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很抽象,下麵我做一點具體解釋。讓我們看看本來心理很健康的幼兒,是怎樣逐漸失去了他的樂園,而進入悲慘的心理障礙的沼澤地。
一、創傷和消極意象
我姑且假設有幾個幼兒,他們的名字分別是亞當、夏娃、張三、趙四、王五。
他們產生心理障礙的第一步,是在早期創傷性經驗影響下產生了消極的意象。
這裏所說的創傷性經驗指一切引起消極情緒體驗的經驗。它大多來源於他人,極少來源於自然災害。
社會的因素是心理疾病的原因,這一點是各種心理學派都同意的。精神分析理論指出本我與社會道德的衝突是心理疾病的原因。人本主義者羅傑斯指出父母對兒童的有條件的關心即“價值條件”是發生心理疾病的原因。這些都是正確的。從來源上說,社會上的一些不利個人心理的因素是通過家庭影響到個人的。家庭中的一些不良的影響是更直接的原因。我們的觀點與所有這些都不衝突。但是在社會、家庭和人際關係上對產生心理障礙原因的探討不是我們討論的範圍。我們隻研究心理層麵的機製,隻關心創傷性經驗如何引起心理障礙,不關心創傷性經驗是由何而來。
創傷性經驗可以是一次創傷性事件,也可以是反複出現的一類創傷性事件。
亞當遇到的創傷性事件是被虐待。
亞當的母親是一個未婚媽媽,他的媽媽酗酒而且從事性工作。她沒有精力照顧亞當,亞當總是自己在空屋子裏,在恐懼中等著媽媽回家。假如媽媽回來的時候心情好,她會給亞當帶好吃的而且陪他玩,但是假如媽媽喝醉了而且心情不好,她就會拿亞當出氣——這樣的時候居多。
夏娃的生活本來好得多,她的父母感情很好,母親尤其喜歡她。但是,她3歲的時候,母親因車禍死去。
張三並沒有遇到這些特別嚴重的事情,他的家庭可以說是一般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他沒有遇到過很大的創傷性事件,不過生活中總有一些小的創傷。比如,街坊中有一個小地痞,經常和他父母打架,他的父母老實,經常受小地痞的氣。為此,父親經常會生悶氣,母親就會抱怨父親,而小張山在這個時候就感到很膽怯和鬱悶。
反複出現的事件也許並不強烈,但是由於次數多,其影響也很大。
趙四也沒有遇到什麼大的創傷,遇到的不過是每天的小問題。如母親對她的忽視,也許隻體現在沒有及時發現她饑餓了,但是重複就會產生嚴重影響。還有,在成年人看來是小事,對兒童也可以成為創傷性事件。例如,有一天她母親殺了她養的小雞,她的感覺中,媽媽殺的是她的一個小夥伴。
甚至一些表麵上不是創傷性的經驗實際上卻是創傷性的。例如,王五的父母對他很溺愛,一切聽他的。實際上這也是創傷性的經驗。因為,這使得王五產生一種感受——他不能用語言表達——如果我們用語言表達的話,是不安全感:“如果他們連我耍賴都沒有辦法對付,他們是無能的,不能保護我。”在心理治療中,回憶童年時,王五也的確這樣說。
由於心理障礙產生的第一步往往發生在生命早期,那時形象思維占據著比邏輯思維更主要的位置,所以創傷性經驗引起的是當時的主要符號係統—意象的異常。而且正如我們前邊所說,人對待情緒的經驗,不是像科學家一樣思維,而是用有情緒的符號——意象去把握。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當兒童麵臨無意識的衝突時,如性興趣、防止憂慮和恐怖、防止被攻擊、防止與攻擊者在一起、因害怕冒險或爭奪而畏縮,他就會“需要一個更直接的象征作用”。皮亞傑是在分析象征遊戲時這樣說的,象征遊戲是意象活動的表現之一,但是這也適合其他意象的活動。[18]
當創傷性經驗引起一種消極的感受時,當時的知覺被加工為意象。這個意象可以是當時情景的表象,也可以是一種象征性意象。意象成為情緒的一個組成部分,被儲存在記憶裏。
在同一天,亞當記憶中的消極意象是:“媽媽喝得醉醺醺的,罵我打我”;夏娃的是:“看到媽媽一動不動躺在白床單上,不理我”;張山的是:“爸爸在抽煙不說話,媽媽在抱怨爸爸,自己躲在牆角,心裏很害怕也很悶”;趙四的是:“小雞被殺了,自己在哭,媽媽笑著說,‘哭什麼,這不過是隻雞’”;而王五的是:“自己哭鬧後,爸爸媽媽給自己買了一輛很大的模型汽車。他們愁眉苦臉地在一邊站著,而奇怪的是自己並不高興。”
這些消極意象都帶著相應的情緒,留在了他們的記憶中。
二、烏雲漸漸布滿——消極元意象
類似的事件重複發生,類似的意象反複出現,就會加強成為一種模式。
消極的意象得到相似的消極意象,反複加強,或被強烈消極情緒加強,被固定強化,成為消極的元意象。在消極元意象基礎上有心理障礙。
亞當反複受到媽媽的虐待,“媽媽喝醉了,罵我打我”的意象就固定強化了,一想到媽媽,就是一個“喝醉了在打人”的形象,同時他就會產生一種又恐懼、又不得不依賴她的複雜的情緒。
夏娃則因為被母親死的強烈情緒刺激,形成了一個元意象:“我是一個被拋棄的小女孩,無依無靠。”她和我們中國的林黛玉是一樣的。
……
王五經常發現父母對自己無能為力,最後形成了一個元意象:“我是一個小主人,而父母是一對伺候在我床邊的老仆人。”雖然這個情景沒有出現過,但是王五總覺得好像見到過這個情景。他很煩,“我找茬把杯子摔在老男仆身上,他就老老實實地收拾打掃。”
消極元意象是象征性的,因為即使它是包含創傷性事件的具體情景,這一情景也有了象征意義。比如趙四記憶中有一件事是“被父母遺失”,這是“父母忽視我”的象征。而她記憶中的“小雞被殺”事件也有了新的象征意義,這象征著“母親不理解我的感受”。
這一過程反複進行就會形成概括水平越來越高的元意象。消極的元意象反映了對世界對他人對人際關係的消極的基本認識。當形成消極的元意象後,由於其影響大,就會引發一係列其他症狀,即產生心理障礙。
長大後,亞當偏偏選擇了一個脾氣像他母親的女人同居,他對那個女人很好,但是那個女人總傷害他,於是他有了抑鬱症。夏娃總的來說還好,但是在結婚後產生了怪心理病,她總擔心丈夫會出車禍,丈夫如果回家比她晚十分鍾,她就緊張得不得了。除了上班,她不讓丈夫出門,她說何必冒出車禍的風險到外麵去。在她的心中,有一個“突然失去親人”的消極元意象。
張三、趙四、王五也有心理問題。
元意象可以影響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消極元意象的人對世界的認識是歪曲的。認知行為模型認為不是事件,而是人對事件的觀念引起情緒和行為。意象模型認為不是外在事件,而是人通過元意象的過濾而看到的事件引起情緒和行為。有消極元意象的人對世界的認識是歪曲的、消極的,他們看到的世界是有問題的。因此,他們會產生消極情緒和不適當行為。這裏說的“不適當行為”,是外界對他們的評價。而對他們自己來說,他們並不認為不適當。例如,一個人的消極元意象是“世界是戰場”,他就會在任何人身上看到敵意,就會把任何人看做敵人。對他來說,他的恐懼逃避行為是“合理的”。趙四的元意象中,“沒有人理解我、關注我的感受”,所以她不交任何朋友,她覺得這也是合理的。
消極元意象引起心理障礙,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的區別源於不同的消極元意象。上麵例子中的5個人,元意象不同,心理障礙也不同。亞當受虐,夏娃焦慮,張三因為膽怯產生了社交恐懼症,趙四自閉而且憂鬱,王五則有暴力行為。我們可以找出每種心理障礙特有的消極元意象。每種消極元意象決定了對世界、人生的一種基本的感性認識,決定了某個人的情緒基調和基本行為模式。
例如,“戰場上的無人注意的傷兵”這一消極元意象,反映了“世界是危險的,我是無力的,我不被別人關心”等認識,但不是可以說出來的認識而是感性認識。此消極元意象還決定了一種恐懼、哀傷、憤懣混合的情緒基調,一種無所作為、逃避的、有時用言語攻擊別人的行為模式。
在理解新的經驗時,消極元意象會使人們對新經驗的認知帶有歪曲。
三、以偏概全的傾向
從一個消極的意象,到形成一個泛化的消極的意象的原型,這個過程是一個泛化的過程。
婚姻失敗的女子說:“男人太靠不住,好色,沒有責任感。”
實際上,她不過是遇到了一個“靠不住,好色,沒有責任感”的丈夫,對其他男性,她並無知識。這就是泛化。她的泛化帶來了一個偏差,她把在某一個男人那裏發現的真實推廣到其他男人,而其他男人未必是這樣的人。
實際生活中,這樣的大偏差出現較少,大多是有小的偏差。但是積小成大,漸漸地越來越失真,能量也漸漸轉化或轉向,就形成了心理障礙。
有時偏差和語言表述有關係,因為語言本身就有泛化性。比如,我們說男人如何如何的時候,所取的經驗永遠是來自部分男人,但是這個結論是推至所有男人的。
受語言的影響,或者不受語言影響,受“相似者相互感應”規律影響,意象也就泛化了,由一個具體的事物的意象擴大為一個原型性的意象。
這都造成一種以偏概全的傾向。
泛化是有益處的,益處是拓展經驗,舉一反三。從一個男性那裏得到了教訓,在其他男性那裏就會有所提防,免得重蹈覆轍。
但是也會帶來錯誤的可能:如果另一個男人剛好不是那樣的人呢?
心理問題就出現於在泛化的錯誤出現後,不能糾正。
第五節 拂了一身還滿——心理障礙的維持
一、把幻想當做現實
有心理問題的人,往往區分想象和現實的能力低下。他們無法根據外界情況修改消極元意象。他們會把自己根據消極元意象對外界的想象當成真實情況。這就是他們心理障礙維持的原因。
想象是借助意象來推測未來的過程。他們過去的生活中有不幸有創傷,形成了消極的意象,他們的想象也就比較灰暗,他們對未來的推測也比較暗淡。
但是真實經驗很可能和他們想象中看到的不一樣,如果他們區分想象和現實的能力健全,他們就可以發現,實際的事件和自己想象的有差別,從而修改自己的消極元意象。
比如,有一個小時候被專製暴虐的父親嚇壞了的孩子,在他的心目中,父親是不可戰勝的惡魔。對一個5歲的兒童來說,這樣的父親的確可怕。但是,現在的他已經20多歲了,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實際上現在的他完全不需要再怕父親了。如果他有能力看看現實,就會知道父親已經不可怕了。
但是,如果他不能很好地區分現實和想象,他就覺察不到,或至少不能清楚地覺察到,事實不同於自己的想象。他會把想象當成現實。這個孩子的想象中,如果違抗父親,父親可能會打死自己。抑鬱症患者認為,自己真的是完全無能,世界上真的沒有誰會幫助自己,世界一片灰暗。因為在區分能力差的他們看來,意象是如此活生生地呈現在眼前,是如此真真切切,他們不能想象世界會有另一種麵目。
因此,他們不會想到修改消極元意象。
即使在意識中,他們知道現實是什麼樣子,但在他們潛意識中的意象,卻還是一些可怕或令人悲哀的想象。林黛玉的想象是:“在大觀園中大家都輕視我,連奴仆中的老婆子都輕視我,這裏住不得了。”她還想象:“薛寶釵雖然表麵很好,實際上未必那麼好,她心裏也許藏奸。”她想象自己“孤獨無依,體弱多病,如同將落的鮮花”。假如有能力區分想象和現實,就會發現現實不完全和她的想象一樣。大觀園中雖然有鉤心鬥角,但是她的那些姐妹和寶玉畢竟介入較少,而且也並沒有誰專和她鬥。沒有誰輕視她,一開始賈母還是挺憐惜她的,老婆子更不敢輕視她,姐妹們對她的聰明可愛處也都很欣賞,就連薛寶釵也是一樣。就算薛寶釵有點嫉妒她,但是,朋友間有些嫉妒也很正常,還遠遠沒有到“惡性嫉妒”程度。隻有她體弱多病是現實,但也不是不可以改變的。如果她看清楚了現實,本不需要那麼抑鬱。
區分想象與現實的能力,人與人為什麼會有不同?這有幾種可能:
有可能是先天素質性原因。
有可能是他們長期自我關注,和外界聯係少,很少在生活中實際進行區分。我覺得林黛玉的原因就是自我關注太多了。
有可能是消極的想象會削弱這種能力,還有可能就是情緒太強烈的時候就減弱了這個能力。比如,我們在心情非常煩躁的時候,很容易看不清楚周圍的情況。莎士比亞名劇《奧賽羅》中的主人公,聽信讒言,懷疑妻子有外遇。他不斷地想象妻子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情景,越想越憤怒,於是判斷力喪失了。他看不到現實是妻子對他很好很忠誠。
我相信作為一個很優秀的人,奧塞羅平時是有判斷力的,為什麼在那個時候沒有了呢?因為消極的想象被激起了,消極的情緒太強烈了。
更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害怕現實而寧願把想象當做現實。比如,一個依賴性非常強的妻子,隱隱約約感覺丈夫有外遇,但是害怕這個現實,她離開丈夫就難以生活,又不能接受丈夫有外遇。於是,她寧願想象丈夫沒有外遇。
具有消極元意象和缺少區分想象和現實的能力,這兩點加起來就足以造成心理障礙。
如果隻具有消極元意象而不缺少區分想象和現實的能力,心理障礙將不會維持而將自愈。
如果缺少區分想象和現實的能力但是不具有消極元意象,也不會成為心理障礙。這些人想象中的世界很美好,看事情很樂觀,所以心理狀態很好。
所有心理障礙患者都有消極的元意象。
所有心理障礙患者區分想象和現實的能力都低。正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此能力低。他們是好幻想的人,心理學家把這些人叫做“弱自我界限”的人,他們很適合做藝術家,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夢、幻想等很有感受力。對他們來說,這些和外界的現實沒有多大區別。他們不適合做政治家、商人和其他幹很實際的事情的人,因為他們不實際、不現實。
今天我正在看森田療法的創始人森田正馬的書,他提出“精神交互作用”是維持神經症的原因。所謂精神交互作用,就是說自己越注意自己的消極感受,這個感受就越明顯,於是越要注意到消極感受,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神經症患者是把某種體驗當做現實。他說:“夢這種東西就是某種觀念、情感和痛苦的體驗,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後,照原始狀態立即當做現實來加以感受的。患者的發作也可以比作是這種做夢或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