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冀隻好撒謊道:“兒臣剛才見商家時聽到一個消息說趙匡胤兵變,因信鴿帶回的消息語焉不詳無法辨別真偽也就沒有向父皇稟報。”
李璟早已接到北方傳回來的線報說鎮、定二州告急,周朝廷正準備調兵北上,現在可以不考慮因拖延歲貢而招致周朝廷問責。
他騰地站了起來:“不可能,趙匡胤乃周世宗親信,絕不可能作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再說韓通素與趙匡胤不合,韓通還有近十萬侍衛軍在京城,況且北方邊境告急……”
李弘冀當然不能說那十萬侍衛軍已經被趙匡胤調走一大半去“北征”,更不能說餘下的侍衛軍統領都是趙匡胤的親信:“萬事皆有可能。試看這短短幾十年間中原已五次更姓……”
說話間太監稟報說周家緊急叩見皇上,說有緊急情況向皇上稟報。
自揚州失陷後周家在揚州等地的大部分商鋪商行被周朝廷查沒,僅有的幾家掛在他人名下的商鋪得以幸存。
來人是周家的管家周正,他說揚州信鴿傳回消息,趙匡胤兵變已逼幼帝退位,李重進正在商議對策等等。
周家管家走後李璟沒有立即著急群臣而是跟李弘冀探討:“冀兒你看周幼帝還有複盤的可能嗎?京城的韓通、大名符彥卿、忠武張永德、揚州李重進等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咱們是不是趁此機會北上收複淮南呢?”
“韓通已經死了,符彥卿估計不會參與……”
話未說完便被李璟打斷:“怎麼可能?他可是外戚、周幼帝的外公。”
“他同樣也是趙匡義的嶽父。若平息了兵變趙家必然會被滅九族,而趙家坐了江山他還是外戚,也還有可能保住幼帝及周後。”
“汴京周邊那麼多節鎮能聽從趙匡胤吩咐?”
“父皇您知道的,幾十年間中原政龘權更替頻繁,而各節鎮大都是隔岸觀火到最後歸附贏家,他們在事態明了之前不會輕舉妄動的。”
“那…許州張永德、揚州李重進呢?他們可都是幼帝的親戚,怎麼可能眼巴巴的看著趙匡胤奪去皇位呢?”
“張永德是個乖寶寶,而且素與趙匡胤親善,而且他深知自己絕非趙匡胤對手,恐怕也不會輕易妄動的。就算李重進有心討逆也是勢單力薄難以成事,曹彬沒有實際軍權就不說了。”
“你的意思是說中原歸趙已成定局?”
“恐怕是的。所以咱們有必要給趙匡胤添點麻煩,比如支持李重進。”
“怎麼個支持法?派兵協助?當初他南侵攻打我大唐時可從未手下留情過。”
“您以為趙匡胤替代周朝廷就能對我大唐網開一麵?以其將來我們獨自與趙匡胤抗衡,不如現在先讓李重進替我們抵擋一陣,現在咱們鐵器充裕可以援助一些兵器給李重進,當然,兵器不能白給,等他來求著咱們時可以讓他用海陵和靜海兩處鹽場來換。”
“恐怕不可能,李重進能答應嗎?”
“難說,不過到時候倒可以趁他討伐趙匡胤出水軍收回靜海和海陵,甚至有可能收複整個淮南。還有就是抓緊時間突擊訓練一支精悍的細作小隊,待李重進趙匡胤打得不可開交時潛入中原,擇機擄回周幼帝及周太後。”
李璟對派出細作擇機擄回周幼帝不以為然:“你以為有周幼帝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恐怕他還不夠資格。(北漢皇帝)劉鈞要是趁機南下的話應該比周幼帝更有分量。現中原各節鎮的節度使及禁軍將領可都是原漢朝廷的高級將領。”
“沒錯,但有了周幼帝再來對付趙匡胤就有利多了,畢竟他是郭威和柴榮一手提拔起來的。從道義上講,他趙匡胤已經可以算是欺師滅祖的小人了。”
“冀兒啊,你還是太年輕,如果這些傳言都是真的,也隻能說趙匡胤是郭威帶出來的好徒弟。他郭威不也是半道黃袍加身奪了人家劉家的天下嗎?你想攜周幼帝來令諸節鎮是行不通的。如果你親曆了中原群雄逐鹿就會知道那些悍將大多都有坐天下的野心啊!現在趙匡胤把幼帝拿下了,可那些悍將未必服他。劉鈞時刻都想滅周複漢,雖說實力弱了點但契丹不會坐視吧?所以說中原必亂,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把火龍軍裝備起來,最好能再擴大一些,等他們打累了打殘了咱們去收拾殘局。不能讓契丹來撿這個便宜,肯定也得到消息了。”
沒錯,若不是李筠剛愎自負、李重進用人不慎趙匡胤還真沒那麼容易坐穩天下。
趙匡胤當然知道不服他的人很多,比如潞州李筠,那可是連柴榮都不放在眼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