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春節前夕,廣州市某報紙連載了一部書名為《保姆曆行記》的紀實小說,還為此加了編者按。這部內容真切、情節感人、文筆流暢的小說一經刊登,立即引起社會上不少人、尤其是青年讀者們的極大興趣,他們無不為書中所描述的女主人公為了實現其當作家的人生信念,而在坎坷人生之路上奮力拚搏的精神所感動。
可有誰知道,寫作此書的作者就是一位替人家當保姆的打工妹,書中所描述的全部故事實際上就是她本人打工前後經曆的生活再現。她,就是出生於河北省肅寧縣路莊鄉的農家女———殷秋敏。
殷秋敏早在15 年前即19 歲高中畢業時,便做起了作家夢,並被人嬉笑為“瘋子”。但是她並不在意,為了實現其當作家的人生追求,她這位“瘋子”可真是“瘋”到了頭。不說別的,一般農村姑娘到了20 歲大都出嫁為人妻了,而她一拖再拖,直到26 歲在農村說來是老姑娘的她,才迫於父命不得不履行了完婚手續。
但是,她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她曾先後經曆了兩次婚姻:頭一次是26 歲那年結的婚,婚後不久,因文學細胞遠不如她的丈夫挾夫權之威毀掉了她的書稿,使她一氣之下與之“拜拜”。第二次經人介紹,遠嫁到山東某農場一個山東大漢家為妻。雖然第二個丈夫較前一個寬厚得多,至少不會燒毀她的書稿。但家境的貧困以及由此帶來夫妻關係的惡化,使她意識到,當作家還有個附加條件:先填飽肚子。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悄悄收拾好包括未寫完的書稿在內的行李,趁丈夫和女兒熟睡之機,跑到滄州火車站,爬上了北上的火車,從此開始了她打工者的流浪生活。
她先是到天津某餐館打工,尚未辦理手續就被警方作為“盲流”抓住後送回原籍。但途中她想法跑了出來,靠給人打短工掙點錢,買票南下到了廣州。在廣州兩年多的時間裏,她一邊給人當保姆,一邊利用勞累之餘繼續堅持寫作。其間,曾因遭人白眼,或是聽不得人家不順耳的話而三次跳槽,吃盡了苦頭。但即使這樣,無論是在緊張勞累的床前,還是在奔波流浪的街頭,她也未停止寫作。就是憑著這股北方女子的倔勁,她不但完成了一部16 萬字《她瘋了》小說的寫作,而且還將其南下給人當保姆打工的經曆整理成一部4 萬多字的紀實短篇小說,這就是本文開頭所言的發表於廣州某報紙的那部《保姆曆行記》。就這樣,這位做了15 年作家夢的農家女兒總算得到了社會的回報。
一位給人家當保姆的打工妹居然成了作家,這在常人看來的確是不可想像的。但正是從這一不可想像的事實中,我們不但看到了有誌青年為了實現其人生價值而矢誌不移、奮發進取的向上精神,同時也深刻地領悟到,一個人隻要積極地投身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其人生價值就一定會得到很好的體現。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隻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人都想活得充實一些,從而樹立不同的奮鬥目標,合理的奮鬥目標能夠挖掘人的潛能,使其成為強者。
北京下了一場小雨,空氣中異常的新鮮,也為我的思維注入了些新意。《領先一步》叢書即將出版,我的心中甚是激動,也夾雜著一些忐忑。
領先一步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火車一次次提速,觀念一次次更迭。夜晚的三環路上車流不息,站在人行天橋上的我,迎風而立,對自己說:希望付出的努力能為別人帶來一點美好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