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相分兩頭生”,那就要講這個相分的性質了。這個相分的性質是怎麼來的?相分的一半與所緣的阿賴耶識同種生。阿賴耶識是屬於無覆無記性,所以這個真帶質境一半的性質也是屬於無覆無記;真帶質境的另一半是從末那識的見分而生。末那識是屬於有覆無記,有染汙的無記,所以這個真帶質境的另一半,它的性質是屬於有覆無記。這個叫做“中間相分兩頭生”,也叫做“性種等隨應”。也就是說產生的這個錯覺,這種相分。真帶質境的性質既有有覆無記、也有無覆無記,所以叫“中間相分兩頭生”。
“以心緣色似帶質 中間相分一頭生”,好像我們前麵講的例子,第六意識:晚上走路看到一條草繩子,它去緣這個草繩子,誤認為是一條蛇,然後生起害怕的情緒。這個能緣、所緣,都是有實質的——能緣的第六意識、所緣的草繩子,它都是有本質的,實法;但是這個草繩子並不是一條蛇。所以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認知。這個叫做似帶質。“中間相分一頭生”:這個蛇從哪裏來?當然不是從草繩子來,而是從他第六意識的見分而來,產生的這種錯覺,所以叫做“中間相分一頭生”——從第六意識的見分那“一頭”,同一個種子生起來的。
這樣,我們對於三境基本上比較清晰一點了。性境、獨影境、帶質境都清楚了。前五識是在三境之中隻能夠緣性境。
三量:現量、比量、非量
我們再來看性境現量。就講到三量:現量、比量、非量。
前五識它緣境是根塵相對而生識,這是一種直接的感覺,所以它不帶名言、沒有計較分別心,所以是現量,而不是比量;同時會有五俱意識跟著來緣外境:五俱意識,它第一念還是率爾心,還是沒有分別的,但是第二念就生起種種的分別了,那麼就是有比量和非量了。
第一類現量。三量之中,現量的意思,就是能緣之心,量所緣之境,不起分別計度所獲得的量果——量果,就是一種知識了。但是這個現量之境,要具備三個條件,就是現在、現行、現有。
第一個條件是現在:所緣之境必須是現在的境,不是過去、未來。第二個條件是現行:所緣之境必須要是當下顯現出來的,是現行位的法,不是在種子位。在種子位就不能夠成為現量。第三個條件是現有:就是能量之心與所量之境,兩者俱是明白現前,和合俱有。能緣之心,好像我的眼識;所緣之境,好像這個花。它都是兩者,明白當下現前,和合俱有,根塵相對,就產生了,叫做現量。
第二類比量。就是心識所量度的對象。它沒有呈現在目前,但是可以依靠以前所學的知識、所累積的經驗來推測、來比度而獲得的量果。我們說量果,就是以能量量所量所產生的、所得的果就是量果——就是知識了。比方說好遠我們看到那個山上有煙,我們推知那個地方可能有火,這是比量。這個比量的推理很重要!在因明學上很重要。我們後續如果有機會講到玄奘法師的“真唯識量”,對比量就會比較清晰。
第三類就是非量。就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對於所緣的境界,以錯覺之心分別所產生的錯誤認識,這是屬於非量。比方說我看到一條繩子,以為那是一條蛇,這是非量。
八識都緣境。前五識量度之境,是現量。好像我們眼識緣色塵、色境,隻能夠緣青、黃、赤、白四種實色;不能夠緣長短方圓等等的假色;也不能夠緣取舍伸屈的形色——或者稱為表色。就是說我們眼識緣青、黃、赤、白四種實色,它是可以緣的——直覺,這個花紅色、白色,當下眼識能緣;但是這個花是圓的、而這個桌子是長的,這是五俱意識的判斷作用,那個是假色;然後我們的手舉起來、或者彎曲,這些都是屬於表色、或者屬於形色。人類的知識、概念,都是五俱意識才能了別的。
意識通於三量:現量、比量、非量。
前五識,性境現量,隻是現量。五俱意識剛剛生起的最初第一刹那,率爾心,也是現量;第二念就有了了別,就是比量;如果錯誤地認識是非量。第七識緣第八識的見分於是自我,那個唯是非量。第八識緣根身、器界、種子,所以也唯是現量。
所以我們就明白了:前五識、第八阿賴耶識都是現量;第六意識通於三量;第七末那識隻是非量——這個我執整個都是錯誤的:這個——俱生我執、俱生法執、分別我執、分別法執都是錯誤的。當然這個俱生我執、俱生法執是末那識所產生的錯誤的;分別我執、分別法執是第六意識所產生的。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要先從第六意識開始起修,把這個分別心轉化過來。
我們已經明白了性境和現量。然後我們要講到通三性。前五識是善性、惡性、無記性,三性俱通。善、惡、無記,我們聽過好多了。我們一直說要行善、要持戒。善的定義是什麼?心王法生起,與善心所相應,就是善;與煩惱心所相應,就是惡;與善心所、煩惱心所都不相應,就是無記。前五識是感覺器官的認知作用,本來就沒有善惡;但是因為五俱意識與前五識同時而起,五俱意識隨著前五識緣境而去了解分別,所以善心所、煩惱心所都與五俱意識相應;因為五俱意識與前五識同時,所以前五識就有了善性、惡性、無記性三性。所以說前五識是通三性的。
我們來講說一下善和惡。
善:理善、事善
在《俱舍論》之中講述得很透徹:善包括了理善和事善。
事善好理解。我們學了《十善業道經》,知道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癡,是十善法,龍王十善法,這是事善,事相上的善。事善是說明善的行為,理善是分析善的性質。
《俱舍論》之中講理善包括四種:勝義善、自性善、相應善和等起善。所謂“善”就是能夠在此世和未來世中,給與自他利益者,這個是稱為善。《俱舍論》第四品分別業品上麵說:“解脫即是勝義善,根本慚愧本性善,相應彼等相應善,所作等為等起善。”這裏麵就講了四種善——理善。
第一種勝義善,解脫就是勝義善。因為解脫遠離一切痛苦,最為安樂,而且是一得永得,究竟安樂!我們在六道之中輪回,感官的刺激的快樂都曾經經曆過:我們曾經貴為帝王、也曾經富有四海、乃至於做過天王,什麼快樂都享受過;但是有一種快樂沒有得到,是什麼?解脫之樂。而解脫之樂,你得到以後它是不會失去;其它的樂你得到以後,都是無常法,都會失去掉。解脫之樂是一得永得,所以這是勝義善。
第二種是本性善,也稱為自性善。也就是無貪、無瞋、無癡三善根,以及知慚有愧,這個叫本性善。它們不觀待他法,本身就是善法。
第三種是相應善。能夠與勝義善和本性善相應的所有的心王法和心所法,都是相應善。
第四種就是等起善。我們已經有了相應善的心王心所法,這些善法、由這個善的發心引發出來的身語,這些舉止、言談,都是屬於等起善。等起善又有兩種:也就是因時等起和彼時等起。因時等起就是最初的發心,第一刹那的發心;彼時等起,就是正在行善事的時候的善心。前五識的等起善隻有彼時等起善,它沒有什麼最初的發心,它就是一種無分別的直觀;第六意識的等起善,是既有因時等起善、又有彼時等起善。
這是講善。
惡:理惡、事惡
惡也包括了理惡和事惡。
《成唯識論》上說:“違損此世他世為惡”。對於此世和來生後世都會造成損害、讓我們墮落,這樣是惡。事相上的惡,當然就是十惡了,這我們知道了。
理惡就是與理上相反的四種。
第一種是勝義不善:輪回是勝義不善。因為輪回被痛苦所係縛,是最不快樂,我們要超出輪回得解脫。
第二種是本性不善:是貪、瞋、癡和無慚、無愧。
第三種是相應不善:是與勝義不善和本性不善這些相應的、所有的不善的心和心所法,是相應不善。
第四種是等起不善:由於這些不善的發心,心王心所,所引起的身業和語業,是等起不善。
理論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但是我們要知道運用。運用起來你就知道它的妙處。日本有一位心理醫生,他就治療過一個女性的患者。這個女的很奇怪:她兩個腮好像兩個乒乓球一樣鼓起來,這很難看!她沒辦法,每天拿個口罩把臉罩住。為什麼?人家看到好奇怪,鼓出兩堆來了。她看了好多醫生,什麼方法都用盡了:最高明的西醫、漢醫(日本也有中醫,他們叫漢醫)都用過了;針灸、按摩……什麼東西都用盡了,總而言之就是搞了幾年,一點效果都沒有。她看起來,這兩個腮越來越鼓了。
後來找到這位心理醫生。他有他的方法,就讓這個女子把真相說出來。你知道原因是什麼?這個女子她很嫉妒,心胸很狹窄:她每一次隻要看到比自己好看的女人,心裏麵就恨得咬牙切齒。久而久之,這兩個腮就變形鼓起來了。醫生把這個病根找出來,就告訴她:你隻要修一個字就好了。哪個字?——善。具體做法是什麼?“你從我的診所走出去以後,看到任何一個女人,心裏麵都要真正地、真誠地祝願她長得更加漂亮,就這樣祝願就好了,久而久之就會有療效。”
這個女的因為搞了好長時間,沒有其它辦法了,她也隻有謹遵醫囑。半年以後,她這兩腮就恢複正常了,臉上的橫肉消失了。
學唯識,你不要單單聽這些理論。你記住這沒有用!要知道用,要知道怎樣去改變我們的身心氣質。《八識規矩頌》我們好多年前就講過了——1992年我在南華寺的僧伽培訓班,也就開講《八識規矩頌》。一彈指就十六年了。最重要的是能夠用。如果你隻是拿了應付考試,一點用都沒有;你要真正地能夠運用,要能夠解行相應,這是最重要的。
我們學了前五識頌,要能夠善於運用,就能夠使我們身體病苦消除,就能夠使我們消除人生道路上的障礙,就能夠傾聽來自於我們的身體所傳達給我們的內心的信息。我們這個身體能夠把我們潛意識,把我們阿賴耶識之中含藏的種子,那個信息傳遞給我們。問題是你有沒有接收到?具體的方法是什麼?
傾聽身體的訊息、消除障礙
第一個方法是要活在當下。學了這個,運用前五識,你就一定要知道,要活在當下。我們的身體隻能活在當下,對不對?我們的第六意識就不一定。你看,我一邊走路一邊想:明年我要幹什麼?你的身體在當下走路,你的意識跑到明年去了、跑到未來去了。所以我們要活在當下,就能夠身心相應;如果身心分離,那個叫行屍走肉。
怎樣去活在當下?要花一點注意力在身體的感覺上。比方說:我現在正在跟人交談的時候、正在做事的時候,我有沒有注意到我的身體語言?這個很簡單的,對不對?你稍微用一點心就注意到了。你就能夠知道你的身體語言是什麼。比方說:我的眉頭有沒有緊皺?我的肩膀是不是因為緊張而高聳起來了?我的胃是不是因為焦慮而正在打結?這都是身體語言。
第一個方法,如果我們習慣於去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並且時時去安撫她,很多疾病就不會產生。你要知道很多的慢性病、癌症、腫瘤,都是因為你不知道去注意身體的感覺,日積月累就產生了。癌症也是:心上麵有一個死結,久了它就形成一種癌,這個結是什麼?不同的結就有不同的癌。後續我們會講到,為什麼會有肝癌?為什麼會有肺癌?為什麼會有淋巴癌?癌症好像越來越多了。你看,醫學越來越發達了,這病反而越治越多了。他們有個笑話:“食物基本有毒,醫生基本沒用。”這樣就很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