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這種不公平的最大受害國?顯然是中國。
而人民幣戰略的最終目的肯定是改變這種不公平!但要不要通過武力?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必要為美國人的虛妄置氣。軍人之所以存在的價值就是準備戰爭,軍人有著“像鷹一般”的眼睛和頭腦,不足為奇。問題是:中國的人民幣會對美國那張“擦屁股紙”形成威脅嗎?起碼在短期,看不到。美國的鷹派天天想挑起美國政府包括美國人民與中國對著幹,這是事實。但它不是美國的全部!今天的世界已經不是強權能夠統治一切的時候,全球政治講的是製衡、競爭,而不是毀滅--想毀滅嗎?美國也許能毀滅中國一千次,中國隻要毀滅美國一次即可--中國與美國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
人民幣戰略與中國夢是相輔相成的,融入世界並不是為了統治誰,或者被誰統治。
必須承認,包括美元在內,很多西方國家貨幣,都具有“先到先得”的優勢。
因此,當後來者人民幣出現之後,它們的優勢相對會被削弱--如同人民幣加入SDR前夕,西方國家要坐在一起,商議各自讓出多少份額(給人民幣)。這一次,美元讓出的份額最少,日元其次,未來,它們會一點點讓步,眼看著人民幣蠶食它們的“地盤”(投票權)。但這不是戰爭!
人民幣戰略包含糾正以往國際貨幣體係不公平的內容,隻能做,不能說。能不能想?既然是戰略,當然需要設想、預想:當人民幣成為亞洲區域性貨幣體係的領導者,當人民幣與歐元平起平坐之後,與美元是啥關係。這是大戰略,必須提前考慮;進一步說,中國要想取得亞洲貨幣老大的地位,如何借力美元?這也是重要的人民幣戰略。
針對美元前景,尤其是人民幣國際化以後的美元前景,經濟學家多有分析,但卻爭論頗多。我的觀點是:任何輕視美元的想法都不僅是幼稚的,很可能還是致命的,中國遠沒有到超越美國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量超越美國,很可能要二十年,人民幣短期內取代美元,更是做夢。相反,如果與美國聯手,則是全世界最怕,這可能是人民幣戰略最重要的選擇之一。中國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曾經向美國敬禮,而中國幾千年凝結的傳統文化,也值得美國向中國敬禮。未來中美合作是可能的,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如果共建全球化的金融市場成為中美合作的戰略選擇,則是中國的幸事。
在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市場全球化的大格局中,中美間在政治上已經能夠合作--美國認可並且任命中國人做世界銀行的行長,未來美國會不會成為亞投行的股東?
有些人很糊塗,連美聯儲加息的動因也歸結於其想方設法搗亂中國,製約中國崛起,按照這個邏輯,我很快反問:美聯儲若宣布暫緩加息,是不是在幫助中國呢?中國發生金融危機美國未必高興,因此它還會配合人民幣彙率調整,仍然人民幣彙率下行。
美國是信奉市場經濟的國家,它當然希望中國能夠市場化,有時候說一下希望中國改革的話。這不是幹涉內政,因為深化改革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中國強大。美元強大,未必等於壓製人民幣,人民幣走向世界未必等於直接削弱美元。美聯儲加息以及不加息,首先考慮的是美國經濟,當然,如果它能夠考慮一點點加息快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們歡迎。市場已經看到,美聯儲在2016--2017年是否連續加息的問題上已經後撤,這一點是符合中國利益的,是中美經濟“合體”的典範。
美聯儲隻是美國政府信譽的代表,而不具有政府意誌。如果說 美聯儲是美國的,隻是在維持美元地位方麵代表國家利益,但它更多的是通過維護美國經濟利益來實現國家戰略利益。但美國的國家利益未必等於是削弱中國,做空中國,中美間不是此消彼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