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輪胎保養(1 / 3)

輪胎的保養要定期進行,這是避免輪胎異常磨損,發現和排除隱患,保證車輛正常運轉的手段之一。正常的輪胎保養製度分為例行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其保養期或間隔裏程一般與車輛保養同時進行。嚴格遵守各級保養規定的作業項目和操作規程達到完善狀態,則可取得預期效果。

一級保養

1.輪胎的一級保養最重要是對氣壓的檢查,使它保持正常。若發現氣壓過於偏低時說明存在慢漏氣現象,應立即拆卸輪胎進行詳細檢查及時排除造成輪胎慢漏氣的隱患。在進行輪胎氣壓檢查之前,最好先用肥皂水點試氣門芯的密封性,以作為內胎有無漏氣的保證;檢查和補足氣壓後,還應進行密封性檢查,防上漏氣。

2.對輪胎外觀、輪輞、螺絲等各部位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檢查有無質量問題(如輪胎肩裂、起鼓、輪輞變形和裂縫、螺絲鬆動等),有無機構損傷(如偏磨、倒角、畸形磨損、刮傷等),發現不正常現象,應及時采取措施處理或向保修部門反映解決。

3.要剔除胎麵和花紋溝的釘刺、石子硬質雜物並細心觀察胎體各部位有無影響安全和會導致爆破的傷痕及傷口,如發現應立即處理,絕不能帶病繼續使用,以保證安全性。

4.對隨車備胎和支承、緊固備胎的部件也要檢查,以保證備胎足氣,安裝牢固。

二級保養

1.進行輪胎解體前,應清除輪胎和輪輞上的塵土汙物,並把工作現場的砂石、玻璃、金屬等硬質碎片、顆粒等雜物及油汙清除幹淨。

2.對備胎進行氣壓檢查,如有氣壓過於偏低者,則在拆檢時對各部位加以詳細審視,排除缺氣原因。

3.在輪胎放氣解體前,應有次序地按車上裝配位置,在胎身和輪輞上做好標記(用粉筆或木材蠟筆),並順次平鋪擺放於工作場地上。一般習慣的擺放位置為:右前、右內檔、右外檔;左前、左內檔、左外檔。擺放有序,利於輪胎保養的進行,是文明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4.拆卸輪輞時,其壓環、鎖環應與原輪輞擺放在靠近處,不應混放。因為有時同在使用的輪輞,新舊程度不一,尺寸標準和磨損程度有差異,若混亂配裝,對安全或許會有影響。

5.內外胎及墊帶應按原裝配關係分套擺放,不應混放,因為一旦發現有損傷痕跡,就易於對原有套件進行檢查。

6.清除內胎氣門嘴墊、螺母等各部件的泥沙積垢,檢查內胎有無漏氣或打折,墊帶有無齧傷或裂開。場地條件允許時,最好能把清潔過的內胎、墊帶分套掛放。

7.檢查外胎胎麵、胎肩、胎側及胎裏有無被刺穿、頂裂、起鼓脫層,變形或老化,以及剩餘花紋深度。對前輪更應詳細檢查,因為前輪對行車安全影響甚大,尤其是客車,萬萬不能掉以輕心。根據輪胎質量,胎體損傷程度,剩餘花紋深淺等情況,作出繼續使用、更換、拆修、拆翻或定輪位配裝等正確的鑒定。

8.內外胎、墊帶在裝配成套時,三者之間都應均勻撒上滑石粉。滑石粉的作用是使輪胎滾動時,減少相互之間蠕動摩擦,預防輪胎升溫過高而導致互相粘連、以後拆卸難以分離現象。

9.輪輞除鏽(包括壓環、鎖環),也是二保作業中一項必要的工作。除鏽後的輪輞表麵平整可以減輕輪胎胎圈、內胎及墊帶等接觸部位的蠕動摩擦損傷;更主要的是在除鏽過程中,往往在除去泥沙鐵鏽等積垢後可能會發現裂紋,以便及時修理或更換,對安全行車有好處。如果輪胎在解體前已發現有偏磨倒角等不正常磨損現象,應檢查輪輞的偏擺度及不同心度。

10.根據外胎胎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調位(即調換配裝位置、滾動方向),這是減少以至消除輪胎偏磨倒角和胎肩單邊疲勞過度的措施,也是一項延長輪胎使用壽命和提高翻新率的必要工序,輪胎調位的方法有多種,須區別具體情況進行。如果是整車換胎的,可采用“交叉循環調位法”;屬於新舊胎混裝的,一般是新胎或較好的輪胎固定裝前軸,稍舊或翻修胎固定裝後軸,隻采用左右調位,內外檔調位等辦法,同時注意改變其滾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