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隻要稍微用一點注意力,接受一下你身體的信號,這個病就不會產生,這是最簡單的!
第二個方法,我們是要能夠透過覺知身體的反應,接收到潛意識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因為潛意識占了我們身心狀態的99%,意識隻有1%,所以你要能夠接收到它、要能夠接收到阿賴耶識之中種子所發出的信息,讓它浮出來、讓它起現行,就能夠清除不善種子的障礙。
所以說要禪心三無:我們的心不活在過去,就沒有後悔;不活在未來,就沒有恐懼;不於當下,就沒有擔憂。無悔、無懼、無憂,這是禪心三無。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樣的一種不的狀態之下,你就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身體所傳遞給我們的內心深處的信息,阿賴耶識之中種子想向我們表達的信息。
第三個方法,就是我們要懂得轉化負麵情緒,而不是壓抑。壓抑這個問題更大!我們麵對一些不如意的境界的時候,一般是三種反應:一種是放縱它、一種是壓抑它、一種就是直接地麵對。
負麵情緒產生的時候,一定會在身體相應的部位產生不舒服:經常生悶氣的人會有胃病,他生悶氣的時候,也會覺得胃這個地方打結,好痛;經常焦慮的人容易有咽喉炎;經常很緊張、或者很容易失望的人,他容易有肩周炎;經常情緒波動的人,就容易有乳腺增生。
我們要知道負麵情緒也是一種能量。負責情緒生起來以後,你去壓抑它,它就滯留在我們身體裏麵,所以不是把這個負麵一壓住就完事了。有些人是習慣於壓抑它:負麵情緒生起來了,怎麼辦?壓住它。怎麼壓?轉移,不想它,或者跑出去喝酒、或者跑去唱卡拉OK、或者去上網……還有一些佛弟子也是這個樣的:負麵情緒生起來,他不知道怎麼去化解,不知道怎麼去轉化它,讓它消除;而是怎樣?壓抑它、轉移,就是幹什麼?不想它,馬上就去誦經,這照樣是一種轉移,都不是真正徹底的解決方法。
負麵情緒也是一種能量,被壓抑滯留在我們身體裏麵,這些能量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叫“痛苦之身”。中醫上麵,你看《黃帝內經》說:“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腎主恐。”你有這些七情六欲的波動,五髒六腑就會受影響。這個痛苦之身在我們身體裏麵,它是自成一格的一個能量場,它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你知道這個生命力是什麼?就是我們前麵講的種子生種子。它以什麼為食?痛苦之身就以痛苦為食,如果你不喂養它想要的食物,它就會製造一些事端來產生它所需要的情緒——痛苦的情緒來維生。
這就是我們前麵講勝肽的需要,那種氨基酸的需求。如果你需求悲傷的勝肽,它就會啟動我們這個潛意識裏麵的自動反應程序,為什麼?因為我們一直容易起悲傷,所以這個神經元之間,這個網絡已經早就熟練地搭建起來了、架構好了;因為你一直起同一種情緒,所以我們會在眾多的現象和信息之中去篩選、去過濾出能夠產生我們需要的這種勝肽的想法。
現在的生理學家有個研究,說:人每一秒鍾大腦接收的信息是四千億位,很浩瀚,但是我們的意識能夠處理的隻有兩千位。這個不成比例。那麼你從四千億位之中怎麼去選這個兩千位?根據你的價值觀、你的人生觀、你的心智模式、思考方式。你這個心智模式從哪裏來?從潛意識而來、從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而來,它有一種自動反應程序建立在那個地方。
所以一個經常容易悲觀的人,他已經習慣了、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也都習慣了去接收悲傷的那種勝肽,所以他總是能夠發現到讓他悲傷的事情。說白了,要悲傷他自己找來的,要高興也是自己找來的。
所以為什麼不高興?高興也是一天,悲傷也是一天,修行、修無漏法也是一天,造惡業、將來墮惡道也是一天,那你為什麼不走解脫道?
所以我們就可以明白,你不要以為說:哦!這是人家讓我悲傷,而我不得不難過。其實不是!是你自己選的,還有那麼多讓你高興的事情,你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你專門選那些讓你悲傷的事情,好像雞毛蒜皮的一件小事都會讓你難過,為什麼?因為你的身體中毒了,是一個痛苦之身,痛苦之身它要吃痛苦,才能維持,所以你就悲傷起來了。
這個道理你學了唯識就懂得了,就明白了,所以我們為什麼會在眾多的現象和信息之中,去過濾出那種產生勝肽的事件?然後又不假思索地去作出反應來?因為我們有這個痛苦之身,並且我們的意識還誤認為這是我自己自主做出的選擇,沒有意識到背後其實潛伏著一個自動反應模式。這是第三個方法。
第四個方法,就是要修內觀禪,我們初級班就已經有了。為什麼要修內觀禪,你知道嗎?就是在身體的當下修。我們要覺知呼吸、覺知感受、保持平等心——竅訣說白了,就是這三句話,但是它的作用很大、很殊勝,為什麼?因為它就能夠把我們那些潛伏的惡種子,逼迫它不停地浮出來,然後把它清掉。一浮出來,它起現行了,就消掉了;不起現行,它一直在裏麵增長。
所以學了唯識,你更加明白了內觀禪的妙處。科學家們做過一個試驗:給幾十個人,一起讓他們來放映一部,能夠引起同情心的影片;看完以後,馬上就進行檢查。結果發現什麼?發現所有人的免疫功能都急劇上升了!也就是說,每一個人身體的抵抗力都增強了。為什麼?因為他有同情心、他生起了善心。所以要知道,善的心態就好像甘露水一樣,能夠滋養人的五髒六腑,能夠使五髒六腑平衡暢通。有一個理論說:心輪以上的脈是菩薩脈,心輪以下的脈是眾生脈。所以我們要經常地開發菩薩脈。
另一個方麵來說,不良心態也會引起身體的變化。你一直處在一種不良心態之下,那你的身體也會有變化。說一個最簡單的:我們的下眼皮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子女。如果做父母親的,一直去為子女操勞,一直很擔憂、很緊張,就會產生變化。這個男女宮——我們剛剛講的這個地方,會漸漸地生出一顆痣來。如果是男的左眼,女的右眼,男女宮有一顆痣,那就是表示為兒子操勞;如果是反過來,女的左眼,男的右眼,男女宮有一顆痣,他就是為女兒辛苦、為女兒擔憂。這是一種很的狀態。這樣的變化就有很多,都可以體現出來。
而且還有一點是:我們發出去的每一個念頭都有一種能量,都有一種力量,這個叫做念力。這個念力必然會回歸到本人的身上來。你懂得唯識,你就懂得了緣起的秘密。這個世間森羅萬象,互相影響。這中間的秘密巨細無遺,你都能知道。問題是你要善於運用,你也就學會了改造命運的方法。
三界九地
我們就把第一句粗略地講圓滿了——“性境現量通三性”。再看第二句:“眼耳身三二地居”。我們先要明白“三界九地”。三界我們都知道了: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如果細分,可以分為九地;再細分可以分為二十五有。
我們就說九地好了。九地是:
欲界:叫做五趣雜居地。天、人、畜生、餓鬼、地獄,五道的眾生雜居在欲界,所以欲界叫做五趣雜居地。修羅跑到哪裏去了?修羅沒有單獨地列為一道,有天中的修羅、人中的修羅、鬼中的修羅、畜生之中的修羅等等。
色界: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舍念清淨地。這就有四地了,加上前麵的五趣雜居地,就是五地了。
無色界,又有四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三界合起來就是九地——三界九地。我們就明白“眼耳身三二地居”的意思了。
前五識是在欲界的一地——五趣雜居地,是前五識俱全的。在二地,也就是色界的初禪,離生喜樂地,初禪三天的天人,就隻有眼識、耳識、身識,前五識隻有三識,為什麼?因為到了初禪以上,他就不需要段食了,他是以禪悅為食,所以就沒有香和味二境的存在,所以也就用不著鼻識和舌識。所以這個叫做“眼耳身三二地居”。到了三地,也就是色界的二禪,定生喜樂地以上的天人,他連這個眼、耳、身三識都用不著了,因為他們是常在禪定之中。
《俱舍論》之中對於世間的種種相狀說得很清晰。《俱舍論》的第三品,《分別世間品》上麵說到:“北俱盧洲壽千年,二洲半半而遞減,此贍部洲不一定,最終十歲初無量”。意思就說,北俱盧洲的人他壽命是一千年、西牛賀洲五百年、東勝身洲是二百五十歲,我們南瞻部洲就不一定了,最少可能隻有十歲,多呢?八萬四千歲,乃至於無量。
並且“人類眾生五十歲,最下欲天之一日,如是自壽五百年,上天二倍二倍增。”這一段是說什麼?人間的五十年,等於離我們最近的四天王天的一天。以這樣的時間觀念來計算,四天王天的壽命是五百歲。第二層天忉利天是以人間的一百年為一天,以這樣的時間來計算,他的天壽是一千歲。你看,他一天就等於我們一百年了,我們一個人可能活一輩子,還當不了他一天——很少有人活過一百歲。這樣一直二倍二倍往上增。一直到他化自在天,它一天就相當於人間一千六百年,以這樣的時間來計算,他的天壽是一萬六千歲。所以越往上,天人壽命越長遠,這些有很詳細的解說了。
我們有一些同學喜歡學廣,學一下《俱舍論》,那是很清晰的。世間、出世間都說得很透徹,雖然是小乘的論典,也是講五位七十五法。
《俱舍論》的作者是世親菩薩,我們知道,他是與無著菩薩同母異父的,他後來弘揚大乘,也造了很多宣說菩提道次第竅訣的著作,比方說《大乘經莊嚴論釋》——這是部最權威的注釋了,《辨中邊論釋》、《攝大乘論釋》、《辨法法性論釋》、《唯識二十論》、《唯識二十論釋》、《唯識三十頌》等等,非常多!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住世的時候,所攝受的、教化的比丘有六萬多人,常隨他的通達三藏的比丘就有一千多人,非常了不起的大德。
晚年的時候,他決定到尼泊爾去弘法,也度化了很多眾生。尼泊爾有一個“天成佛塔”。在繞天成佛塔的時候,他就看到有一個在家人穿著出家衣服,掛著一個酒葫蘆在腰上。他覺得:哎呀!這是正法將要衰敗的一個征兆。他決定示現涅槃,上生到兜率內院。然後弟子們就為他建了一個塔,這個塔現在也還在。我們有機會去尼泊爾,也可以去朝拜一下世親菩薩的塔。
二禪天的天人,他有微妙的色身,有莊嚴的身相,五根都完整;但是它不起用。要知道色界天的天人,還是有一個很殊勝、很微妙的光蘊身。但是二禪天以上,他就連這個眼、耳、身三識都沒有了。它不起用,但是五根還是完整的。
如果我們完整地從八識的角度來說:欲界眾生八識具備;色界初禪三天,沒有鼻識和舌識,隻有八識中的六個識;到了色界的二禪三天,眼、耳、身三識也不起用了,所以他就隻有三個識,也就是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這是我們講“眼耳身三二地居”。
底下是:
【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癡。】
明天我們再共同學習。大家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