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改朝換代(1 / 3)

在1916年1月21日的董事會上,霍華德·坎德勒以公司總裁的身份正式接管了可口可樂公司,但是他的父親仍然持有大部分的股份。阿薩·坎德勒雖然忙於新的工作,但還是很快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他並不打算放棄可口可樂公司的控股權,至少現在不會。這場鬥爭影響到了家族出售公司的係列計劃。紐約的兩位律師班布裏奇·科爾比和埃德·布朗代表某個辛迪加集團,計劃出價2500萬美元收購可口可樂公司。除去淨賺的巨額利潤,出售公司將會在稅收方麵獲得更大的好處:以投資資本形式賺取的2500萬美元需要繳納的累計收益稅,比起其他形式的同值收入需要繳納的稅金要少得多,而且公司也不必再支付那些特別股息了。1917年1月15日的一封信中一一列明了收購細節。

三天後,可口可樂公司召開了一次喧鬧的董事會。1920年,法庭要求呈遞當天的會議記錄時,這些檔案和科爾比致布朗的那封信碰巧一起失蹤了,僅存的一份年度報告裏隻有含義模糊的一句話:“阿薩·坎德勒作了一個口頭報告。”我們完全可以推測,他的“口頭報告”是對出售公司計劃的嚴厲斥責。正如《紐約時報》後來報道的那樣:“這場交易泡湯了,因為坎德勒家族的那個大股東拒不同意。”阿薩是靠可口可樂發家致富的,他和可口可樂已經成為一個整體。在董事會上,坎德勒像往常一樣安靜地坐著,聽著建議和陳述,如果他不同意,就會逐漸變得焦躁不安,不停地撫弄拇指。然後,他用尖銳的聲音急切而果斷地說:“我,阿薩·坎德勒,公司股票90%的持有者,表示反對霍華德·坎德勒先生的提議。”

盡管原先計劃的資本結構調整在這一年餘下的時間裏被拖延了,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司重組卻從來沒有進行過。根據1918年6月4日的會議記錄:“現在看來,當初沒有放棄老公司是明智的選擇。”然而,科爾比和布朗已經簽發了2500萬美元的“實益擁有權證明書”,作為可口可樂公司出售股份的回報。科爾比和布朗威脅說要起訴公司違約,最後他們得到了價值100萬美元的股票,事情才算了結。到1918年夏季做出此項決策的時候,阿薩·坎德勒的孩子們才完全合法地控製了整個可口可樂公司。緊隨著大小桶審判案的解決,阿薩·坎德勒將他所有的不動產權益全部移交給了他的孩子們。1917年12月,作為聖誕禮物,他把自己擁有的股票幾乎全部送給了家人,隻給自己留下了象征性的7股。

1919年是坎德勒家族刻骨銘心的一年,在這一年,霍華德把可口可樂的江山拱手讓人了。1919年7月1日,薩姆·多布斯在紐約市的沃爾多夫酒店與歐內斯特·伍德拉夫會晤,商談出售可口可樂公司的事宜。伍德拉夫是佐治亞州信托公司的主席,在紐約交際甚廣,很可能就是1917年最初企圖收購可口可樂公司的某個辛迪加集團的幕後主使者。據他說,某利益集團同樣願意出價2500萬美元收購可口可樂公司。除了來自克格案的威脅,多布斯還意識到了公司沉重的稅務負擔,這也是他讚同出售公司的原因之一,因為這樣做將會大大減少累計收益稅以及戰爭期間的超額收益稅——超額收益稅指的是政府對公司的小量資本收入超過“合理”比例部分的超額利潤所征收的稅賦。多布斯滿腔熱情地答應把伍德拉夫的提案帶回亞特蘭大考慮。

伍德拉夫是一個富有的麵粉廠老板的兒子,他身材矮小但很結實,下巴很突出。他與約翰·彭伯頓一樣是從佐治亞州的哥倫比亞來到亞特蘭大的,但與彭伯頓不同的是他在舊金山時就已經很有名了。他通過一係列的收購交易使他獲得了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成就。伍德拉夫主要尋找那些快要倒閉的小公司,然後把它們合並成像亞特蘭大製冰與煤炭公司、亞特蘭大鋼鐵廠、帝國棉油公司、卜納特實驗室和大陸軋棉公司這樣的大企業。但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富創舉、打得最漂亮的一仗就是這次與可口可樂公司的洽談,到目前為止,這是發生在南方最大的一宗交易。其實伍德拉夫每次的收購活動也是在賭博,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然而這一次賭博就使他聞名全球。當時可口可樂公司並沒有什麼讓人非常羨慕的地方,又正值多事之秋,克格案還懸而未決,它像一把尖刀一樣插在可口可樂公司的咽喉上,但是伍德拉夫看到了可口可樂的遠大前景,他明白可口可樂非常有潛力,而且國外市場巨大,伍德拉夫知道,如果運氣來了,可口可樂將會給他帶來成百億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