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匈牙利赴斯洛伐克,是考察團的第二步行程。從布達佩斯乘坐張曼新先生的私家車在高速公路飛馳兩個小時,便趕至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伐。伴隨著飛馳的汽車,高速公路兩旁,滿目青山,蔥鬱的茂林,金色的田野,整個行程隻發現一兩處點綴在半山腰的紅屋頂農舍,仿佛隔著玻璃窗都能嗅到彌漫在空氣中的麥浪的甜味和綠色的芬芳。
綠色是生命的張力。人滿為患和自然植被不斷被嚴酷剝蝕的中國大地什麼時候也讓綠色永駐呢?勤勞的中國人什麼時候能夠共識以勤勞剝奪綠色就是勤勞地剝奪自己的生命呢?
礙於斯洛伐克無華人社團,而且華人人數又不過二三百人,考察團隻是拜會了中國駐斯洛伐克大使館,走訪張曼新先生的兩個公子張蹦蹦和張冬冬主持經營的“中國大庫”及一家中國餐館,便由張曼新先生陪同連夜乘坐火車於黎明時分抵達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來生息在布拉格的新移民處於群龍無首狀,二來又是個周六,本來想從布拉格乘飛機去羅馬尼亞,但到航空公司一詢問卻沒有直達的飛機。為了趕時間,我們毅然決定連夜坐火車返回布達佩斯,再由布達佩斯乘飛機去羅馬尼亞。誰知,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我們到達布達佩斯,派人一打聽,去羅馬尼亞的飛機無票。怎麼辦?羅馬尼亞是不能不去的,因為羅馬尼亞的新移民較之匈牙利不相上下,而且又有東歐最大的華人占據的歐羅巴(Europa)市場,再說我國外交部已經給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發了我們要去的電報,不去豈不又太失禮儀?那麼,空中不能飛,就在地麵“跑”吧。於是,我們連夜坐上了由布達佩斯至布加勒斯特的火車,途中需要“咣當”十幾個小時。歐洲的火車雖然沒有服務員,但乘坐火車者起初卻寥寥無幾,而且車廂像輪船一樣分一等艙、二等艙,且不要說一等艙寬敞舒適,就是二等艙的座椅也能放下來當鋪睡,雖然不像床鋪那樣寬鬆愜意,但總比坐著強了許多。誰知,當列車行至羅馬尼亞邊境車站,忽啦啦像難民潮一樣湧進一批乘客,將座椅充塞得滿滿當當,加之歐洲人塊頭大,本來切割成不足四平方米的車廂一時間變成了沙丁魚罐頭。據說,歐洲的國際列車在哪個國家的地段上的人多,就證明哪個國家窮。看來,羅馬尼亞在東歐幾個國家中一定窮得叮當響。這個判斷果然不假。到了羅馬尼亞後朋友告之,現在羅馬尼亞人民的生活水平還不及幾年前社會主義製度解體之前的生活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私有製國家並不都是天堂。
按考察團原定行程,到羅馬尼亞的當天晚上又要乘坐火車返回布達佩斯。可是大使館的同誌聽說考察團一連三個晚上在火車上度過,並且發現我們神色委實疲憊,便執意規勸我們小住兩日。在布加勒斯特多停留兩天的確從容了些,但逛“歐羅巴”市場,與“練攤”的新移民拉家常,到實力派人物長城公司董事長尹昌平先生的公司做客,並探討成立羅馬尼亞“華聯會”的可能性,等等,也忙得不亦樂乎。還有,考察團在返回布達佩斯時,火車票換成了一等艙,即國內稱之為的臥鋪。緩衝了一日,再在臥鋪上安安穩穩地睡上一夜,無人打擾,一定會很愜意。哪知,列車駛至匈牙利邊境時卻上來幾個彪形警察,逐個車廂地盤査證件,甚至還翻看行裝。當一個長了一雙豹眼、滿臉的絡腮胡子綠得像個青石板的矮個子警察嘀哩嘟嚕地對我們盤問時,我們不解其意地便將公務護照遞給了他。那家夥見我們既不懂匈語,又不懂英語,便湊到我們的跟前伸出右手,熟練地搓動著拇指和食指,做出索取錢幣的動作。這家夥公然對我們持有公務護照的人都敢敲詐勒索,看來腐敗之風並不是中國的專利而成了國際的通病。由於我們假裝賣呆,加之那家夥做賊心虛,才沒構成一件“國際列車敲詐案”的故事。
返回布達佩斯的第三天淩晨,便到了我們回國的歸期。往返十四日,穿梭四個國家,行程數萬裏。當我們議論起對於這次東歐四國新移民的考察要交的“報告”時,大家都覺得對東歐聲名遐邇的名勝古跡和旖旎的多瑙河風光不失為匆匆過客,而之於考察團所肩負的責任卻尋覓到一個箴言並升華成一種境界:我們此行不辱使命!
寫畢於1996.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