘書監日記、總理交涉通商事務衙門與各國往來文件原檔,以及金昌熙《東廟迎接錄》(據壬午與袁世凱晤談筆錄寫成)等。由於時間匆促,我們隻看了袁世凱所藏書畫,有一幅似為西洋畫匠所繪膠州總督署圖(有袁庚子題跋)。臨別時管理人員各贈收藏目錄一巨冊,從容檢閱隻有期待於來年。

圖書館以“日治”時期日文、西文書刊極多為特色。由於韓戰原因,1949年以後的中文書刊很少。

下午東國大學文學院院長李吉榕來訪。他是紐約對日索賠會秘書長邵子平在台灣時的中學、大學同窗好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紐約州立大學任教十餘年,回國亦十餘年。中英文絕佳,因此除在東大教書外,還擔任韓國外交部顧問,主要是負責重要對外文件的文字潤飾。我們就紀念南京大屠殺開會事交換意見,希望他出麵邀請韓國有代表性人士參加。李在中國長大,在某種程度上視中國為故土。他說正在促成該校董事長(佛教界人士)訪華,同時也將設法邀請我再次訪韓。臨別時他很誠懇地留言:“你們在國外看到的韓國人,多半是另一種韓國人,即市儈,你們應該在韓國生活一段時間,多多了解普普通通的韓國學者和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