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萃新報》(2 / 2)

第四期“社說”題為《日俄戰爭之影響於處、金、衢、嚴若何?》,認為其影響“不出於瓜分、保全之二途”。即以“保全”而論,處、金、衢、嚴將受影響,為列強利用傳教士、領事、商人從事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礦權行將外落,內河航權淪喪,滬杭鐵路建成後英人將溯浙江而上,日本則從福建越仙霞侵入,英、日競爭日劇,而處、金、衢、嚴首當其衝。作者主張倡教育,學實業,保利權,以謀抵製。

“學說界”一欄刊《論中國有救弊起衰之學派》一文,主張學習顏元、李□,認為其學說宜於今者有三:一有尚武精神,二有貞固道德,三有實業教育。

“史傳界”一欄刊《趙武靈王傳》,略謂:“欲使外競有力,非舉其國而為軍國民不可。七雄中實行軍國主義者,唯秦與趙。趙之有武靈、肥義,猶秦之有孝公、商鞅也。而秦之主動力在臣,趙之主動力在君。商君者秦之俾斯麥,而武靈王者趙之大彼得也。”把武靈王比做彼得大帝,頗有創意。

此期還刊有《遊學譯編》譯日報所刊《日清銀行之運動》等文,說明留學界各刊之間多有聯絡,相互呼應。

“附錄”調查體例(續前),分地理、曆史、社會、實業、學界、政治、時局等6項。其中實業調查包括4類30子目。

甲、物產――動物、植物、礦物、雜物。

乙、農業――山田地總數及優劣、荒田沙地、水利土性、所用肥料、水旱災侵、桑及鴉片占種地之多寡、飼蠶戶口之多寡、畜牧。

丙、工藝――製造物品、工人種類及組織、工藝廠局、庸工本省及外省之數。

丁、商業――輸入輸出之品類及價值、洋貨銷數、市場所在及其盈虛消息、鹽當及各種大莊號、貿易大小及曆年盈絀之比較、貨幣及彙總之方法、商人之種類及組織、運道、絲茶、鴉片、郵信、電信、民局及驛站之興廢。

從提綱可以看出,對社會調查之期望甚高,但由於是一般號召,缺乏問卷擬訂及組織方法,所以收效肯定不甚理想。有關各省皆然,非僅處、金、衢、嚴也。附錄尚有一對聯:“問礦權、路權、交通權果翳誰所操縱?慨農界、工界、商務界已為外界所攬持。”亦頗耐人尋味。

《萃新報》1904年6月27日創辦於金華,據有關文獻記載,存在時間不過兩個多月,所以金衝及推斷“這四期《萃新報》可能已是全璧”。此刊主要是麵向處、金、衢、嚴四府,在偏僻閉塞的浙東地區開民間辦報的風氣之先,而其發表的文章則多能與全國乃至世界聲息相通。平心而論,它的思想與學識水平並不低於滬、杭乃至東京一般進步刊物,其中少數文章頗有遠見卓識,至今讀來猶能發人深省。

此刊發行範圍有限,言論亦不甚激烈,但即令如此,也難以在嚴密的文網下存活。陶成章《浙案紀略》對此曾有記述:“《蘇報》案之風潮既傳入內地,於是金華誌士劉琨、盛俊、張恭等亦倡辦一報,以謀開通內地之風氣,名曰《萃新報》,蓋旬報也。有嚴州學生某,偶攜一冊至嚴州府學校,為知縣錫綸所聞,進稟浙撫,謂該報出語狂悖,請封禁以正士習。是時,魏蘭、陶成章等旅居杭州下城頭巷《白話報》館,得杭城同誌報告,即由魏蘭函告張恭。逮浙撫下令金華知府封禁,而該報之門麵已早改易矣,故此案得無牽。”而此刊反因“《萃新報》案”一詞流傳於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