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它符合積極管理的原則
比如製度管理,它主要是規定應該怎麼辦和不應該怎麼辦,核心是從限製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和對待管理。而情感管理則是管理者從自身的真情實感出發,著眼於調動職工的情感,因此情感管理更有利於調動職工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其潛能,使其超常發揮,做出更大成績,創造更大價值。
(二)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人本管理係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主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民主管理是指企業成員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製度,它既包括企業職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製度,也包括企業資產所有者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製度。狹義的民主管理則僅指企業職工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製度。民主管理首先是讓員工參與決策。人人都有自尊心。企業家在作出涉及部屬的決定時,如果不讓經理以外的其他人來參與,就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對。讓員工參與決策,聽取他們的意見,會提高他們的士氣,增強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心協力推進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民主管理要求企業家集思廣益。管理人員集中多數人的智慧,全員經營,應隨時隨地注意聽取員工的意見,真正做到讓員工自由發表意見和建議,並積極采納良好的建議。這樣有利於職工了解和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實現企業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使企業在形成其支持保證係統的同時建立起製衡係統,增強企業的自我約束能力。
目標管理是現代管理中比較有名的一種管理技術,實質上是管理上的激勵技術,也是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形式之一。實現目標管理的過程是上、下級一起來確定共同目標,使職工從中受到激勵,由大家共同來對所確定的目標具體化並檢驗實施情況和評價實施結果。目標管理對企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方法對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提高企業效益有很多優點:促使人們事先製訂計劃,過程的反饋能保證上下級意見的溝通,使實現目標具有感情基礎,同時允許個人製訂自己的目標,使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達成一致。將目標管理同期望理論與公平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應用,就能更加有效地調動職工積極性。目標管理在美國和日本都得到成功應用,對我們的企業管理同樣具有借鑒作用。
(三)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一種有效地體現人本管理宗旨的管理環節和管理方式,是企業員工從自身出發參與人本管理的活動。所謂自我管理是指企業成員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表現進行管理以導向人本管理宗旨的活動。企業員工通過自我管理,可以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的一切工作中去,並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作用,激發自己的潛能。把管理與自我管理結合起來,就能使人本管理成為全體企業成員共同決策、共同實施的管理活動,全體企業成員因此都成為人本管理的主體,從而避免了管理活動中管理人員一廂情願的傾向性和管理成效的不可控性。顯然,這是企業推行人本管理並力求取得預期成效所必需的。由此可見,自我管理是企業實行人本管理必不可缺的一種方式,缺少了自我管理這一環節,就等於放棄了讓企業員工主動配合,積極投身於人本管理的機會,就可能使人本管理流於形式。
要使自我管理取得成效,就必須與企業組織的管理主體一樣具有管理知識與技能。為此,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培訓不僅起到讓企業員工認識和掌握正麵管理的技術、管理的內容的作用,還能培養企業員工在自我管理中實現由管理客體向管理主體角色轉換所需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使企業員工有能力、有意識地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表現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在此基礎上,企業員工還應與企業的規範和要求相對照,以調整或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達到自我管理,實現自我發展與組織發展的結合,並以自身的修煉與發展推動組織的發展。企業員工的這種自我反省、自我監督與自我組織的內在素養既是在自我管理的實踐中錘煉提高的,又是企業組織係統有目的地加以主導、造就的。所謂管理即培訓,在這裏就體現為對企業員工主體意識、自我意識的培育,以及對企業員工在人本管理和企業一切工作崗位上應具有的知識和技能的訓練。無論是從管理的內在素養的提高,還是從工作必需的技能拓展和更新方麵看,培訓和自我管理的結合,將更有效地激發企業員工參與管理、協商決策和實現個人與組織目標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地推進企業員工個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
(四)人才管理
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管理的根本。人才的重大特點是熱愛學習,注意廣泛獲取信息。實施人本管理的企業要給員工創造學習和發展的環境和機會,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保護創造性人才。要加大智力投資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進行人才培訓和職工教育。有計劃地分期選送有培養前途的職工定向培訓;同時要提倡和積極鼓勵職工自學成才,分期舉辦專業學習班,經常性地開展以產品質量、工作效益為主體的活動。遵循人才管理規律,建立人才管理信息係統,使人才培養、使用、儲存、流動等工作科學化,真正實現人事工作科學化、合理化,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完善人才物質激勵機製的同時要著重建立人才的精神激勵機製。這不僅是指通過各種精神激勵手段,如給予表揚、獎勵、各種榮譽稱號,給予肯定、尊重、信任、賞識等,還應包括更為廣泛和豐富的內涵,如振奮人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加強職業道德、公共道德、社會與家庭倫理道德的修煉,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陶冶人的情操和社會風尚等。
(五)激勵管理
美國通用公司總裁弗朗克斯說過:“你可以買到一個人的時間,可以雇用一個人到固定的工作崗位,可以買到按時或按日計算的技術操作,但你買不到人的熱情,買不到創造性,買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想方設法去爭取這些。”從這一段話,我們可以領略出激勵的重要性。有學者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激勵,一個人的能力發揮隻不過20%~30%,如果得到激勵,則會發揮到80%~90%,由此可見,激勵得當,一個人可以發揮四個人的作用。所以,激勵應該是也必須是企業人本管理的一種主導方式。
激勵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企業想要取得好的激勵效果,在實施激勵時必須把握幾個原則:
1.及時
及時的激勵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2.規範
必須有健全的激勵機製來保障。
3.係統
要注意對人的行為進行全過程的激勵。
4.公正
要正確評價員工的貢獻,根據能力和貢獻大小予以不同的激勵。
5.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