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裏就難免這種故意的別扭,分明人人都不以為然的臭大糞,或者竟是個下三爛之流,他非要器重之,寶貝之,除了落一個“王八看綠豆”的嘲謔之外,焉能他哉?
老太太要會當,當不好就難免被罵作糊塗油蒙了心的老混帳了。
同樣,賈母對待鳳姐,並不比寶玉差,為什麼冷子興倒不說嘴呢?第一,不是老太太提拔的;起用孫媳婦當家,是榮國府兩股政治力量平衡的結果。這個王熙鳳既是長房邢夫人的兒媳,又是二房王夫人的內侄女,除了她,能成為兩種勢力的結合點外,別人是扮演不了這個角色的。第二,別忘了她的家族背景,她娘家那位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可不是一般人,有誰敢不買這位首都衛戌司令官的帳?賈雨村了了薛蟠的案子後,趕緊修書報告這位司令,可知其勢力之大和氣焰之盛了。第三,在賈府中,不能不承認鳳姐是拔尖的能幹人,冷子興說:“上下無一人不稱頌”,或許言過其實。擔她是“男人萬不及一的”女強人,是沒說錯的。
鳳姐的貪婪和心毒手辣,未必是賈母理想的理家人選,可環顧左右,賈府的男性公民,有幾個是能挑得起這份擔子的呢?不過,賈府無論如何還不至於像胡傳葵的隊伍那樣,隻有十來個人,七八條槍,無可選擇。有一陣子,探春,李紈,加上一位身份實在暖昧的薛寶釵,不是組成三駕馬車,進行臨時執政嗎?名義上因為鳳姐小月了,其實也有一點陰謀倒閣的味道。背景是王夫人對她內侄女的越級行為,動不動捅到老太太那兒去不太滿意。在發放月例錢的問題上,還對鳳姐發過難呢!結果,趙姨娘搗亂,老媽子造反,小丫頭、小戲子鬧成一團,大觀園半點也不平靜。這充分說明王夫人比老太太的政治素養差得太遠,即使你如此著急地打算培養薛寶釵接班,至少也得講個名正言順啊!
所以,賈母作為家長,高明之處就在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絕對支持這位少奶奶當家。不像曆史上的那些皇帝,對諸君廢廢立立,舉棋不定,弄得國無寧日。她總是力排眾議,為鳳姐撐腰。有一回,賈璉和鮑二家的偷雞摸狗,居然敢跟鳳姐來勁,小兩口吵架,豈不是家常便飯?老太太卻大張旗鼓,一點不含糊地讓璉二給賠禮道歉。給鳳姐掙足了麵子,是表層目的,更深的意思,是要讓眾人明白她旗幟鮮明的態度。她也是從做兒媳婦到如今的,她當然知道治理這樣一個千頭萬緒的大家庭,沒有領導權威是不靈的。所以,她第一支持,第二放手,第三,而且不遺餘力地保護。
否則,隻有老家長親自出麵了,她自然是最高權威。但她是聰明的領導人,她不想事必躬親,也不必事必躬親。諸葛亮一輩子悟不開,就吃了這個事無巨細都要過問的虧,最後隻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賈母的政策很清楚,“居移氣,養移體”,她是“樂得都不管,說說笑笑,養身子罷了”。所以,她除了吃酒,摸牌,看戲,和孫男弟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外,一般的應酬也都免了。
宗旨雖是頤養天年,但不等於她什麼都不過問,都不管了。
我們看到,她這一家之長,對於維係這個家族的道統,特別是繼承接班問題上,是寸步不讓的。在《紅樓夢》整本書裏,唯有賈母是一副聖誕老人式的溫和慈祥的麵容,圍繞著她,永遠是一股節日般的歡聲笑語的氣氛。老太太隻發過一次脾氣,一次大脾氣,是因為賈政下死手揍他兒子寶玉引起的。
賈母鍾愛她的寶貝孫子,除了隔代人的感情,除了“萬人都這樣說”,除了賈寶玉確實出眾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可以從清虛觀的張道士的那一席話聽出來。先是賈母說:“他(即寶玉)外頭好,裏頭弱;又搭著他老子逼著他念書,生生兒的把個孩子逼出病來了。”張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幾處看見哥兒寫的字,做的詩,都好的了不得,怎麼老爺還抱怨哥兒不大喜歡念書呢?依小道看來,也就罷了。接著,這道士歎道:我看見哥兒的這個形容身段,言談舉動,怎麼就和當日國公爺一個樣子!
關鍵就在這兒!
道士“說著,兩眼酸酸的。賈母聽了,也由不得有些戚慘”,下麵,賈母道出了她的內心情結,她說道:“正是呢!我養了這些兒子,孫子,也沒一個像他爺爺的,就隻這玉兒還像他爺爺。”
所以,老太太愛寶玉,是因為把他作為賈府非同小可的傳人來對待的。第一百零七回裏說了,“賈母素來不大喜歡賈赦,那邊東府賈珍究竟隔了一層”。雖然如此,老太太也不采取打擊一大片,抬高一小撮的文革做法。最後她“散餘資”,“明大義”的時候,每家三千兩銀子,相當公平的,這就是她會當家長之處。因此,對那位實在沒有能耐的賈政,拿不出別的教育兒子的方法,竟用毒打來宣泄他的心頭之恨,老太太可是真火了。
她說得很清楚,“兒子不好,原是要管的。”她護寶玉是真,她不反對他嚴加管教也是真,這點老太太絕對明白事理。但“不該打到這個分兒”,這豈不是太不像話,太過分了嗎?寶玉可是賈門唯一像他爺爺的傳人啊!她問:“你不出去,還在這裏幹什麼?難道於心不足還要眼看著他死了才算嗎?”
打,不行;打死,則更不行。涉及到接班人的生命安危,她才必須當真的。
因而,凡寶玉生病、燙傷、通靈玉丟失,無不馬上有老太太出場。甚至,賈寶玉最後與薛寶釵成親,被她認可,不能說她是萬分情願的。她後來也後悔過,她把林丫頭害了,回過頭去,再看從林黛玉到賈府後,老太太的一係列安排,分明是要實現她的打算,使她兒子的兒子,和她女兒的女兒,結為夫妻的。為什麼她終於同意王熙鳳的掉包計呢?決不是她糊塗,或是她受製於三個姓王的女人(王夫人、薛姨媽,王熙鳳),她要否決的話,誰也無可奈何的。但是她作為家長,高屋建瓴,從大局出發,為種族的繁衍計,她就不得不寧要身體健康的薛寶釵,而舍棄她的病病殃殃的外孫女了。她當然知道他們相愛,她說過,他們是一對冤家,如果說她是在鼓勵慫恿他們發展愛情,大概不錯。可為了賈家的千秋大業,她義無返顧地拋棄自己的親情,犧牲年輕人的愛情,這家長你可以不讚成,但卻不能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