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本書鄭重地獻給我的中學語文老師、現在重慶市酉陽縣第一中學(位於著名紅色旅遊景點亦即趙世炎烈士故居所在地酉陽縣龍潭鎮)任教的張教武先生。1980至1983年間,我在張老師那裏接受教育。他以無比的寬容和厚愛喚醒了我潛伏的學習熱情,再手把手地將我領入神聖的文學殿堂。毫不諱言,沒有張老師30年前的諄諄教誨和循循善誘,我這資質很淺的學生就不會走上而今從事並摯愛的文學研究道路。30年來,張老師一直關心我的成長,關鍵時刻還在很多重要問題上提出寶貴的建議。近年來,每次回鄉省親,我總要去張老師家坐坐,聆聽他睿智而理性的教誨。做一個永不畢業的學生多好!而今,張老師已是桃李滿天下的備受敬重的老師,學生在此祝願恩師和師母曹淑碧老師身體健康、永遠幸福!也祝願幾十年來曾經傳道授業解惑於我的諸位恩師和天底下所有的老師健康幸福!
本書部分資料的收集要特別感謝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畢業的劉朝華博士(現任職於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同樣畢業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李美敏博士(現在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她們免費幫助我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複印了大量資料,其中有的就與本書研究對象關係密切。本書寫作過程中,某些問題還得到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王春景副教授的指點,在此表示謝意。同時,我還要感謝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圖書室等機構在本書相關資料收集時提供的諸多便利。本書所需很多英文資料,均為筆者在印度期間購買或複印,因此,我要特別感謝以下的印度大學或科研機構:
Bhaikaka Library of Sardar Patel University, Valabha Vidyanagar, Gujarat.
Hansa Metha Library of Maharaja Sayajirao University, Baroda, Gujarat.
Central Library of South Gujarat University, Surat, Gujarat.
Central Library of Gujarat University, Ahamedabad, Gujarat.
Library of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Jadavpur University, Calcutta.
Central Library of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New Delhi.
Central Library of Delhi University, Delhi.
Central Library of Pune(or Poona)University, Pune.
2011年2月14日於成都
尹錫南個人介紹(勒口用)
尹錫南,土家族,重慶市酉陽縣人,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學985工程三期“南亞與中國藏區創新研究”基地副教授,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後,主要研究印度文學與比較文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04至2005年留學印度。先後出版獨著《世界文明視野中的泰戈爾》(2003)、《發現泰戈爾》(2005)、《英國文學中的印度》(2008)、《梵語詩學與西方詩學比較研究》(2010)、《印度的中國形象》(2010)和《印度比較文學發展史》(2011)等,參加撰寫《梵典與華章:印度作家與中國文化》(2004)、《比較文學學科史》(2010)等。先後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和《南亞研究》等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印度文論史》等的研究。即將出版《印度文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