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第一老太(3 / 3)

《西廂記》裏那位崔相國夫人,一會兒答應張君瑞,兵退以後,將鶯鶯嫁給他;一會兒又後悔了,要他們兄妹相稱,打算賴帳。自己的女兒有了私情,卻去拷打紅娘;被那小丫鬟三言兩語駁了以後,反過來又求教於她。凡此種種,比較起來,《紅樓夢》裏的賈母,確實不同凡響了。

由此可知,她不光是隻享清福,所謂“享福人福深還禱福”。身為家長的老太太,她還天生的必然要去維護她那個階級,她那個社會的道德觀念。拿今天的話來說,她是要管一管意識形態方麵的事情的。當然,表率是一回事,幹預又是一回事。她自己說過,她年青的時候,比鳳姐還來得的。“像他姐妹們這麼大年紀,同著幾個人,天天玩去”,她鬢角上的坑兒,說明她年青時也並非十分地循規蹈矩。但似乎這也成了規律,或許理解為一種成熟吧?人上了年紀,就越發地正經,個別人還正經得過份,和他年青時簡直判若兩人。我就看到一些前輩,早年的作品,充滿了無比的浪漫,後來,上了年紀,就成了正果,開始嚴肅得要命,對年輕人哪怕一點點出格,都不能容忍,這也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

《紅樓夢》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那一番精神訓話,和她小時候比鳳姐還來得,全不是一回事了。祭起大批判的旗子,來鎮壓大觀園裏的異端思想了:“這些書就是一套子,左不過是些才子佳人,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這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鄉紳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絕代佳人。隻見了一個清俊男人,不管是親是友,想起他的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像個佳人?就是滿腹文章,做出這樣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名目是批當時認為的黃色書籍,實質上是對她身邊的年青小姐們,進行防範性教育。

不過,賈母確實會當家長,她講是一定要講的,後來,她不也說林黛玉若是有了那種私情,她就算白疼她一場了嗎?但應該說,她並不堅持搞“水至清則無魚”那種壁壘森嚴的一套做法。臂如這類私訂終身的戲曲書文,她不讓女孩們聽,自己倒不怕受汙染的。“所以我們從不許說這些書,連丫頭們也不懂這些話。這幾年我老了,他們姐兒們住的遠,我偶然悶了,說幾句聽聽,他們一來,就忙著止住了。”

甚至,賈璉和鮑二家事發以後,她老人家當著好多人,網開一麵地說什麼要緊的事?小孩子們年青,饞嘴貓兒似的,那裏保得住呢?從小兒人人都打這麼過。因此,無妨想象,傻大姐拾到的那隻繡春囊,落在賈母手裏,未必會像王夫人一樣,大驚小怪地抄檢大觀園。按她“人人都打這麼過”的邏輯,或許不至於興師動眾的。

所以,林黛玉敢在她老人家麵前,用《牡丹亭》和《西廂記》中的詩句,來行酒令,這實在有點犯忌。薛寶釵拿眼睛瞟她,過後還盤問她,其實彼此彼此,寶姐姐也並不那麼本分的。這些,賈母未必不知道,不懂得,她可一點也不胡塗。不過,時代潮流,想擋也擋不住的。當家長,有時也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絕對的防範果真奏效麼?隻要不離大格也就可以了。因此,她能和青年人在一起,而那位道學先生賈政,對不起,隻好一天到晚坐在書房裏,麵對著讓他無論如何也振作不起來的局麵悶悶不樂。

曹雪芹未能寫到賈母的結局,這很遺憾。所有研究《紅樓夢》的人,對書中人物命運都推測遍了,獨無賈母的。由此可見高鶚為這個人物的最後一筆,大概是寫得很成功的。很多紅學家都不怎麼叫好蘭墅先生,認為他的續作頗不合原書之意。其實我覺得脂評《石頭記》漸被湮沒的命運,已經告訴我們,要不是他的勞動,恐怕連曹雪芹的名字至今也不會為人所知。何況他能保持悲劇格局到底,在那樣一個必須大團圓的創作模式和社會氣氛裏,不也相當難得麼?

他在“錦衣軍查抄寧國府”後,努力刻劃出這位家長在天大的災難降臨時,那種由慌亂到鎮靜,終於穩定全局的當家主事的形象,使我們看到享了一輩子福的老太太的另一麵。她說你們別打量我是享得富貴受不得貧窮的人哪!你還不知,隻打量我知道窮了,就著急得要死。“這一番話,說不上處事不驚,臨危不亂,但比起賈政怨天尤人,鳳姐昏死過去,其他人都沒了方寸亂了營,要強得多多。而且能夠根據新的情況,迅速改變大政方針,”如今借此正好收斂,守住這個門頭兒,不然,叫人笑話。這不說明老太太是很有謀略的嗎?

雖然錦衣軍剛衝進來的時候,作為老家長的她,“嚇得涕淚交流,連話也說不出來”,上了年歲,承受不住如此打擊,情有可原。但蘇醒過來,第一句話,便是“見你們倘或受罪,叫我心裏過得去嗎?”體現了她對她護庇下的兒孫的愛。接著,禱告上蒼,承當罪責,並不像有些人把錯往別人頭上推。然後,便是“散餘資賈母明大義”了。那分公平和周到,如此明斷務析,使眾人感到,“老太太實在真真是理家的人!”

尤其她勸慰鳳姐的那句話就是你的東西被人拿去,這也算不了什麼呀!言辭倒很平淡,但頗能表達出老太太豁達的、大度的、不拘小節的、甚至還可說是高瞻遠矚的性格。於是,一個活生生的老太太的形象,便千古留存下來,而且具有永遠的現實意義。

真的,《紅樓夢》的諸多人物中,口碑最好的,大概要數賈母了。即使她那樣會享受,好像也沒人不以為然的,這不光出於中國人對於家長的尊敬心理,主要還是這位老太太的言行,確實不愧為這一家之長。

因此,凡家長者,若不想被子孫詬罵,還真得要像賈母這樣通情達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