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隨煩惱:無慚、無愧
中隨煩惱有兩個:也就是無慚、無愧。
無慚就是做了壞事,不怕自己的良心譴責,不尊重自己的人格,於諸惡行,樂而為之,以不自修為體,障慚生惡為業。它會障礙慚心所的生起,會生惡法。
無愧就是不顧他人的譏嫌、不怕法律的製裁。以不羞惡為體,障愧生惡為性,障礙生起愧心所,更加會去造惡法。
一個人如果到了無慚無愧的時候,什麼不仁不義、寡廉鮮恥的事情都做得出來。沒有什麼廉恥心,沒有慚愧的話,那麼一切的惡事都會做得出來。這是祖師所嗬斥的沒有慚恥的人——“衣冠禽獸”。
我們來分析一下:既然是“隨煩惱”,它是隨根本煩惱而起的,它到底是跟哪一個根本煩惱相應?十個小隨煩惱之中、有五個是隨瞋心所而立的,就是忿、恨、惱、嫉、害。
忿就是現行——很忿,忿忿不平。恨就是對過去的事情還是懷恨在心。惱就是起報複心。嫉就是嫉妒人家,看到人家好,起嫉妒心,還是一種瞋恨心。害就是損惱人的、害人的念頭。這五個小隨煩惱,都是隨根本煩惱“瞋心所”而起的。
有兩個是隨貪煩惱而起的,就是憍和慳。憍就是恃己才能——認為自己才能好、相貌好、又年輕、又健康,這樣子起憍心,這個是隨貪而起的,貪著於自己的這些才能。慳——就是慳吝於財和法,都是因為貪心做怪祟,他才會慳。
有三個是隨貪癡所發動的,也就是覆、誑、諂。覆藏——不想讓人知道,這裏麵當然是有貪心,怕人家對自己不利、怕人家知道真相、看不起自己,想貪著名利,當然有貪心;而這個覆藏,當然人家還是會知道的,這就有愚癡在裏麵。誑就是欺騙人;諂就是諂媚於人——這都是貪和癡一起所發動的。
八大隨煩惱:昏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散亂、失念、不正知
接下來是大隨煩惱有八個:也就是昏沉、掉舉、不信、懈怠、放逸、散亂、失念和不正知。
第一種是昏沉。內心昏昧低沉,精神不振奮,不能夠如實地認識諸境,能障輕安為業。昏沉,身體很沉重,不能夠得輕安,心當然就不能夠入觀了,不能夠修觀。《瑜伽師地論》第十一卷上說:“昏沉者,謂或因毀壞淨屍羅等,隨一善行,不守根門,食不知量,不勤精進,減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於所修斷,不勤加行,隨順生起,一切煩惱,身心昏昧,無堪任性。”
這就分析了為什麼會昏沉。你要知道為什麼會昏沉,就能夠對治昏沉的因,然後你就會不昏沉。哪一些原因?或者是沒有持好淨戒、有毀壞屍羅;或者是不守根門,六根對六塵,一直向外去妄攀緣,沒有保持正念、沒有保持正知;或者是食不知量,吃了不恰當的食物、或者是吃得太多了,也會引起昏沉;還有就是不勤精進,減省睡眠,睡得太多了,睡過頭以後——睡眠法是個不定法,適當的睡眠是好的,睡太多了就是壞的,越睡越想睡;還有不正知住,而有所作,做事情的時候、做務的時候,不能夠保持正知等等這些;還有一個是於所修斷,不勤加行,這些等等所生起的昏沉。
八個大隨煩惱,它是通於一切染心,範圍最寬,所以名為大;也是隨根本煩惱而起的,所以名為大隨煩惱。
第二個是掉舉。跟昏沉相對就是掉舉:“心神不定,妄念紛飛,令心於境不寂靜為性,能障禪定為業。”胡思亂想,坐在那裏麵妄念紛飛,這是掉舉。
第三個是不信。“不信因果,誹謗聖賢,心穢為性,能障淨信,惰依為業。”不信,“惰依為業”:因為不信,所以很懶惰。有些人是這樣:開始皈依三寶,信心很好,天天做功課,漸漸地,第一年是鋼條、第二年是麵條、第三年是油條,功課也不做了,這是惰依為業,信心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