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也是可以利用的。根據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預先認識到將來可能出現的結果的過程就是預見。所以,企業的成敗可以預見。

預見是對客觀規律前兆的反應。由於客觀規律的前兆具有不確定性,以及受預見者智能和預測手段所限,它存在一個預見精確度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盡管人們發明和運用了大量的數學模型、計量方法,試圖使預測更為精確,但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難以控製的客觀因素,預測的精確度隻能是相對的。

有的大企業花費巨資進行經濟形勢預測。他們為什麼要在這方麵投入巨資呢?由此可見預見並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有作用也是有效果的。科學預見是在觀察與推理的基礎上,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預先料到未來的一種理性思維活動。

人類的預見活動有著悠久的曆史。古人對預見的理解是“鑒往知來”,即以事物過去已知的信息分析結果為依據,參照當前出現的或正在出現的各種新情況,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和信息技術,對事物的未來狀態進行科學的預先計算、計劃或推測而得出的一種預知結果。

大量事實證明,企業名家大多都有很強的預見能力,他們在思維方麵的突出特點是淡定自若、思維超前,能覺察到與其有關的外界細微變化,比平常人想得更長遠一些,而那些缺乏預見能力的人是很難達到這一步的。成功的企業總是有著完備的預見機製和係統,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積極的展望。預見能力是一個企業經營者成功的基礎,唯有正確地預見未來,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

李嘉誠之子李澤楷認為,要在成功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眼光就應該放得遠一點。他說過:“我成功的方法,可用四個‘F’概括。”其中第二個“F”是遠見與超前(FamiZhted-ness),這也是李澤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李澤楷認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僅要想到三五年之後的事,更要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後的發展。他在公司裏經常踱步,經常思考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

很多企業都會做一些簡單的預見,比如技術預測、市場調研、方案論證,以及對競爭對手的分析等,這些都是有一定用處的,但還不足以準確預見企業發展的未來。隻有從不斷擴大預見未來的角度多方麵仔細觀察,經常對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把預見活動不斷地深入和係統化,才能更加準確地預見未來。

企業的未來具有可預見性和可推測性。衷心祝願所有企業主管、決策部門和管理工作者心靜智開,冷靜麵對變幻的現實,由此及彼,鑒往知來,發揮自身優勢預見企業未來,用智慧給企業插上飛翔的翅膀,讓企業向著科學預見的方向蓬勃發展。

編著者

§§第一章 贏在預見企業成功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