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改朝換代(2 / 3)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伍德拉夫都小心謹慎、低調從事,因為他知道,坎德勒家族,尤其是競爭對手、銀行家阿薩,寧願把他們在南方的公司賣給不知名的紐約某利益集團,也不願賣給臭名昭著的歐內斯特·伍德拉夫。盡管伍德拉夫很富有,但他對金錢的極端吝嗇反而襯得吝嗇的阿薩·坎德勒成了一名揮霍者。伍德拉夫因在小事上的過分節儉而聲名狼藉,他積攢酒店裏的香皂,把一遝遝的債權藏在衣服裏麵帶回去,以省去運費。曾經有一個行李生等他給小費,可伍德拉夫把身上所有的口袋摸了一遍後,不僅沒有搜出一分錢來,而且嘴裏還嘟囔著:“我好像有一枚25美分的硬幣。”行李生說:“伍德拉夫先生,如果你確信你有一枚25美分的硬幣,那它就一定還在您的身上。”甚至連一向尊重他的報紙專欄作家在讚揚他的商業才幹之餘,也承認伍德拉夫讓人不愉快的本性。1919年亞特蘭大的一位編輯說:“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錢,也沒有人了解他的私事。他是一個低調沉默、不好相處的人,沒什麼親密朋友。可當他需要金錢時,美元就出現了。”

伍德拉夫辛迪加包括大通國民銀行和紐約擔保信托公司,但是這兩家銀行都沒有官方入股。為了隱瞞幕後買主的真實身份,多布斯帶回亞特蘭大的合同都沒有簽名。然而,不久之後,擔保信托公司的副總裁尤金·斯泰森就放棄使用匿名,正式到亞特蘭大參與這場交易談判。歐內斯特·伍德拉夫則仍然留在紐約的臨時辦公室裏,用一根專用電話線與亞特蘭大保持聯係。由多布斯作為中間人,經過一係列緊張的商討之後,截止7月26日,大多數的合同書都已經簽訂了。這樣的話,辛迪加隻要在8月28日以前付清2500萬美元,就能獲得實際擁有權證明書。

8月2日,信托公司召開董事會,“廣泛討論”有關可口可樂公司的收購事宜,薩姆·多布斯以信托公司董事的身份列席了會議。伍德拉夫陳述了他的理由:這是一個靠零散資本運作獲得巨大利潤的家族式小企業,隻要管理恰當,規模將會成指數增長,尤其是在對外業務方麵。此外,剛剛通過的沃爾斯特禁酒法案於1920年1月16日正式開始施行之後,也將會極大地提高可口可樂的銷量。

當然,這次收購是一場賭博,勝負取決於具有潛在影響的克格案能否獲得有利的裁決。於是公司最終決定,隻有當銀行的律師們在最高法院對收購可口可樂公司的把握性作出肯定表示以後,才能實施收購方案。到8月13日,司法部門可能已經開了綠燈。“茲決議,”記錄寫道,“因已購得代表可口可樂公司股份的共享證書,辛迪加已經收購可口可樂公司。”歐內斯特·伍德拉夫個人得到2萬股認股權,因為“考慮到他為這場交易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

事實上,伍德拉夫成功地完成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友好型融資收購。佐治亞州可口可樂公司將被賣給一家新公司,即特拉華川可口可樂公司(該州以寬鬆的公司稅政策而聞名)。股東們(比如坎德勒家族)將收到1500萬美元的現金及價值1000萬美元、利率為7%的優先股。此外,為了逃稅,公司向公眾發行50萬支未規定票麵價值的普通股。信托公司隻籌集到450萬美元現金,但需求量為1500萬美元。這樣推算起來,餘下的資金應該來自辛迪加股份的其他簽名承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