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可口可樂內戰(3 / 3)

瓊斯的演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雖然可口可樂公司和瓶裝公司並沒有恢複到早期的良好合作關係,但是在瓊斯的大力斡旋下多少也彌補了一下兩者之間的裂縫,使可口可樂有一種新生的感覺。

事件平息之後,我們不得不關注一下坎德勒家族中的叛變者霍華德和多布斯。在伍德拉夫收購可口可樂公司時,他們兩位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伍德拉夫初掌可口可樂公司大權時,正值風雨飄搖之際,他需要像霍華德和多布斯這樣有豐富經驗的企業家對可口可樂公司進行管理,雖然他對霍華德和多布斯心懷顧忌,但仍然接納他們進入可口可樂公司的董事會。但霍華德和多布斯並沒有一點權力,他們是被架空的。

當然伍德拉夫不能無緣無故地把霍華德和多布斯掃地出門,這樣對公司的職員和全國人民都無法交代,可是霍華德卻犯了一個曆史性的失誤,給伍德拉夫以可乘之機。霍華德鑒於古巴的糖價極高,產量又不足,於是他以每磅20美分的高價從爪哇訂購了一大船的砂糖,誰知天有不測風雲,這年夏季,古巴的一個糖種植園主破壞聯盟,低價拋售糖,導致人為哄抬上去的糖價猛跌,從5月份每磅最高27美分跌至9月份每磅15美分,12月份價格竟然還跌到了9美分以下。

霍華德和公司的其他員工都祈禱從爪哇出發的這艘船沉沒海底,但它卻如期在12月15日滿載著4100噸的高價糖抵達了。當其他大多數軟飲料都降價的時候,可口可樂瓶裝商卻不能降價,他們為此遭到了消費者的譴責。這下伍德拉夫抓住了霍華德的小辮子,霍華德以後也隻有乖乖聽話的份了。

其實伍德拉夫對霍華德並沒有多少顧忌,多布斯才是他的心頭大患。多布斯是一手把可口可樂公司出賣的元凶,而且他又在新的公司任總裁,有能力跟伍德拉夫一爭高下。同時多布斯對伍德拉夫的飛揚跋扈非常不滿,他認為伍德拉夫在公司的業務中一點也幫不上忙,隻知道指手畫腳。他尤其討厭伍德拉夫叫他幹這幹那,如果他不同意,伍德拉夫還十分生氣。他說他並不是一個小職員,而是公司的總裁。

多布斯和伍德拉夫處事風格完全不同,而且他們兩個人在和瓶裝商的鬥爭中意見更是迥異,多布斯根本不讚同伍德拉夫把可口可樂公司、瓶裝公司、瓶裝廠合並為一個統一公司的偉大事業,他認為這完全不可能實現,隻是個夢想,至少目前是如此。在多布斯心中,伍德拉夫這種胡亂經營方式總會有一天導致可口可樂公司四分五裂,成為公司的罪人。

7月,在紐約召開的執行董事會上,多布斯內心的怒火終於爆發出來了。伍德拉夫不顧一戰後的物價上漲的因素,堅持公司本年度最多花120萬美元做廣告,而當時就連刷牆工人的工資都是上一年的兩倍。多布斯主管公司的廣告業務,他在董事會上說他已經支出了廣告費110萬元,而且在年底前還要花費更多(事實上,1920年公司的廣告費用高達230萬美元)。但是伍德拉夫並不因此而改變決定,這使多布斯非常氣憤,於是在會後向伍德拉夫說了一連串令他受不了的話,這種不適宜的話隻會徒增伍德拉夫對他的厭惡感而絲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當然,從那一刻起多布斯的命運就注定了。伍德拉夫尋找董事會的支持,搜尋多布斯的罪狀,把公司的每一個職員叫到他的辦公室談話,陰謀對付多布斯。剛從西部旅行回來的哈羅德·赫希與總裁會麵的時候說,伍德拉夫得到了董事會的鼎力支持,要求多布斯下台。多布斯受到指責,不僅是因為超額的廣告預算,更因為爪哇糖價崩潰事件。10月4日,多布斯遞交了辭職書,並同意對此保持沉默,等待11月份召開的董事會作出最後的決定。令眾人不滿的是,霍華德·坎德勒再次就任公司的總裁。

管理階層的風風雨雨,上層領導人的爭權奪利,加上價格過高的砂糖庫存,還有一直懸而未決的訴訟案,新的可口可樂公司走得跌跌撞撞,搖搖欲墜。

一場龍爭虎鬥,伍德拉夫終於如願以償,真正掌握了可口可樂公司,人們正以關注的目光注視伍德拉夫究竟要把可口可樂公司這隻巨船駛向何方。當然,公司的職員都非常希望伍德拉夫能把可口可樂公司帶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