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人或企業管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就是預見。人們常說要心存遠見,這遠見就是對未來的預測和把握,把握得好則財源滾滾,把握得不好則兩手空空,甚至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商海風雲千變萬化,讓人難以捉摸,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對未來的趨勢進行預測,再做好應對的準備和輔助方案,必然能不斷提高成功的幾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夠準確把握影響市場變化的多種因素,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多打一些漂亮仗。
在美國進行的81家企業調查表明,一個企業的行動有效性與其預測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關係。在英國進行的一項同類調查也證明,凡是收集利用外界信息較多的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其經濟效益和經營業績都普遍要好得多。
預見是對未來環境的判斷,它包括可能影響企業發展的全部因素,其中有企業能控製的因素和不能控製的因素,對於企業無法控製的因素,就要去適應。企業預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等方麵,這些方麵直接或間接地對企業產生著影響。
預見帶有超前性,是企業經營者審時度勢的關鍵。預見從現實事物出發,同時又超越現實事物的界限,使認識走到事物的前頭。它不僅以過去的實踐經驗為基礎,而且還以事物的客觀規律為依據,預見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狀況。預見的超前性還表現在它走在實踐的前頭,預見的結果都是尚未付諸的實踐。
因為預見得當而獲得成功的企業很多,其中福耀玻璃廠就是這樣一家企業。
福耀玻璃廠僅僅用了十多年時間,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家每項決策都會牽動汽車玻璃國際巨頭們神經的大型汽車玻璃製造企業。作為福耀玻璃企業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曹德旺,真是功勳卓著。
曹德旺說:“預見到機會往往意味著一半的成功。”他認為,有智慧的企業家,必須具備不同尋常的對市場機會的預測和捕捉能力,通過觀察、分析和總結市場現象,預見其中蘊涵的機會,然後通過精心準備與策劃,抓住這些機會。由於曹德旺超強的市場預測與捕捉機遇的能力,福耀玻璃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壯大:員工數量從原來的500人上升到7600人;工廠由偏居東南的福建福清擴展到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內蒙古等地,並形成了全國性的市場銷售網絡;年銷售額從1989年的4000萬元上升到24億元,盈利從1989年的763萬元上升到2004年的5億元左右。
福耀玻璃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有幾次大手筆的關鍵性決策,體現了曹德旺在機遇麵前表現出的“獵手”特質。
在福耀玻璃廠生產的雙層玻璃年產量達到30萬片的時候,有一批出口的雙層玻璃遭到對方退貨,損失72萬美元。就在業界對雙層玻璃的前景看淡的情況下,曹德旺出人意料地決定增加一條年產量為120萬片的雙層玻璃生產線。曹德旺決策的理由之一是,當時生產線的建設成本很低,在行情較好的情況下,雙層玻璃生產線的建設成本將增加幾倍,並且曹德旺預測,未來雙層玻璃的價格有望出現大幅回升。後來的事實證明,曹德旺的嗅覺相當敏銳,這次正確的決策使得福耀玻璃實力大增。
福耀玻璃與法國聖戈班的聯姻和分手,更體現了曹德旺的預見能力。在適當的時機與法國聖戈班聯姻,又在適當的時機與其“友好”分手,為福耀玻璃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96年,在公司經營良好的情況下,曹德旺主動讓出福耀玻璃的部分股權,引進法國聖戈班公司作為股東。在與聖戈班合資的過程中,福耀玻璃從單一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發展成為具有汽車玻璃設計能力的企業,為福耀玻璃的進一步發展贏得了機會。由於聖戈班隻把福耀玻璃看做其在中國市場的一顆棋子,而曹德旺卻希望福耀玻璃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拓展市場,雙方對福耀玻璃的定位出現了嚴重的分歧,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曹德旺又在1999年主動與聖戈班“友好”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