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殷殷女兒情(2 / 2)

林華英每年惦念七月十六日這一天,可她又詛咒三年前這一天的無情,並且常常悔恨不已。

那年的七月十一日,年雖八十又二但身體依然硬朗的陳春宋老人猝發心肌梗塞被緊急送進新加坡伊莉莎白醫院急救室。林華英聞訊後立刻與丈夫及兩個兒子從香港飛到新加坡,徹夜守候在媽媽身邊。華英的兩個兒子智偉和智駿親昵地依附在外婆病榻前,見外婆蒼老的手上紮著輸液針頭,一邊輕輕撫摸著一邊輕輕地問疼不疼。陳春宋老人慈祥的目光溢出欣慰和安撫的笑意。華英看到這一切,急忙背過身擦幹抑製不住的淚花。智偉和智駿出生時,都是陳春宋老人趕到香港給華英伺候的“月子”。本來給初生的嬰兒洗澡、喂奶這些既煩瑣又累人的活計用不著年邁的陳春宋老人幹,可身為“外婆”的陳春宋老人說,嬰兒細皮嫩肉胳膊腿的嬌貴,動作生硬了會傷著。堅決不讓別人剝奪她的“專利”。她那撫料“外孫”的仔細程度,比當初照料她親生的兒女勝過十倍。陳春宋老人疼愛“外孫”,關心“外孫”,每年都要到香港住上二三個月。就在陳春宋老人八十歲高齡那年,智偉要到加拿大讀高中,她堅決要同華英一起將外孫送到多倫多。“外婆”對“外孫”這樣的關懷備至,“外孫”怎麼會不對“外婆”情深如醪?愛的構成,首先是給予,是付出,才會出現“投桃報李”的過程。

林華英守候在母親病榻旁,仔細端詳著媽媽那承受了太多的苦難而又給予了兒孫們太多的愛的慈祥麵容,覺得又熟悉又陌生,仿佛直到今日她才感到媽媽的確是老了,老得已經是風燭殘年了。華英隨同媽媽信奉基督教,她一遍遍地默默祈禱:仁慈的主啊,保佑我媽媽痊愈吧!

不知是“主”真的布施了恩澤還是的確陳春宋老人的生命力難以被病魔征服,陳春宋在急救室治療的第四天,果然痊愈如初,精神矍爍,食欲正常。

經過苦水裏泡過的人變得再富有也往往注重節儉。覺得自己已經好了的陳春宋老人執意要搬到普通病房,說是再用“特護”花錢多,自己還獨自占著一間病房,用不著。兒女們勸她在急救室鞏固幾天再說,她卻堅持說這樣太鋪張,騰出急救室還可以讓給需要搶救的人使用。

兒女們怕不依從惹得母親生氣,於是就攙扶陳春宋老人搬到一間普通病房。

翌日清晨,陳春宋老人精神異常的好,目光炯炯,臉色紅潤,一夜過後好像年輕了許多。她漱完口,洗完臉,便開始用餐。她叫華英扶她下床,在床邊的桌子上吃。這頓飯她吃得分外香甜。吃了一碗米飯,還吃了魚和其他可口的蔬菜,又喝了茶,還將從家裏帶來的奶茶和蘋果汁都喝了,最後叫女兒瑞英和華英給她擦擦身子,梳梳頭,還在身上噴了些香水,說是七點鍾有客人來看她,幾天不洗澡了,身上味道不好,不禮貌。瑞英和華英都照辦了,而且將她的頭發梳理得又規整又光亮,身上的衣服噴得清香四溢,沁人肺腑。

突然,陳春宋老人一陣昏厥,還沒有來得及搶救,便於七點半鍾溘然長辭。

後悔莫及的林華英講當時悔不該沒有阻止住媽媽不要搬到普通病房,又悔不該過去不多學習一些有關冠心病的常識,不然的話,媽媽不會就這樣離開她的兒女,離開她分外疼愛的孫男孫女……

林華英總覺得媽媽沒有死,總覺得媽媽不該就這樣走了,因為在她那飽經滄桑的心靈裏難以割舍的東西太多,太重,太具體,又太濃厚。

又一次要從洪春陵園離開媽媽了,林華英在胸前畫完十字,雙手合十,啜泣唏噓地說:媽媽,媽媽呀,您老人家醒來看看吧,洪寬工業村建設得像一座氣派的新城,坐落在村中心的由您捐資修建的教堂每天都有教徒聆聽牧師唱誦聖經,還有您的外孫智偉已經到美國的洛杉磯去攻讀大學,還有,還有……今天,女兒又一次在您的墓地懂得了,您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愛,還有善良、忠厚、剛直、無私,還有永不屈服於命運桎梏的進取精神,還有熱戀故土的炎黃子孫的濃濃情愫……當我結束與林華英女士的麵談,搭乘返家的“的士”,貌似濃重的夜幕籠罩了北京燦若星河的夜空,然而那不羈於抑製的流光異彩,正孕育著一個新的更加炯澈的黎明。

199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