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也總有失敗犯錯誤的時候。人犯了錯誤往往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拒不認錯,找借口辯解推脫;另一種是坦誠承認錯誤,勇於改正,並找到解決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關鍵在於你認錯的態度。隻要你坦率承擔責任,並盡力去想辦法補救,你仍然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一個人做錯了一件事,最好的辦法就是老老實實認錯,而不是去為自己辯護和開脫。日本最著名的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銘就是“永不向人講‘因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一個為人處世、力、事做事的最高深的學問之一。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時,就會找山一大堆借口來為自己辯解,並且說起來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比如“交貨遲延,管理不當。”“質量不佳,這都要怪質檢部門工作沒到位,與我沒有關係。”“我全是按上頭的指示做的,錯不在我!”等等。
你認為找借口為自己辯護,就能把自己的錯誤掩蓋,把責任推個幹幹淨淨,但事實並非如此。同事們會認為你是個不敢擔責任的人,令人討厭。老板心中一定會感到不快,對你產生“怕負責任”的印象。你為自己辯護、開脫不但不能改善現狀,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還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有一個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工程師,有學識,有經驗,但犯錯後總是自我辯解。工程師應聘到一家工廠時,廠長對他很信賴,事事讓他放手去幹。結果,卻發生了多次失敗,而每次失敗都是工程師本人的錯,可工程師都有一條或數條理由為自己辯解,甚至推到別人頭上,同事們都敬而遠之,激憤不已。因為廠長並不懂技術,常被工程師駁得無言以對,理屈辭窮。廠長看到工程師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推脫責任,心裏很是惱火,隻好讓工程師卷鋪蓋走人。
能坦誠地麵對自己的弱點,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麵對亡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結果,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行事,而且別人也會很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
補救才是最好的方法。有些人承擔責任,害怕懲罰。與這些想像恰恰相反,勇於承認錯誤,你給人的印象不但不會受到損失,反而會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會高大起來的。
喬治是一家商貿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在他任職期間,曾犯了一個錯誤,他沒經過仔細調查研究,就批複了一個職員為紐約某公司生產5萬部高檔相機的報告。等產品生產出來準備報關時,公司才知道那個職員早已被“獵頭”公司挖走了,那批貨如果一到紐約,就會無影無蹤,貨款自然也會打水漂。
喬治一時想不出補救對策,一個人在辦公室裏焦慮不安。這時老板走了進來,他的臉色非常難看,就想質問喬治怎麼回事。還沒等老板開口,喬治就立刻坦誠地向他講述了一切,並主動認錯:“這是我的失誤,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挽回損失。”
老板被喬治的坦誠和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打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撥出一筆款讓他到紐約去考察一番。經過努力,喬治聯係好了另一家客戶。一個月後,這批照相機以比那個職員在報告上寫的還高的價格轉讓了出去。喬治的努力得到老板的嘉獎。
一個人犯了錯誤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承認錯誤,不彌補錯誤。
鬆下幸之助說:“偶爾犯了錯誤無可厚非,但從處理錯誤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清楚一個人。”老板欣賞的是那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錯誤以補救的職員。
成功來自於在錯誤中不斷學習,因為隻要你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吸取教訓,就不會再重蹈覆轍。隻要你堅持並且有耐心,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彌補錯誤,就能吸取經驗,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