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地位和影響(2 / 3)

因此,對於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的地位,筆者有如下的結論。

第一,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及實踐有自己的特點,它與文化激進主義、複古主義、自由主義的教育思想均有不一樣的地方,顯示了其文化守成主義的文化觀特點,可以自成一個體係。但是這個教育思想體係因為其文化守成的文化觀,沒有在當時十分明確,以完整地體係表現出來。

第二,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及實踐並不屬於當時教育思想領域的主流思想,它隻屬於輔助性的思想,在以暗線的形式影響著教育思想的現代化進程。這是由文化守成主義的文化觀以及當時社會的主流文化思潮所決定的。

第三,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有其合理、科學的因素,這些因素在當時教育領域狂躁、無序的風潮中起了清涼降溫的作用。它使文化激進主義一味破壞傳統,一切唯西方標準為標準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的反思:原來,有的東西並不一定要到西方就可以得到,處理有些事情,中國傳統的東西是比西方的辦法更管用。譬如在進行道德教育的內容及方法上,中國的經學及其教師身教的方式就很管用。它使文化複古主義者在一味返回傳統的教育實踐中,也認識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傳統的東西自有其優長之處,但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隻有善於吸收、融和,才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長足的進步。譬如,對於傳統的經學,如果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也會得出更加新穎、更加易於為人所接受的成果。它使文化自由主義者在教育思想的立場上不得不進行重新考慮:在中國要建立一套教育思想體係,到底是以西方的教育理論為基礎重新搭架,還是以中國傳統的教育理論為框架進行整合?應該說文化守成主義的這種立足傳統,多方吸納的胸襟為他們樹立了一個並不保守的理性形象,這種形象在那種狂熱的時代應該被重視,在今天的和平時代更應該得到提倡。

二、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影響

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當時的教育領域,對於以後的教育思想以及現在教育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及借鑒意義。

1.在當時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的模式及其實踐嚐試,起到了促進教育思想體係思考和成熟的作用。首先,它起到了矯正的作用,使一些激進的,或頑固的教育思想在極端的路徑上有了一個可以對比的模式,促使它們在對比中發現自身的缺陷,逐漸修正,趨向貼合中國實際的教育思想的路徑。其次,文化守成主義者通過他們的教育實踐,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這些人繼承了他們的教育思想,不僅在學術(主要是國學)領域作出了很大成就,而且發揚他們的教育思想,在各自的教育崗位作出了優異的成果。同時,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也有一些負麵影響:他們對於傳統教育思想的繼承的態度,他們對於複古思想的理解之同情的態度,以及他們中一部分人的保守政治立場,給了其他文化、教育流派以複古的口實。例如,30年代,以蔣介石為首的二陳“CC係”借著中國文化本位的高潮,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所謂的“新生活運動”,將“禮義廉恥”等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一股腦又搬回了現代社會,借文化複古之名行專製之實。1935年薩孟武、何炳鬆等十位教授發表了《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對於中國文化建設方向與西洋文化的取舍有了一個折衷調和的態度,這個宣言正是在學衡派、文化保守主義、國學熱、東方文化熱等文化土壤下得以催生的,他們的明確的態度引發了現代中國文化界的又一次大的論戰,論戰中,保守的,甚至守成主義的文化態度受到株連,它們的缺點也因此得到了放大,教育思想受到了質疑。1937年抗戰全麵爆發,國家進入抗戰時期,教育也進入戰時教育,各種教育理論讓位於戰爭,一切教育形式也圍繞著戰爭的需要而生存,文化守成主義教育思想也不例外。這使文化守成主義的發展逐漸告了一個段落(本文選擇時間中止於1937年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但是,文化守成主義的文化、教育觀並未因此而衰竭,繼之而起,現代新儒家在對他們的文化觀進行了一定的現代化和世界化的發揮之後,繼續將文化守成的文化、教育理念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