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不要等別人推你出去
文/薑欽峰
聽侯勇講從藝經曆,就像是在聽一個老套的故事。有一年,江蘇省戲劇學校去連雲港招生,侯勇陪著好友去參加選拔考試。為了給朋友打探虛實,他先報了名,沒想到朋友落榜,他考上了。
接到錄取通知書,他並不打算去報到。原因很簡單,他當時在肉聯廠工作,20剛出頭就幹到了車間副主任的位置,工作穩定收入豐厚,每月能掙好幾百元錢,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如果去讀書,就意味著要放棄現在的工作,一切都要從頭再來,前途未卜,他下不了決心。沒想到,隨後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意外讓他改變了想法。
有一天上夜班,淩晨兩點的班,侯勇上半夜跟朋友玩得起勁,沒顧上休息,剛上班眼皮就撐不住了,於是悄悄溜到休息室去睡覺。他的運氣有點差,剛睡沒多久,就被副廠長逮了個正著。上班時間竟然偷懶睡覺,這還得了,領導當然要管,狠狠地訓了他一頓。侯勇有錯在先,副廠長批評他幾句,語氣重了點也正常,可他那時年輕氣盛,心裏很不服氣,竟跟領導當麵頂了起來。副廠長更加暴跳如雷,指著他的鼻子大吼道:“你要是不想幹了,馬上滾蛋!”
這話要是對別人說,也就是一句氣話,沒人會當真。哪知侯勇聽了這句話,“滾就滾!”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副廠長並不知道,侯勇跟他頂嘴的時候,口袋裏正揣著一張錄取通知書,本來一直猶豫不決,現在被這麼一激,頓時鬥誌昂揚,當機立斷。正是從那一刻起,侯勇才真正下定決心,離開肉聯廠,去戲校讀書。
侯勇從學校畢業後,在話劇團跑了幾年龍套,後來漸入佳境,直至當上影帝。似乎有點兒不可思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居然是在陰差陽錯中決定的!世事難料,現在回頭再看,既有些滑稽,又充滿了幸運。
談起往事,侯勇對那位副廠長充滿了感激,如果不是他當年無意中推了自己一把,恐怕前途難料。不妨想象一下,假如當年他上班不開小差,又或者領導脾氣很好,不叫他“滾”,結果會如何呢?原來那家肉聯廠早已倒閉,現在他要麼下崗,要麼還在大街上賣豬肉。
類似的經曆,我們也會遇到,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侯勇那麼幸運。有時,我們想做一件事,明明知道是正確的,事到臨頭,往往又患得患失,下不了決心。就像跳傘,誰都知道跳下去沒事,然而每個人第一次跳傘,幾乎都是被教練推下去的。可是生活中沒有教練,沒有人會從背後推你一把,你隻能靠自己,勇敢地跳出去。
因為你知道,腳下不是深淵,而是廣闊的藍天。
再等一天
文/周海亮
他下了決心,要在那個周末,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知道自己是那樣脆弱,可是沒有辦法,一切都那麼無奈和傷心。
高考落榜,女友離去,職位被炒,應聘失敗,生活不斷跟他開著惡意的玩笑,摧毀著他可憐的信心。他一點點地變得窮困潦倒,頹廢不堪。一個月前,他去應聘一家大公司。他把那當成最後的希望。假如應聘成功,他想,生活還可以繼續;假如失敗,那麼,他將選擇自殺。
並不是他把那個職位看得多麼重要,而是他害怕再一次失敗的感覺。清晰的、刻骨銘心的、世界變得灰暗寒冷的感覺。那種感覺,他太過熟悉。
他脆弱的神經,已經不能承受任何最輕微的打擊。
可是直到兩天前,他也沒有收到那家公司寄來的錄取通知。那是最後的期限。顯然他已經被淘汰了。這是致命的失敗。
母親周末才能回來,他寫好了遺書,放在茶幾上。想了想,又放進寫字台的抽屜裏。他不想讓母親過早地發現他的遺書。他去意已決。
他把生命的終點,選擇在一個遙遠的風景區。他坐上火車,咣咣當當,直奔那裏而去。一路上他什麼也沒做,隻是蒙頭大睡。也有睡不著的時候,他就把打開的手機關掉,再打開,再關掉,再打開。他不知道自己還在等待什麼。是啊,一個臨死的人,還有什麼可以等待的呢?
他在清晨接到母親的電話,那時他剛剛醒來,正倚著列車的窗口發呆。他看到熟悉的電話號碼,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他想還是接吧,聽聽母親的聲音,也讓母親聽聽自己的聲音。可是他想,無論如何,不管母親如何勸他,他也不會回去。
他不想麵對失敗,但他可以麵對死亡。
母親說你在哪裏,怎麼不回家?他說有事麼?母親說那個公司的錄取通知剛剛寄來,她剛剛幫他簽好了名字。他說真的嗎?母親說這還有假?他說你去過我的房間嗎?母親說去過。他說你在我的房間裏發現了什麼嗎?比如一張字條。母親說什麼字條?你怎麼了?他說沒什麼。我馬上回來。
他相信,母親沒有騙他。或者,即使母親在騙他,當他發現事情的真相,也會堅持自己的選擇——結束生命。隻不過,將會把時間推後幾天。
他在下一個小站下車,然後直接登上返程的列車。兩天後,他真的從母親手裏,接過那張錄取通知。於是他去那家公司上班,漲薪,升職,心情變得越來越好;跳槽,開辦自己的公司,一路走下來,事業越做越成功。
他一直保存著那份遺書。直到某一天,他把它拿給自己的母親看,他說,我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如果,沒有那張及時的錄取通知……
母親笑笑,看過了。她說。
他愣住了。
母親說,那天在你的抽屜裏,看到的。其實那天,並沒有錄取通知,可是,我仍然打電話給你……
可是那張錄取通知,卻是真的啊!他說。
當然是真的,母親說,隻不過,通知是在我打完電話後的第二天中午才收到的。那時候,我正在考慮你回來後我如何開導你,才能打消你輕生的念頭……
母親的話,讓他後怕不已。他想,假如母親不用一張虛構的錄取通知騙他回家,假如在他回家時,那張錄取通知仍然沒有寄來,那麼,他仍然將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知道年輕時的自己,衝動並且脆弱。
可是他仍然活下來了,隻因為,他多等了幾天。這幾天裏,因為一張錄取通知,一切峰回路轉。
其實一切都沒有改變,包括路途中的錄取通知。改變的,不過是他的生活,以及心情。
所以,有時候,當你麵臨絕境,接近崩潰;當你心灰意冷,打算舍棄一切的時候,不妨再等幾天,哪怕僅僅一天。說不定,一切都會好起來。
對每一朵花微笑
文/古堡祥
他是遠近聞名的種花大王,種出來的花兒帶著靈魂,總是那麼大那麼靚,讓人看了便產生出憐香惜玉的感覺,恨不得掏出所有的積蓄換得一朵花的傾國傾城。
附近還有許多花農,種出的花兒總是沒有市場,他們的花與他的花總是相形見絀,就像一個是丫頭,一個是名副其實的小姐。
我們記者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去采訪他成功的秘訣。他始終一臉微笑,看花看人一樣的神態。他沒有直接回答,可能這觸及他的商業機密,他隻是邀請我們留下來觀察他侍弄花的整個流程。
他一會兒給花兒澆水,一會兒蹲下身子與花說話,遇到一束有些傷痕的花,他會低下頭去,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噓寒問暖,讓我們一時間忍俊不禁,以為他在故意隱瞞什麼,這世上有一種潮流叫大智若愚。
他放起了音樂,一會兒是歡快的桑巴舞曲,一會兒是低回的高山流水,我們一時間哭笑不得,便跟蹤前去一探究竟。
我們驚奇地發現,他對待的花族不同,竟然放的樂曲不同:玫瑰花,他放的是柔美的小夜曲,海棠花,他放的是俏皮的可愛的兒童音樂,我們一時間雲裏霧裏。他在旁邊解釋道:花的脾性如人,性格不一樣,樂曲是不一樣的,你如果對玫瑰花放成了舞曲,它會變得粗放而不適合愛情,不同的花適應不同的音樂。
月色溶溶時,整座花園裏一片寂靜,老人示意我們遠離花群,說它們在睡覺,不僅如此,為了抵禦外麵的噪聲,他竟然關閉了天窗,整座花園好像是一個溫暖的繈褓,孩子們睡在溫柔的夢鄉裏。
我這兒沒有什麼秘密,有的你們都看到了,花如人一樣,需要關懷與嗬護,還有一點最重要的,要始終帶著微笑麵對花,花會回報你最美麗的一麵。唯此,才能夠育出世上最美麗的花,按照我所說的做,大家都可以釀造出一個春天。老人像是一個哲學家。
我明白其他花農種不出如此美麗的花的道理啦,大家缺乏微笑、感動和真誠,對人尚且有所保留,何況對一朵花?何況時時如此,始終如一?
對每一朵花微笑,花會送給你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
對每一個人微笑,你會收獲一份感恩、信念和尊重,溫暖一生。
找一個動聽的理由
文/魯先聖
每個人都有一些理想主義,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都希望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因此,要想改變別人,想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就應該想辦法找一個讓他心悅誠服的理由。
實際上所有人都是這樣的,你自己也不例外,都覺得自己的形象很高大,都認為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好人,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都願意為正義的事業毫無條件地奉獻。但是,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做事都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是真正的想法,另外一個則是聽起來冠冕堂皇的理由。誰都知道那個促使你不遺餘力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可是每個人都是有崇高理想的,都希望有一個動聽的理由來支持自己做這件事。
在哈佛大學的教科書上,有幾個這樣的經典例證。
一次,諾德·諾斯克利夫發現一家報紙刊登了一張自己不想公開的個人照片,於是給編輯寫了這樣一封信:“請不要刊登我這張照片,因為我的母親不喜歡。我不願意自己的母親因為讀了你們的報紙而心情鬱悶。”他沒有說,請不要刊登我這張照片,因為我不喜歡。他巧妙地運用了人們尊重母親的心理,讓編輯立刻改變了做法。他的前一個理由比後一個理由聽起來動聽多了。
約翰·洛克菲勒為了製止報社的攝影記者為自己的孩子拍照,也用了一個很動聽的理由。他沒有說:“我不希望我孩子的照片被登上報紙。”而是利用人們保護小孩的心理說:“大家都了解小孩子的天性,也許你們自己就有小孩子。你肯定知道,他們這麼小就出風頭,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希魯斯·科第斯是來自緬因州的一個窮小子,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成為知名大人物,同時擁有《星期六晚郵》和《婦女家庭周刊》。
但是,在他創業之初自然是很艱難的,他因為付不起別的雜誌社那樣高的報酬,自然也約不到好作者、好稿子。於是,他就為作家們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果然效果不錯,他甚至約到了當時正聲名鵲起的奧爾科特小姐的稿子,也就是寫了那本著名的《小婦人》的作者。約到她,他隻用了100美元,還是把這筆錢寄給了奧爾科特小姐最心愛的一項慈善事業。
原因很簡單,他用了這樣的方法給著名的專欄作家:“您好,我知道您是一位以慈善事業為使命的作家,您寫作不是為了稿酬而是為了引導人心向善,為了世道人心。我們雜誌雖然剛剛創辦,但是我們的辦刊宗旨卻是以您的創作思想為指導的,我們希望我們的雜誌成為宣傳您的思想的陣地和窗口,成為您與讀者聯係的紐帶和橋梁。”
好幾個知名作家,都被他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動聽的理由而感動了,都把自己最好的作品給了他,而且聲明不要報酬,或者把報酬捐獻給窮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是否注意了這樣的技巧?
當我們在為一件事情的解決而與對方爭執苦惱的時候,不妨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給對方一個動聽的理由,也許,事情的轉機馬上就來了。
不一定的江湖
文/李良旭
1998年,周傑倫還在一家餐廳當服務生,每天為顧客端盤子、倒酒,忙得跑前跑後。
不經意間,他的眼睛就會瞥向餐廳一角那架鋥光發亮的鋼琴。那目光裏,滿是渴望和羨慕。
有一次,他走過去,用手偷偷地摩挲著那架鋼琴,手下意識地放在琴鍵上,做出彈琴的動作,臉上頓時露出一種陶醉的神色。
不想,這一幕,被酒店老板看見了。他大聲地訓斥道,周傑倫,你一個端盤子的服務生,不去給客人送菜,跑到這兒摸鋼琴幹什麼?你這端盤子的手,永遠彈不出美妙、動聽音樂的。
周傑倫聽了,眼眶裏頓時噙滿了淚水,轉身,默默地走開了。老板看著周傑倫形單影隻的背影,臉上露出譏諷的訕笑。
1999年12月,在台灣享有“本土天王”、“綜藝天王”稱號的吳宗憲收到一個名叫周傑倫的人寄來的幾首自己譜寫的歌。他看了這些歌,眼睛裏露出驚喜的目光,嘴裏連連發出嘖嘖讚歎聲,寫得太好了、太好了!隨即,他打電話叫周傑倫到他辦公室來一趟。
吳宗憲看著眼前穿酒店服務生服裝的大男孩,鄭重地對他說道,阿倫,給你10天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給你出專輯。
周傑倫聽了興奮不已,他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然後將自己關在屋子裏,一首接一首地創作起來。10天時間,周傑倫不僅創作出50首歌,而且每一首都寫得漂漂亮亮,譜得工工整整。
吳宗憲從中挑出10首,精心製作了周傑倫第一張專輯《JAY》。這張專輯一發行,便一鳴驚人,一連奪得了兩屆台灣流行音樂金曲獎的最佳流行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作曲人等大獎。仿佛是一夜之間,華語流行歌壇幾乎被周傑倫一個人的聲音統治了。
2003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周傑倫如行雲流水的鋼琴彈唱,引起了一陣又一陣熱烈掌聲,人們深深地陶醉在這美妙的音樂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