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清照(1 / 1)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女詞人。著名學者李格非之女。十八歲時,與宰相趙挺之子趙明誠結婚,生活安適美滿。他們以詩詞互相唱和,並共同整理、收藏書畫、金石。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後,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誠病逝。金兵南下,她隻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晚年境遇更加孤寂淒苦。她論詞強調協律、典雅、情致,反對以作詩之法作詞,嚴分詞與詩的區別,重視詞自身的藝術特點,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見《詞論》)。其詞現存七十多首,前期作品多寫閨情相思,內容缺乏深意。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點絳唇》(蹴罷秋千)、《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等都表現對愛情的向往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韻調優美,風格熱情明快。後期(南渡後)作品多抒發孤寂淒涼的身世之感寄寓了對中原故土的懷念之情,風格曲折深隱、哀婉美女涼。如《武陵春》(風往塵香花已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念奴嬌》(蕭條庭院)、《水遇樂》(落日熔金)等,在對故鄉的懷念中,表達一定的愛國感情。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連用七個疊字,準確自然、深刻細致地表達了慘遭國破家亡後的孤寂淒苦的情懷。其詞善用白描手法,狀物抒情,細膩精巧,曲折盡意,語言清新自然,音律諧和優美,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呐,被稱為“易安體”,把婉約詞推向高峰,對後世影響很大。王灼《碧雞漫誌》說:“易安居士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況周熙《蕙風詞話》說:“易安筆情近濃至,意境較沈博,下開南宋風氣。”其詩今存十五首,多感時、詠史,抒發愛國情懷,風格豪邁遒勁。如《題八詠樓》、《上樞密韓公、兵部尚書胡公》、《詠史》等。《夏日絕句》中“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幾句,頗為人所傳誦。其散文《金石錄後序》介紹他們夫婦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經過和《金石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後三十四年間的憂患得失,婉轉曲折,細密詳實,語言簡潔流暢。生平詳見《山東通誌》、田藝蘅《詩女史》等。有《漱玉詞》、《李清照集》。

“經典名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名言解說”人傑:出類拔萃的人物。意思是: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生在世,應當樹立高潔遠大的誌向和白折不回的奮鬥精神,因為:目標越遠大,前進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義,越能體味“乘長風破萬裏浪”的英勇和豪邁。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淒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的聲聲慢就創建在此時,所以詩中,從開頭的幾對複詞,可以看出她的悲傷。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麵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閑情逸致的遊玩。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一人,眼前的情景,隻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嚐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誌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說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淪陷的國仇。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真可謂萬古愁心!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