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出在這粗心大意上。前不久,從敵人的吳家窯據點來了個小討飯,不過十二三歲,誰也沒有想到去提防他,萬沒有料到,這小孩就是敵人派出的一個小探子。他走後不久,敵人分六路出發“掃蕩”了。那時候,要隻是部隊和少數的地方機關也好辦,隨便往哪條溝一埋伏,也能收拾他一股子,現在拖著這麼一大攤子,可就難辦了。所以我們一聽到這—情況,就決定立即轉移出去。向哪個方向轉移比較有利呢?當時隻有平魯方麵沒有得到敵情,而我們的一營當時又在平魯城單獨活動,很可能牽住了那裏的敵人,看來隻有往這個方向撤比較合適。後來的事實證明,選擇這個方向也還是對頭的。
我們是那天下午5點鍾出發的,支隊長劉華香同誌帶著二營直接從吳家馬營動身,走在前麵,擔任後衛。後來,因為擔心中途被敵人插亂,我帶兩個步兵連迅速趕到大隊的前麵,留下一個騎兵連墊後,把不能作戰的全部夾在中間。
上山梁天就黑了。摸著黑翻一道溝,到了平太村的南梁上,就什麼也看不見了。這時敵人已經趕到了。說來也怪,劉華香同誌帶的二營碰到敵人後,向我們鳴槍報警,我們竟一點也沒有聽到,以致於我們的步兵一連和敵人遭遇,就拚開了手榴彈,真糟糕,敵人插到我大隊中間,一千多非戰鬥人員——地方機關和訓練班……以及墊後的騎兵連陷進了敵人的包圍。當時,裏邊的領導同誌湊到一起研究,決定還是向原來的方向突圍,因為隻有從這個方向才可能取得外麵部隊接應,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李林同誌站起來說了一句話:“當前最要緊的是讓騎兵連把尾追的敵人牽住,不然是不容易突出去的。”經她這一提,大家才發現這問題的確嚴重,我們這些指揮部隊的人在包圍圈外,由誰來指揮這個連好呢?正當幾個幹部爭著要去的時候,李林同誌已經騎上了她那棗紅大馬,她說:“不要爭了,這個部隊我熟悉,還是由我來指揮!你們趕快把大部隊拖出去吧!說完喊了一聲”騎兵連!跟我來!就帶著部隊一陣風似的奔後麵去了。
後來,地委的幾個幹部分頭帶著大隊,集中精力衝上北梁,我帶兩個步兵連又從前麵回頭來接他們。敵人腹背受敵,招架不住,就閃開了一個口子,一千多個非戰鬥人員突出了包圍圈,沒有受到什麼損失。第二天我們會合了,劉華香同誌帶的第二營,安置好這一千多人,抽了少數幾個班去偷襲敵人的據點,主力又返回平太村,狠狠地給了敵人一頓回馬槍。
聽到這裏,我鬆了一口氣,不禁問道:“後來呢?”
“後來就粉碎了敵人的”掃蕩“。我們雖然不能全殲敵人,但殺傷總算不少。敵人很快收兵回去了。”
“我是說李林她們呢?”
“李林同誌——”
這時我才發覺,隻要一談到李林,他們就有欲言又止的意思,使我十分納悶,倒非要問個究竟不可了。他又沉默了片刻,才慢慢地說:我們沒有和李林同誌在一起,所以分開以後的情況了解得不詳細。一定要我說,我就根據聽到的說吧:
李林同誌是我們這個營的老首長,我來這個營工作的時候,她剛調工委機關去,戰士們經常談到她,有的新戰士打仗膽小,老戰士就拿她教育新戰士,說:‘嘿,二十大幾的小子,老鼠膽子,你看咱們的教導員,別看人家是個女同誌,年紀那麼輕,打起仗來誰能比?冒著煙的手榴彈,掉到跟前,她也敢拾起來再扔給敵人!她常說,敵人專打膽小的,越害怕,越挨打!不信你問問她去。’有個別的班排長脾氣暴躁,不如意了,常愛粗聲大氣的,老戰士一提意見就是:你才當了個排長,就那麼愛發脾氣,你要當了營長、教導員,還得害了氣鼓啊!你看看咱們的老教導員,人家不但說話和氣,你說全營哪個戰士的衣裳沒讓她補過?人家那種作風,你怎麼就不知道學習學習呢?反正戰士們一打比喻就要往外搬李林,弄得全營戰士不分新老,沒有一個不對李林感興趣的。所以騎兵連的戰士見她又親自指揮戰鬥了,那真是高興至極點了。她告訴部隊:他們的任務是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邊來,給大隊創造突圍條件。她決定讓騎兵連朝著與大隊相反的方向前進!在她的一聲號令之下,騎兵連就跟著她朝敵人兵力最雄厚的地方衝下去了,很快就和敵人卷在一起。
她們的處境是非常不利的。敵人已經封鎖了前麵的溝口,兩麵的山梁很陡,都被敵人搶先占據了,恰恰把他們一個連壓在溝底。他們就—個勁地順著溝底往溝口衝,梁上敵人的機槍朝著他們掃過來,李林連眼都不眨一眨,哪裏敵人多,她偏往哪裏去,左右兩支槍的子彈都打光了,就打手榴彈,趁著手榴彈炸的功夫,換了梭子又打。就這麼一邊打,一邊走,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終於接近了溝口。敵人一看不得了,唯恐他們從這裏衝出去,趕緊把別處部分兵力也集中到這裏來了,裏裏外外整整圍了四層。(大部隊突圍出去,也就是利用這個機會。)據騎兵連突圍出來的戰士們說:李林當時打得實在漂亮,雙腳站在馬蹬上,姿勢很高,敵人那麼強的火力,可就是打不到她,她一邊放開韁繩往前衝,一邊回頭舞著槍招呼部隊,‘同誌們!衝啊!’戰士們說,什麼時候也忘不了當時她那英武的帶著一點微笑的眼睛。有一個戰士說得好,當時知道李林帶著他們不顧死活地往前衝,這不單是為自己突圍出去,而是為了掩護後方機關大隊,誰都願意跟著她這麼衝,所以大夥一看到李林在前頭帶著,信心特別高,就連平時打仗以膽小著名的,這一次也表現得特別勇敢,沒有一個後縮的。雖說敵人很瘋狂,火力密得像下雨,可架不住我們戰士們騎著幾十匹戰馬嘎噠噠地衝過去。的確有一股嚇人的威力,到底讓李林他們衝出了兩層包圍圈。
這時候,他們麵前的地形比較闊了,兩邊的山梁也比較平坦了,要繼續向東衝下去,可能很快就把敵人甩開。可是李林聽得兩邊的槍聲還叫得很緊,擔心大部隊還讓纏著,不但沒往東衝,反倒調轉馬頭,又帶著隊伍回西邊去了。兩邊那些被甩開的敵人剛剛集結起來去追我們已經突圍的大隊,沒防到李林她們倒從背後向他們開火了,他們又隻得集中力量對付這一群猛虎一般的騎兵。這時李林聽到西邊的槍聲稀了,知道大隊已經脫險了,就又回轉身來招呼部隊:同誌們!衝啊!快衝出去啦!接著撥馬衝上左邊的山梁。當時她隻顧左右打槍,沒攬緊韁繩,誰料敵人撂過來一顆手榴彈,恰恰在她前麵不遠處的地方響了,馬一擺道,腰杆一斜,一把沒抓住長鬃她就被掀下了半坡,有戰士見她失了馬,當時就急下馬來扶她時,不料她厲聲喝道:‘幹什麼,快!往上衝!’戰士們不敢猶豫了,抖韁繩,又衝上去了。她獨自匍匐在地上給部隊打掩護,先幹掉前麵敵人機槍射手,又用火力封鎖住敵人的機槍位置,使戰士們利用這千鈞一發的時機,一鼓作氣地衝到山梁上頭。李林和一個腰上掛了重花的戰士,就這樣—起掉在了半坡上。直到這時,李林還在關心戰士,她爬到這個夥伴跟前看了看,知道他確實一步也爬不動了,就告訴他:敵人來了,你裝死!後來這個戰士果然用這個辦法逃了出來。
這個負重傷的戰士,身子雖然不能動彈,心裏還清楚得很。據他回來說,那時東北方已經發白,隻見她利索地脫下身上的那件軍皮大衣,把毛兒翻到外麵,攏到一個土堆後麵,就悄悄地轉移到另一個土堆後麵去了。她從這兒打上幾槍,又從那朝敵人打上幾槍,迷惑敵人。看樣子敵人以為這裏的人還不少,機槍火力一時掃向那個土堆,可連李林的毫毛也沒掃到一根。一直打到太陽老高了,敵人才鬧清,打來打去,隻不過是個李林。有些鬼子想衝上來捉活的,可是剛跑到跟前,就讓搞掉了,一共讓她搞掉六個。敵人火了,哇哩哇拉地叫著,從四麵八方都端著刺刀衝了上去。就在這個時候,卻聽不見李林的槍響了,原來李林身上隻有最後一粒子彈了。隻見李林微笑著,很快地用手拆卸著她的槍支,她身上共有三條槍,一支獵槍,兩支三號小手槍。她留了一支小手槍。把那兩支槍的零件,東扔一塊,西扔一塊,看看敵人快要接近身邊了,她呼地一下站起來,盡著嗓子放聲喊起:共產主義萬歲!敵人一愣,又哇哩哇拉地叫著,一齊向她身邊擁去,她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喉嚨,打出了最後一發子彈——
“李林就這樣犧牲了。”
“粉碎了敵人的掃蕩以後,我們找到了李林同誌的遺體,有的同誌直哭了三天三夜,下葬的時候,附近三十多裏路遠的老鄉趕來送她,直哭到天黑說什麼也不肯回去——”
我沒有想到事情的結果會這樣。這太突然了,我站立起來,心裏一陣悲痛。但是,還有什麼比中華兒女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更為崇高的呢?我想到李林如果在九泉有知,也不願我們為她悲傷的。那最後見到她的戰士不是說了嗎?她是微笑著犧牲的。她永遠活在雁北人民的心裏。那位偏關老大娘對他們的孩子講述這位女英雄的故事。三營的老戰士也會繼續用她的英雄事跡來教育新戰士。
我把軍帽戴正了,激動地問:“李林的墳墓在什麼地方?”
康莊說:“在東石湖。”
我沒有再說什麼,匆匆告別了康莊,跨上戰馬,直朝東石湖的方向奔下去了……
郭鵬:中將,湖南省醴陵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先後任班長、排長、營長、團長、師長、軍參謀長、晉綏三五九旅旅長、軍長、軍區司令員等職。
奔馳在長城內外的女英雄——李林同誌犧牲二十周年紀念
趙仲池
今年(1960年)4月26日是抗日英雄李林同誌光榮犧牲二十周年紀念日,我追憶起二十年前的往事,李林同誌對敵英勇頑強,對同誌親切關懷的鮮明形象,又曆曆出現在我眼前。今天回憶起來,更引起了我對她的無限崇敬。
“一二·九”運動以後,抗日戰爭前夜,李林同誌正在北平民國大學讀書。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侵占了我們的東北四省,並步步向察綏冀東侵略,企圖吞並全中國;國民黨賣國政府實行所謂“不抵抗政策”,我國民族危機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李林同誌生在很早以前就飽受帝國主義蹂躪的廈門,長在殖民地的荷印。從小就看到帝國主義侵略下的種種悲慘景象。及至少年回國,又碰到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這樣的侵略,她為滿腔抗日救國熱情所驅使,毅然丟棄了學校生活,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最前線。不久,她被分配到敵後的遊擊區——鬥爭十分殘酷的晉綏邊地區。在這裏,她拿起槍杆、跨上戰馬,曾經帶領一支部隊,直接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英勇的戰鬥,直到最後貢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切都表明:她不愧是黨的好戰士,中國人民的好女兒。是個名不虛傳的奔馳在長城內外的抗日女英雄。
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兩個多月,日本帝國主義已占領平津,從平綏路向西節節進犯,張家口失陷,大同危急。9月13日,我們奉中共山西省委之命,前去山西北部,即所謂“雁北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在雁門關以南的陽明堡,我們暫時停了下來,作進一步前進準備。
一天傍晚,從北麵走來了幾個人,當中還有—個女的。從他們的外表看,不像普通的農村人。問起來,才知他們是從前線回來的同誌。那個女同誌自我介紹說:“我是李林。”當時,十分引起我注意的是李林同誌。這位青年女同誌,風塵仆仆地經過漫長的旅途,可是精神還是那樣飽滿,毫無疲勞的樣子。他們原在大同工作。因大同被敵占領,隻好退出再作長遠之計。經過我們大家商量,決定把幾方麵來的力量,彙集在一起,同到晉綏邊的左雲、右玉、平魯、朔縣、偏關和綏南地區組織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另一方麵,決定讓一些有“特殊任務”的和身體不太好的同誌到太原去。我們考慮到李林是個沒有經過戰鬥鍛煉的女同誌,就勸說她不必上前方去,回到太原參加當地的抗日工作。出乎我們意外,幾次她都用充分的理由說明一定要和我們一起去打遊擊。在她堅決的要求下,我們沒有理由拒絕她了。
我們從陽明堡、雁門關出發,一路上遠遠看去,一片荒涼,看不見人煙。經過一些村莊,甚至連隻狗也看不見。人們不禁心情緊張起來。但是,李林同誌是那樣談笑自若,那樣鎮靜。
開始我們還坐著一輛破舊大轎車,後來那輛車也回雁門關去了。於是,我們這夥人,就隻好改為步行了。每一個人,都多少帶著點行裝,絕大部分人還背著槍支彈藥和其他武器、物品等。這對一些過慣城市生活,很少長途步行的人來說,倒也是一種考驗,一種鍛煉。李林同誌和我們一樣,背著她自己的一些東西,還有步槍和子彈等。大家都擔心她的身體是否挺得住。我和別的同誌幾次要她把步槍和子彈或其它雜物讓給我們背一段,但是,都被謝絕了。這樣,我們更感到這位女同誌竟有這麼大的勁頭。她不僅思想是那麼剛強,就是走起路來,也是這麼有毅力。我和我們所有的同行者,都深深地佩服她。
二
走了一天一夜路,到平魯城。這裏舊政府工作人員已經散夥,舊縣長逃走了,全城人心惶惶,情緒波動,隻有幾位由黨派去的同誌留在這裏做發動群眾工作,準備對敵鬥爭。在大敵當前、人心動蕩、舊政府人員已各自逃生的時候,我們這一批人,其中還有一位女同誌,卻從後方到前方來,這自然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
這時,城內一傳十,十傳百,短短的一會兒,人流就不斷地湧向縣政府來,竟把一個縣政府擠得鬧哄哄的。大家急切期待這一批新來者能夠告訴他們一些什麼抗日的好辦法。我們便立即在這個寬闊的縣政府的院子裏召開一個群眾大會,說明我們的來曆,也告訴大家應當怎樣辦。在群眾情緒激昂的大會上,李林同誌講了話,大家以驚奇的眼光注視著她。因為她個子小,就特地為她找來凳子,她站在凳子上,手裏還拿著她那支步槍,用那流利的口語,慷慨激昂地講演起來:“父老兄弟姐妹們,日本人欺侮到我們的家鄉來啦!咱們怎麼辦?當亡國奴嗎?不!咱們誓死不當亡國奴!現在,共產黨、八路軍來啦,來領導咱們老百姓自己起來打日本,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講到末尾,她說:“我要打日本,我還有我手裏的槍呀!”說著,她把手裏的槍舉了起來。她的話非常富有鼓動力,群眾情緒十分高漲。
從這開始,她就給平魯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裏的一些青年積極分子,踴躍地參加到人民抗日武裝隊伍和抗日救國人民團體中來。在一些婦女中,流傳著李林同誌的美談,人們把李林當作學習的榜樣,有的婦女鼓勵她的女孩子說:“看人家李林是個女的,多有出息。”青年婦女們,在她的影響下,也紛紛起來參加抗日工作。
三
在平魯住了幾天後,為了避免敵人正麵進攻,就轉到偏關。偏關在當時也已經是抗日戰爭的第一線了。舊政權的縣長,也差不多不敢在那裏呆了。那裏的群眾都知道共產黨是堅決抗日的。黨的影響在那裏逐漸擴大起來。那時,中共晉綏邊特委(後改地委)也成立了。特委用這個地方作為依托,進行組織整頓,訓練部隊和幹部,布置整個西雁北和綏南的工作。
在這裏,李林同誌是擔任著組織訓練隊伍的工作。當時,敵人的鐵蹄雖然還沒有直接踏進這塊土地,但這裏已經彌漫了戰爭的氣息。青年們激起了仇恨的怒火,紛紛要求抗日。李林同誌每天進行宣傳組織工作。在她和其它同誌的組織下,成立了抗日遊擊部隊——第八支隊。李林同誌親自為八支隊物色了營房,帶領著他們布置廚房和營房;給戰士們上課,講明抗日救國的道理,鼓舞著大家的抗日鬥誌。
在李林同誌影響之下,平魯、偏關等地的第一批女幹部開始投入工作了。李林同誌除在訓練隊伍的工作之外,又和這些女同誌籌劃著她們自己的組織。不久,偏關成立了婦女救國會,李林同誌和這些婦女骨幹朝夕相處,給她們講抗日救國的道理,說明婦女徹底解放的道理;在政治上幫助大家提高覺悟,還從生活上行動上影響大家。同誌們在她的影響下,個個情緒飽滿,積極參加抗日工作。
四
1938年3月,敵人向偏關進攻。在晉綏邊,敵我交錯的形勢已經初步形成。中共晉綏邊特委,為了便於領導全區的工作,決定留一部分力量堅持偏關的工作。首腦部分向敵後東北方向前進,深入到晉綏邊地區的中心。這一次,李林同誌帶著偏關訓練的八支隊和我們一道,暫時離開偏關到平魯。不久,部隊進行了整編,八支隊和平魯的七支隊、右玉的五支隊合並為一個營,配合著在這裏活動的八路軍主力部隊打擊敵人和漢奸。李林同誌因為曾經一再表示願意從事部隊工作,直接和敵人作戰。我們嘉許她的壯誌,答應了她的要求,分配她擔任這個營的教導員。
一個女同誌過部隊生活,又是敵我交錯地區,是有許多困難的。譬如她是南方人,不擅長騎馬,然而她從來不甘示弱,經過短期的練習,她也騎得不錯了。部隊常常是夜間行軍,有時整整走一夜,有時半夜三更,碰巧遇到村落,找個老百姓家,幾個同誌擠在一起,休息一下。生活是異常艱苦的,但她卻從來都是那樣精神飽滿,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