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太子一連幾天都呆在青龍山李璟氣不打一處來,跟我要錢要人的時候信誓旦旦的保證,說兩個月讓火箭形成戰鬥力、半年內成立火龍軍,你天天呆在青龍山又算什麼事?讓賀鈞李宏哲、還有你那倆書童訓練新軍,天天傻乎乎的站那兒曬太陽,要不就趴在地上扭動著往前爬,一點兒武藝不教授他們,你這是誤人子弟知道嗎?誤人子弟事小,耽誤我大唐前程才是大事啊!
說好的火箭呢?說好的火龍軍呢?
自從李璟看過兩響炮試射後也算初步認識了火藥的威力,也怕機密外泄。他沒讓內侍探查回話,而是傳賀鈞親自進宮彙報,偶爾賀鈞也會讓副使李宏哲進宮彙報。
但他們隻是說除了剛開始太子給他們展示了手龘雷、火箭的威力後,就一直是“基礎訓練”和上課,站軍姿、列隊走、負重跑圈,還有就是扔鑲嵌著木柄的鐵疙瘩、背著、拿著裝滿沙子的竹筒跑步、擺弄。他們跟皇上解釋了鐵疙瘩、竹筒就是手龘雷火箭的模型。
賀鈞、李宏哲也很客觀的承認用模型模擬訓練的重要性,隻是領著一群不穿戰袍盔甲的兵士怎麼看怎麼別扭,摸爬滾打之後簡直跟叫花子差不多,懇請皇上讓製衣社盡快把新軍裝做好,他們也渴望見到新軍裝的式樣。
提到新軍裝李璟也是一肚子氣。
新軍裝李璟已經見過了,是李弘冀穿著給他看的。
李弘冀讓下人按著他的設計,用專門找做羊毛氈的工匠擀製的羊毛呢子製作了一套鐵灰色軍裝,軍裝為新式正襟,錫製帶三角星凸痕的圓形扣子,兩邊領口各鑲著一塊紅布,上邊兩道黃色杠條,黃杠上鑲著三顆錫製三角星;肩膀上扛著兩個紅色小牌子,上邊也是兩黃杠三顆星;袖口鑲兩圈紅布道,腰間紮著一條黃銅扣皮帶;褲子兩線縫處鑲嵌紅色細道,黑色皮靴;頭上是一頂棒球帽式的鐵灰色長簷帽。
看起來挺精神,可怎麼看都別扭,說它像傳說中江湖上的夜行衣吧可又不是緊身衣,而且夜行衣應該是黑色的,衣服上也不應該有那麼多點綴、那麼的張揚,比如亮晶晶的銀扣子,和領口肩膀上的銀星星,而且還是三角星。
憑良心說也挺好看,可他認為還是沒有為太子專門製作的銀盔銀甲氣派,而且鐵灰色也陰沉沉的不好看,幹嘛不用紅色?哪怕用金黃色也行啊,反正你有信心對抗周朝廷不怕他們忌諱金黃色的,再繡上龍紋會更氣派。
這套行頭肯定不便宜,銀扣子銀星星羊毛氈似的布料、繁瑣的做工,還要那到腿肚子的皮靴,算下來恐怕比鎧甲貴得多。你明知咱家本來就不寬裕,還花這麼多錢做這樣華麗而不實用的軍裝,李璟想起來就心疼。
但兒子告訴他說這隻是高級軍官才能穿的軍裝,而且扣子是錫製不是銀子。皮帶是製作皮甲的皮匠按照他的樣品製作的,皮帶樣品是下人依照他的紙樣用多層麻布縫製的,皮帶扣則是首飾匠照圖樣用黃銅打造。
告訴他紅色太顯眼目標太大,黃色、白色容易髒一天換三次也幹淨不了,鐵灰色勉強能耐髒。
普通士兵的軍裝是用鐵灰色棉布製作,以後錫料緊缺時可以用棉布包鐵錢做扣子,但那些星星必須用錫做,普通士兵沒有皮靴隻是一雙鐵灰色布鞋外加同色的長裹腿布(士兵在行軍時輕便有力和防護腿部)。
就是長簷帽的帽簷做起來費點事,得把麻布用桐油、老漆、樹脂等一層層粘在一起,晾幹後質地變硬、遇水不變形,然後裁剪縫製。平日士兵戴軍帽,戰時換頭盔。新式頭盔擬采用後世的普通鋼盔,等鐵場投產後用鋼鐵衝壓製造。
領口、袖口和肩膀上的小紅布以及褲縫上的紅線條用來區別各軍,比如火龍軍用紅色,以後的新編水軍用藍色等等。
小黃杠和星星表示級別,咱們現在各軍級別不一、林林總總近百個等級讓人眼花繚亂,如果有各軍相互配合作戰、各軍走散來不及整編就要迎敵時,那些軍官兵士應該聽誰的?
所以杠、星表示級別就一目了然。
李弘冀借用以前各軍的通行軍銜:兵、士、尉、校、將。說普通兵士沒有杠也沒有星,表現突出給一星、兩星,有職務空缺時可以擔任伍長、什長,伍長兩星,什長三星或一杠一星,戰績突出加星,正副都頭一杠三星以此類推。入眼一看就能知道此人級別高低。
想法不錯挺實用,軍裝也還算湊合,問題是太子的軍裝是特製的穿起來好看,整個兵士換了新軍裝穿起來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就怕畫虎不成反類犬,把我唐軍弄成丐幫叫花子軍可是堅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