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兩側移動步法
兩側移動步法多用於界對方的扣殺球和打來的半場低平球。其移動前的準備姿勢及站位基本同上網步法。
1.向右移動步法
判斷準來球後,上體稍傾倒向左側,用左腳掌內側用力蹬地,右腳同時向右側跨大步,髖關節隨之右轉、上體稍傾倒向右側,,重心在右腳上。若距來球較近,可采用上述動作,若距來球較遠,則需左腳先向右腳墊一小步再起蹬,右腳同時向右側跨大步。
2.向左移動步法
判斷準來球後,上體稍傾倒向右側,用右腳掌內側用力蹬地,左腳隨髖關節的轉動同時向左側跨大步。若來球較遠,左腳先向左側移一小步,緊接著右腳往左側方向起蹬並轉身,向左跨大步。
3.起跳騰空步法:為了爭取時間高點擊球,用單腳或雙腳起跳,居高臨下,淩空一擊的方法叫起跳騰空擊球,主要采用並步加蹬跳步,這種步法在兩側突擊進攻時較多使用。
四、前後場連貫移動步法
連貫移動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擊球動作之間的移動是連貫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戰術目的明確或預測判斷有十分把握的情況下步法移動迅速;另一種是雙方互相還擊的球速都比較快,如接殺抽放網、勾、推,這樣一類技術,運動員跑起來步法之間銜接很快,也被認為是連貫的。其實無論什麼情況,兩個技術動作之間的步法必然會稍有停頓現象。隻要運動員節奏掌握好,就不為人所注意。
擊球動作與步法之間,步法與步法之間的節奏應如何掌握?
當擊球以後匆忙趕回中心位置,站在原地靜等對方的來球,其實並不好。因為從靜止到運動既消耗體力又難以起動。這樣的停頓是不可取的(省時也不可避免,尤其在雙打,挑起高球後往往隻好在那裏等著,但雙打防守範圍較小),停頓的時間應該選擇在對方即將擊球的瞬間。總之,步法有一定的移動規律,掌握了這個規律,在場上—就顯得輕鬆自如。但來球的落點是幹變萬化的,步法還要隨機應變,靈活調整。做出適當的調整並不破壞步法的規律性,而且使步法更靈活。
正確的握拍可使其與人的手有機地融為一體,選手可用這隻“延長的手”隨心所欲地迎擊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來球達到手與球拍之間完美的結合。
羽毛球拍握法正確與否,對於掌握和提高羽毛球技術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羽毛球技術中的握拍和指法是多種多樣的,常用的握拍方法有:
一、東方式握拍法
東方式握拍法是握拍時拍麵與地麵垂直。其方式與手握菜刀相似。這種握拍法是一種能夠對付任何方向來球的通用型握法。東方式握拍法的特點是:有利於手腕用力,適合強攻,揮拍範圍大,如果使用拍麵的手法熟練的話,可方便地利用球拍的正反兩麵。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握拍法在打側身球時比較容易,但對高球和低手球時則不是太靈活。因此,開始時還是先練習徒手的揮拍,然後從練習打慢球逐漸進人打快球比較好。在用東方式握拍法打球時,為了更好地將力量運用到球拍上,以及充分利用手腕的力量,手腕要彎向拇指一側,使球拍靠近自己的身體。各個手指力量的分配,要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拍柄,小指則要緊貼住拍柄。握拍時不要過於用力,但也不能不用力,否則揮拍時球拍會飛出手。這與用手握生雞蛋的感覺很相近。隨著技術的提高,隻在擊球的瞬間用力就可以了。
二、西方方式握拍法
這種握拍法實際上就是將球拍平放在地麵上,然後從上麵握起的握拍方法。
西方式握拍法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好掌握。看上去,用西方式握拍法打球,好像很輕鬆順手,特別是打正麵的來球和頭頂上的球更合適些,但是,在打側身球和高球時則不太有利。原因是用西方式握拍法不太容易正確地擊到球,而且也不容易利用手腕的力量進行強打。
三、正手握拍技術(以下介紹的所有基本技術均以右手握拍者為例,左手持拍者則反之)
一切在身體右側的正手正拍麵擊球及頭頂後場擊球都叫正手握拍法。正手握拍技術動作要領是:先用左手握住球拍的中部,使拍框與地麵垂直。張開右手,使虎口對準拍柄斜棱上的第二條棱線,拇指和食指貼在拍柄兩側的寬麵上,其餘的三指自然握住拍柄。握拍力度適宜,恰似握著一個雞蛋,重則破損,輕則滑落。
四、正手握拍技術(以下介紹的所有基本技術均以右手握拍者為例,左手持拍者則反之〕
一切在身體右側的正手正拍麵擊球及頭頂後場擊球都月正手握拍法,正手握拍技術動作要領是:
1.先用左手握住球拍的中杠,使拍框與地麵垂直。
2.張開右手,使虎口對準拍柄斜棱上的第二條棱線,此時眼睛從左至右可同時看見四條棱線,然後用近似握手的方法握住拍柄,拇指和食指貼在拍柄兩側的寬麵上,其餘的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3.拍柄與掌心不要握緊,應留有空隙。握拍的位置可視各人的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以球拍柄端靠近手掌的小魚際為益。
4.握拍力度適宜,恰似握著一個雞蛋,重則破損,輕則滑落。
五、反手握拍技術
一切在身體左側的反手反拍麵擊球都用反手握拍法,反手握拍技術的動作要領是:
1.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將球拍柄稍向外旋,拇指頂貼在拍柄第一斜棱旁的寬麵上,也可將大拇指放在第一、二斜棱之間的小窄麵上,食指稍向下靠。
2.擊球時,靠食指以後的三指緊握拍柄,同時拇指前頂發力擊球。
3.為了便於發力,掌心與拍柄間要留有充分的空隙。
六、正手網前搓球的握拍
握拍的靈活性根據對方來球的不同角度和為了控製準確的落點,握拍的方法也隨時會有些細微的改變。例如:正手網前搓球的握拍: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鬆開,使拍柄離開掌心,拇指斜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稍前伸,使第二指帶斜貼在拍柄外側的寬麵上
七、正手接殺球勾對角網前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拍柄稍向外轉,拇指斜貼在拍柄內側的寬麵上,食指第二指關節和其他三指的指根貼在拍柄外側的寬麵上,拍柄不貼掌心。
八、反手接殺球勾對角網前球的握拍
在正手握拍的基礎上,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鬆開,拍柄離開掌心,同時將拍柄向內轉動,拇指第二指關節的內側貼在拍柄內側的上小棱邊上,食指第二指關節貼在拍柄的下中寬麵上,其餘三指自然抓在下中寬麵和拍柄內側的寬麵上。
正確的握拍學起來容易,但在實際運用中卻要花一定的功夫才能掌握。因為在擊球要領還未掌握時,握拍常容易走樣,以致動作重新回到原來的錯誤習慣上去。所以,在練習擊球時,要隨時提醒自己,檢查握拍是否正確,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形成正確的握拍習慣。
無論那種握法,最終目的也就是使自己的手腕能更加靈活轉動,手指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力量。
注意握拍要放鬆,握拍放鬆是指除了運用需要發揮較大力量擊球的技術方法的擊球瞬間須握緊球拍以外,其它時間的握拍都應處於比較鬆握的狀態。其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有利於根據不同的技術要求,快速、靈活地變化自己握拍的方法。
2.有利於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擊球力量。
3.有利於充分發揮手腕和手指的靈活性,在擊球瞬間靈活地控製和變化擊球的線路和落點。
4.有利於建立精確的“球感”。始終緊握球拍將使前臂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容易產生疲勞。
發球是羽毛球基本的重要的技術之一。羽毛球發球雖不能像乒乓球發球那樣使球產生各種旋轉,但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發球手法,發出不同弧度、不同落點的球來控製對方,為本方創造進攻得分的機會。因此,羽毛球的發球應引起初學者的充分重視。
羽毛球在比賽時,無論單打還是雙打,隻有發球方,才有得分的機會。因此發球在比賽時非常關鍵。隻有發球發的好,給對手造成困難,使對手回球質量不高,才能給自己蠃分的時機。因此我認為在平時打球時,就要認真發每一個球,把球爭取發到位。把握每一次機會。這樣才會逐步提高自己的發球水平。
單打。發球需發到場地最後線,球盡量向高打,這樣球下落時,就是直落下來,給對方造成接球不便。(有可能打在羽毛上,而不是球頭上)
雙打,盡可能發小球,要盡量貼網,讓球盡可能落在前發球線左右。讓對方隻有挑起,拾我方造成進攻的機會。
發球可分為正手發球和反手發球。一般來說,發網前球、平快球、平高球均可以用正手發球或反手發球的技術來完成,而發高遠球,則須采用正手發球。
1、正手發球
發球站位
單打發球在中線附近,站在離前發球線約1米左右。雙打發球站位可靠近前發球線。
準備姿勢
身體左肩側對球網,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重心在右腳上,右手持拍向右後側舉起,肘部放鬆微屈,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球,舉在胸腹間。發球時,身體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
用正手發球,不論是發何種弧線的球,其發球前的姿勢都應該一致,這樣就會給對方的接發球造成判斷上的困難。
下麵分別介紹用正手發球動作發出四種不同弧線的球的技術動作。
高遠球:
球的運行軌跡又高又遠、下落時與地麵垂直、落點在對方場區底線附近的球叫高遠球。單打比賽時,常采用這種發球迫使對方退到最遠的底線去接發球。如果發出的高遠球質量好,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限製對方一些進攻技術的發揮,使對方在接高遠球時不容易馬上組織進攻。在對方體力不支時,發高遠球也可以使對方消耗更多的體力。發球動作要領發球前準備姿勢。發球時,左手把球舉在身體的右前方並自然放下,使球下落,右手同時持拍由大臂帶動小臂,從右後方沿著身體向前並向左上方揮動。當球落到右手臂向前下方伸直能觸到球的一刹那,握緊球拍,並利用手腕的力量向前上方發力擊球。擊球之後,球拍順勢向左上方揮動緩衝。
發高遠球時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僵硬;放球與揮拍配合不當;擊球點靠近身體或離得太遠;握拍太緊,以致力量發揮不出;發球後,球拍未順勢向左上方揮動緩衝,而是揮向了右上方等等。在發高遠球時,如果出現上述錯誤動作就應認真對照發高遠球的動作要領,並參看“基本技術練習方法”中發球的練習方法。平高球
這是一種比高遠球低、速度較高遠球快、具有一定攻擊性的球。
發球動作要領發球前準備姿勢同發高遠球。發球的動作過程大致同發高遠球,隻是在擊球的一刹那,小臂加速帶動手腕向前上方揮動,拍麵要向前上方傾斜,以向前用力為主。發平高球時要注意發出球的弧線以對方接球時伸拍打不著球的高度為宜,並應發到對方場區底線。
平快球
這種球比平高球的弧線還要低、速度還要快。在對方反應較慢、站位較前、動作幅度較大的對手或是初學者時,效果往往很好。
發球動作要領準備姿勢亦同發高遠球。站位比發平高球稍後些(防對方很快回到本方後場)充分利用前臂帶動手腕爆發力向前方用力,球直接從對方的肩稍上高度越過,直攻對方後場。發平快球關鍵是出手的動作要小而快,但前期動作應和發高遠球一致。發平快球時還應注意不要過手、過腰犯規。
網前球
發網前球是在雙打中主要采用的發球技術。單打比賽時,如發高球,怕遭到對方球速較快的直接攻擊時;或為了主動改變發球方式借以調動對方時采用。
發球動作要領準備姿勢同發高遠球。擊球時,握拍要放鬆,大臂動作要小,主要靠小臂帶動手腕向前切送,用力要輕。發網前球時應注意手腕不能有上挑動作,另外,落點要在前發球線附近,發出的球要貼網而過,這可免遭對方撲殺。
2、反手發球
反手發球的特點是動作小、出球快、對方不易判斷。在雙打比賽中多采用此發球技術。
發球站位站在前發球線後10——50厘米及發球區中線的附近,也可以站在前發球線及場地邊線附近的地方(雙打比賽中,從右場區發球時可以看到)。
準備姿勢麵向球網,兩腳前後站立(左腳或右腳在前均可),上體稍前傾,身體重心在前腳上。右手反手握拍,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球的二三根羽毛,球托明顯朝下(避免犯規),球體與拍麵平行或球托對準拍麵放在拍麵前方。發球動作要領擊球時,小臂帶動手腕朝前橫切推送。發網前球時,用力要輕,主要靠“切”送;發平快球時,發力要突然,擊球時拍麵要有“反壓”動作。
接球雖然受發球方的牽製,屬於被動等待,但由於規則對發球作了擊球點不能過腰、球拍上沿須明顯低於手、動作必須連續向前揮動(不許做假動作)、不能遲遲不發等等的諸多限製,所以使發球者發出的球不能具有太大的威脅。接發球方如果判斷準確,啟動快、還擊及時,就能在對方發球質量稍差時殺、撲得手或取得主動;反之,也會接球失誤或還擊不利使自己陷入被動。
準備姿勢:身體側對球網,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腳自然開立,單打接球時身體重心落在左腳上,右腳跟自然提起,雙膝微屈,含胸收腹,兩臂自然提起,球拍舉止身體前方,兩眼注視對方。雙打接球時,身體重心則相對要比單打下蹲一些,並應根據對對方的的發球意圖的判斷在兩腳間調整,球拍也應比單打時舉得更高一些。
接球站位
1.單打站位:一般站在離前發球線約1.5米處(可根據自己的身高和對手發球特點加以調整),在右發球區接球時,站位應偏靠中線一些,在左發球區接球時,則應站在左發球區的中間為好。
2.雙打站位:由於雙打發球區較之單打時要短0.76米,所以比賽中通常都以發網前球和平快球為主,因此,接球時應站在靠近前發球線附近的地方。
接球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大體有以下十六種:搓、托、推、吸、擺、拱、切、撇、挑、吊、帶、撕、敲、拉、衝、打等等,還有一些由此演變出來的接球,在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一、吸接。所謂吸接,實際上是一種減力推擋的技術。也就是說,在推擋技術動作的基礎上,觸球時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減力後撤。技術要求:重心要提起來,後腳跟稍離地,含胸收腹。在減力時,不是整個拍子向後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時下半部向後撤,上半部順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鬆開拍子,主要 食指和虎口控製住拍型角度。要做好減力,手臂及手指在擊球前一定要放鬆,這是關鍵。我們常說的貼一板,這一技術與吸接有點接近,但也略有不同,這些技術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慢慢去領悟吧(我們地區搓球和吸球好的代表是劉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