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高俅上任後,先把80萬禁軍教頭林衝給攆跑了。他跟林衝本來沒什麼個人恩怨,可是高俅的幹兒子高衙內看上林衝媳婦了。有個片子叫《水滸傳之英雄本色》,我記得是徐錦江、梁家輝、王祖賢演的。王祖賢演林衝的老婆,挺漂亮,高衙內就看上了,幾番調戲。林衝一看,這還了得,就要教訓高衙內。高衙內沒得手,回來就跟他爹打滾放潑的。高俅也不明白怎麼回事,就要替兒子出氣,整林衝。
然後,他找借口說聽聞林衝有一口寶刀,說想要看看,你送到我府上來吧!林衝也不知實際情況,帶著這把刀就到了高俅府上。高俅府上的侍從把他領到大廳外邊讓他等著,左等高俅不來右等高俅也不來,林衝就抱著刀進了大廳裏。進大廳裏看到中堂上掛著的那牌匾嚇壞了,上麵四個字“白虎節堂”。什麼是“白虎節堂”?相當於現在中央軍委的司令部。說白了這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你私闖這個地方那還了得,而且還帶口刀,這是要幹嗎?高俅就以這個理由把林衝拿下,然後刺配滄州。
現在高俅是害單個兒的梁山好漢,到後來是“集體陷害”。怎麼集體陷害呢?他跟朝廷說梁山泊宋江領一百零八將在這兒鬧事,我去平他。結果被梁山好漢設計給抓上山了。宋江說,我們抓住這麼大官了,咱別動他,讓他做引見人,把他放了,表示我們忠心不負朝廷,希望朝廷能招安。當時把高俅嚇得,就怕給他宰了。林衝那邊拿刀就往進衝,被人攔下來了。然後高俅說什麼宋義士,林教頭對我有氣,我不怪罪他,日後我當麵謝罪,不過招安大事事關重大,刻不容緩,還是容我早些下山吧。就這麼他們把高俅放了,高俅也答應向皇帝彙報並促成招安的事。回去,高俅就琢磨這事兒,然後給宋徽宗提了個建議,說可以招安宋江,然後讓宋江帶人打方臘。
宋江在山東,方臘在浙江,就現在杭州這邊。讓宋江打方臘,第一個顯示朝廷信任宋江;第二個讓他們兩虎相爭,以盜製盜。最好互相都滅了才好呢。就這樣,宋江下山來受招安,然後帶著兵打方臘去了。《水滸傳》裏寫征方臘損兵折將,梁山泊好漢折損大半,梁山泊經過那一次征討後元氣大傷,想再恢複鼎盛已不可能了。但是不管怎麼樣,打勝仗回來了,封官的封官,封地的封地。高俅很嫉妒,開始使壞。他先把盧俊義從廬州招回來,賜給他酒喝,這酒裏有慢性毒藥,說白了就是有水銀,結果盧俊義回去的時候,慢性毒藥發作,落水而死。然後高俅又派人到楚州賜給宋江毒酒。宋江喝完感覺不對勁兒,但是宋江覺得不能反朝廷。他怕死之後李逵造反,就把李逵招來。李逵也喝了藥酒,一塊兒死了。這時候吳用、花榮知道信兒趕回來了,追隨宋江而去。
就這樣,高俅不僅把梁山好漢拆幫分散,最後還害得他們英年早逝。有一件事很多人不理解,宋江他們一死,高俅突然提出來要給宋江建廟堂、祠堂,讓人永遠拜他去。有人說高俅這麼壞怎麼能幹這事呢?第一個,收買民心,你看是我提議這事的,不是我害宋江的,別找我,不是我害他的,我對他好著呢。第二個,他害了這些人他心裏能安嗎?說白了,他天天做夢都做噩夢。所以立一個廟,給宋江燒香,鬼魂不要來找我索命,這高俅在求自保。上麵這些都是《水滸傳》中高俅的事跡和形象。
當然,《水滸傳》畢竟是小說,不足為信。真實的高俅雖然貪汙受賄、導致禁軍糜爛,作戰不力,但也絕對不像《水滸傳》裏說得那樣不堪。其實,當時大宋積弊已深,“冗官”、“冗兵”、“冗費”已經成為大宋朝的心病,軍隊戰鬥力低下,邊軍作戰少有勝績。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不懂軍事的高俅,不可能使禁軍的戰鬥力有多少起色。
再者,高俅這個人為人還算不錯,對於對自己有恩的人比較懂得感恩,很念舊情。根據曆史記載,在蔡京等人殘酷迫害蘇軾的時候,高俅對蘇軾及其家屬頗為照顧,據說他“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稱道。
此外,在曆史上,平定宋江起義的是名將張叔夜,跟高俅扯不上什麼關係。而且,高俅跟蔡京、童貫這些人並不是一夥的,更沒有什麼狼狽為奸之舉。高俅這個人也很懂得進退,沒有參與宋徽宗和宋欽宗之間的權力鬥爭,所以,最後在童貫、梁師成等人被欽宗下旨處死時,高俅並未受到牽連。靖康元年(1126年),高俅因病去世。所以,縱觀高俅的一生,至少在史書上來看,他並沒有什麼著名的惡行。
有的人說施耐庵寫的這個《水滸傳》不好——隻反貪官不反皇帝,隻說高俅、童貫這些人的壞話,那皇上呢?其實各位有所不知,施耐庵生在封建社會,哪敢隨便提筆罵皇上?隻能曲筆通過說高俅他們來影射皇帝。大家不妨仔細琢磨琢磨昏君和貪官、奸臣的關係,這個世上如果沒有昏君,哪來的貪官,哪來的奸臣?所以你要說高俅怎麼怎麼不對,根本原因在誰哪兒?還在宋徽宗身上。
奸臣之首:秦檜
說到奸臣,恐怕大多數人腦海裏會先想到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秦檜。為什麼呢?當年劉蘭芳老師播講的評書《嶽飛傳》,實在是深入人心。幾乎全國上下的老百姓,都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自古以來的奸臣之首就是秦檜,這都是從《嶽飛傳》裏得出來的。
在評書中,秦檜被金國人給抓去了,完了之後,金國人給他榮華富貴,又把他放回來,他就當金兀術這些人的奸細。回到南宋之後,就給金國人服務。本來嶽飛都要直搗黃龍府,把徽、欽二帝給接回來了,這時候秦檜謠言蠱惑宋高宗趙構,十二道金牌把嶽飛追回來。然後,沒什麼罪名可安,就加上“莫須有”三個字,結果就把嶽飛弄死在風波亭了。反正我小時候聽這段評書,聽到嶽飛死的時候都哭了,恨透了秦檜這廝。其實帶有這種樸素感情的老百姓不少。後來我到杭州,發現杭州有種食品叫“蔥包燴”,油條和小蔥裹在春餅內,在鐵鍋上壓烤或油炸至春餅脆黃,配上甜麵醬和辣醬一起吃,也叫“油炸檜”。還有人說油條不是象征秦檜,什麼是呢?麻花,為什麼說麻花是秦檜呢?你看麻花跟兩股繩擰著似的,這一股是秦檜,那一股是王氏。這兩口子算遺臭萬年了,弄到一塊下油鍋炸了吧!
可見民間對秦檜是一句好話都沒有。你隻要一提秦檜,敗類、奸細、奸臣,遺臭萬年,沒一個好詞。你到杭州嶽廟看看,門口一副對聯,上聯叫“正邪自古同冰炭”,下聯叫“毀譽於今辨偽真”。意思嶽飛和秦檜這些奸臣,勢不兩立。裏麵還有一副對子,上聯叫“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聯叫“白鐵無辜鑄佞臣”。裏邊有秦檜兩口子的銅像,跪在嶽飛雕像跟前,所有遊人走到這兒都吐一口痰,吐到秦檜和王氏的身上,表達對這兩口子的憎惡。民間有人說,你看這個小雞的腦子長得像什麼呢?像一個人跪到那兒,這就是秦檜。說當年嶽飛死以後,嶽飛有一個把兄弟叫施全,刺殺秦檜沒成功,但把秦檜嚇得半死,沒地方跑了,跑到這雞腦子裏邊去了。於是,秦檜就成了那麼個小人了。所以你看,老百姓養雞的時候哄雞,說“施、施”,意思就是施全的施。一說這“施”,雞一聽嚇壞了,這是要刺殺它,趕緊就跑了。
這些民間傳說雖然無根無據,可是表達了老百姓的一種憎恨。那麼曆史上這個秦檜,到底是個什麼形象?
跟大家說,“奸臣”二字他是被扣定了,跑不了了。誣陷嶽飛,直至殺害嶽飛,是秦檜在曆史上不可磨滅的一個罪證,誰也不能從這點上給秦檜開脫。但是說秦檜給金國當奸細,有什麼下作、無恥之類的行為,這是夾雜著我們個人的情緒的。
首先要說一點,秦檜這個人是個很有才學的人。怎麼有才學呢?有人在報社、出版社工作過,應該知道在我們運用的字體裏邊,有一種字體叫宋體。這宋體字是誰發明的呢?就是秦檜發明的。你看有不少字體,都有名號,比方說顏體字、柳體字,都是以發明人的姓氏命名的,唯獨這宋體字是以朝代命名的。它其實是秦檜發明的,應該叫“秦體字”,可是後人太恨他了,不肯把這個字體發明權歸他。既然它是南宋時期出現的,人們決定那就叫宋體字吧。秦檜有能耐,25歲的時候,他就考上了狀元,之後給他任命的官叫太學學正。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督導員。到了宋徽宗末年,秦檜任禦史中丞。
這時候金兵打過來了。我們知道在1127年,金滅了北宋,攻陷了東京汴梁城,把徽、欽二帝都給擄走了。秦檜當時作為朝臣,也被金國人給抓走當俘虜了。那能好得了嗎?你屬於“亡國奴”啊。秦檜跟他老婆王氏,被分配給金國當官的做奴隸。反正什麼髒活兒、累活兒都得幹,兩口子在那兒吃了不少苦。可是我們說這個金國人,也愛惜人才。當時金國有個大官,管理他們這幫奴隸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秦檜原先是北宋的狀元,確實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說,這樣吧,你別幹粗活兒了。你伺候一個大官兒去,你給他抄抄寫寫,你兩口子都去。這大官叫什麼呢?叫完顏撻懶,這是金國一個大官。就不讓他幹粗活兒了。就這樣,秦檜兩口子到了完顏撻懶府上給抄抄寫寫。而那個時候,正是嶽飛跟金兀術開仗的時候。當時這個金兵吃了嶽飛不少虧,也死了不少人。所以,有的從前線回來的金兵就恨漢人,看著秦檜就不順眼,經常找他麻煩。有的當兵的回來,看秦檜老婆王氏長得漂亮,還想非禮她。有一回把秦檜惹急了,就把一個金兵殺了。這不惹了禍了嗎?秦檜半夜帶著老婆就跑了。跑著跑著跑到南宋地界去了,到了杭州。他是前朝的狀元,不少人都知道他。宋高宗趙構當時偏安於杭州這地兒,正想著身邊沒人輔佐,一看他來了,太好了,此後重用秦檜。
有人說,這不對呀,你怎麼知道他那頭殺了人?或許是他自己編的,要麼這是金國那邊故意安排的,說放你回去可以,你得給我們當奸細。其實,這段曆史晦暗不明,在當時也有頗多爭議。不過當時金國的長遠目標也是想暫時跟南宋劃江而治,不是說馬上就要打過去。如果他真想讓秦檜過去做奸細的話,這著棋就要埋得非常“陰”。而且從秦檜來講,他本身是大宋的人,你把他放回去,你怎麼知道他能為金國效力呢?這個在邏輯上是很難說得通的。所以我感覺,從正常的角度來講,秦檜並不一定是金國派來的奸細。
有人說那他不是金國派來的奸細,怎麼把嶽飛弄死了,南宋讓他禍害成那樣?我認為這是秦檜“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怎麼叫自我保護手段?首先,不能把害死嶽飛的罪過,都推到秦檜身上。我認為害死嶽飛,最主要是宋高宗趙構。秦檜充其量就是個幫凶。為什麼呢?
我們說嶽飛能耐大,經常打勝仗。當時嶽飛打勝仗,他有一個目的,叫“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就是我要一直打到金兵老巢去,要把徽、欽二帝迎回來。因為國君讓人擄走了,多恥辱啊!可是大家想沒想過,徽、欽二帝回來了,宋高宗趙構往哪兒擺?他還能當皇上嗎?那不得讓位給徽、欽二帝其中一個。宋高宗趙構好不容易當上了皇上,他能把這皇位讓出去嗎?因此嶽飛越是有能耐,越是能打勝仗,這高宗越是害怕。高宗不想什麼收複失地,直搗黃龍,隻想著在臨安好好當皇上。所以嶽飛這麼幹,等於直接威脅到他的利益。
再者,當時南宋國力非常弱。嶽飛要打仗——說白了嶽飛也好打仗,就跟巴頓將軍似的——他這麼不停地打仗,會使南宋虛弱的國力更加虛弱。所以從曆史角度來說,想打敗金國恐怕是個持久戰。那麼嶽飛這麼長年累月地打仗,即使最後能夠搗到金國那兒去,南宋的國力會是什麼樣的?這都很難講。當然最主要的是,嶽飛要把徽、欽二帝迎回來。這一點直接戳到宋高宗趙構的肺管子上,趙構不幹。
與此同時,在這條既得利益的船上,秦檜跟他站在一塊兒了。為什麼呢?秦檜是當朝宰相,得高宗寵愛,如果換皇上的話,他這權勢可能就沒了,所以他也不願意徽、欽二帝回來。另外,秦檜是文官,又在金國那邊當過俘虜,了解那邊情況,如果兩國議和的話,他是最佳的談判代表。如果兩國打仗,那不用說,嶽飛能耐最大。所以,要是打仗,嶽飛厲害;要是談和,秦檜厲害。從這角度來講,如果嶽飛要打仗,那還談什麼和了?所以,秦檜跟嶽飛在利益上,存在著尖銳的衝突。
當然,有這種尖銳衝突,他也不應該害死嶽飛,嶽飛畢竟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這隻能說秦檜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心黑。但是他一開始是出於個人利益角度考慮。我們推斷,這真不是因為他是什麼金國的奸細。有人說他賣國求榮。怎麼賣國怎麼求榮?他能“榮”到哪兒去?他大家想想,他已經是南宋的宰相了,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他再賣主求榮求到哪兒去?不可能當南宋皇帝,也不可能到金國去當皇上去。所以他這一係列舉動,不是賣國求榮,不是想自己更進一步,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眼前利益不受損害。
所以他出了毒計,用12道金牌把嶽飛追回來,害死在風波亭。當然我們說像嶽飛這樣的,朝廷依仗為棟梁的,不可能因秦檜一句話就被拉下馬。這必是高宗點了頭。有的人說,貪官不好、奸臣不好,其實那根本原因都在昏君那兒呢——沒有昏君哪來的奸臣呀?
在那個曆史階段,他做這種選擇,有他自己的利益考量。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絕對的大壞蛋。我們隻要從利益兩個字來解析奸臣的價值取向,好多事情都能說明白。
而且我們看,後來秦檜跟高宗皇帝之間的關係也就是那麼回事。在一條利益的大船上,互相利用,到了一定階段之後,這種利益關係也會出現分化。因為秦檜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能夠子子孫孫傳下去,確實是貪贓枉法、任人唯親。他把他兒子秦熺提成樞密院事,地位僅次於秦檜。說白了他管行政,他兒子管軍事,把朝廷的權力都給包了。那時間長了,高宗皇帝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如果這樣,那我不是讓人捏住了嗎?過去說惡人有惡報,秦檜有惡報嗎?他真是壽終正寢的。臨死之前,這秦檜就想,我死之後高宗趙構不知道會對我家人如何。他托病不出的時候,高宗趙構來看他。這時候,秦檜就告訴自己的兒子,你出去給趙構跪下,你問他點事,怎麼著怎麼著。秦熺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