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個計劃進展得還算順利,雖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時間拖得比較長,但是已經陸續“開花結果”了:除了一批碩士、博士論文程度不同地反映了這個計劃的階段性成果之外,幾位博士生的博士論文我認為已經達到了可以修改後公開出版的水準,便通過我所主持的四川大學211項目“中國區域曆史與考古”資助,由巴蜀書社以叢書的形式編輯出版。周克林的這部新作,就是這部叢書中的一項成果。跟隨其後的,還會有其他幾位博士生的專著相繼問世,展現我們這個研究計劃的第一批碩果。
周克林的這部著作我個人以為是值得肯定的。首先,他做學問的態度誠實,從書中所搜集資料的情況可見一斑。這是迄今為止我所見到的在漢代錢樹研究領域搜集出土資料最為完備的一部專著,盡管很難做到窮盡,但可以說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在這個基礎上所進行的考古類型學、分區等工作,相對就會比較紮實可靠。其次,他既能夠充分地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以消化,同時也不囿於成說,有不少自己的新見解。一部研究性的學術著作貴就貴在要有新意,要有個人獨創性的思考,而不是一部資料彙編或者是論文綜述。周克林在這一點上也是有突出表現和學術貢獻的,相信讀者能夠通過比較閱讀認同這一點。再次,從一部學術著作的整體框架上看,周克林也盡可能地做到了邏輯謹嚴,結構緊密,每個章節之間環環相扣,讀後有一氣嗬成之感。當然,新人新作也難免會有不成熟甚至謬誤之處,我希望每一位讀者也都是一位細心的觀者,能夠共同指出本書的不足,促使周克林能夠不斷進步。
最後我還想說是的,我是深知周克林這部著作來之不易的。周克林是四川大學博物館的保管部主任,作為擁有五萬多套、八萬多件文物、在全國高校中具有重要影響和地位的四川大學博物館保管部主任,要帶領大家管理好這些珍貴的曆史遺產不僅責任重大,而且事情繁雜而細碎。這些年來,博物館從新館搬遷、抗震救災、庫房改造,到數字化建設、新展陳列、文物建檔,一項工作接著一項工作,他頭上的任務十分繁重。加上這些年他的孩子幼小,全靠他和他的夫人一手哺育,在攻讀和完成博士學位的過程當中所承受的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有幾次看見他麵帶倦意,情緒低落,我都不再忍心去敦促他論文的進展。但是,他其實在內心從未放棄,在艱難的拚搏和努力之後,終於登上了學術人生一個新的台階。
和所有有所作為、有所理想的年輕學者一樣,一部新作的問世,在帶給自己短暫的歡悅之後,更多的是對新的目標的設定與進取。我希望周克林能夠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勇敢前行,“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是為序。
霍巍
2012年10月4日寫於香港城市大學德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