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風信子(1 / 1)

風信子又名西洋水仙,為百合科風信子屬植物。風信子花序端莊,色彩絢麗,在光潔鮮嫩的綠葉襯托下,恬靜典雅,是早春開花的著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種類。

形態特征:

風信子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有膜質外皮。株高15~25厘米。鱗式球形,葉片基生,油綠肥厚呈較寬帶形。頂生總狀花序由數朵小花組成,小花呈反卷嗽叭形,花瓣6枚,花的質地較厚;花期長,2~4月,單枝花可開放20餘天,花色偏冷色調,有粉紅、紫、白、淡藍、深藍色,有香味。蒴果。栽培品種多,有大、小花,單重瓣之分,豐富多采。

產地及分布:

風信子原產東南歐、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一帶。

風信子在歐洲最早栽培,1596年英國已將風信子用於庭園栽培。18世紀開始在歐洲已廣泛栽培,並已進行育種。至今,荷蘭、法國、英國和德國將風信子的生產推向產業化。其中荷蘭生產量最大,1995年風信子盆花的產值為1220萬美元,列荷蘭盆花生產的第十九位。荷蘭的菲托諾瓦(Phytonova)公司是風信子育種、生產和貿易的主要基地。

至今,風信子已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需求量逐年上升。

我國栽培風信子始於19世紀末,主要在沿海的大城市,栽培不普遍。20世紀50年代開始,各地植物園和公園才有少量栽培,用於花壇觀賞。直到80年代以後,風信子才在全國各地有較大的發展,廣泛用於春季花卉展覽和盆栽銷售。至今,栽培風信子已開始進入家庭和公共場所的室內點綴和擺放,需求量逐年增加。

風信子繁殖及栽培:

風信子繁殖以分球為主。秋季栽植前獎母球周圍自然分生的子球分離,另行栽植。但分球不宜在采切後立即進行,以免分離後留下的傷口於夏季貯藏時腐爛。對於自然分生子球少的品種可行人工切割處理:即8月份晴天時將鱗莖基部切割或放射形或十字形切口,深約1厘米,切口處可敷硫磺粉以防腐爛,將鱗莖倒置太陽下吹曬1小時~2小時,然後平攤室內吹幹,以後在鱗莖切分部分可發生許多子球,秋季便可分栽。分植鱗莖。在6月中下旬葉枯黃以後,將鱗莖掘起貯藏在陰涼通風室內。於秋季10月可露地或9月上盆分球栽埴。花謝以後,可及時剪除殘花,以蓄積養分養球。

生長習性:

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秋冬生根,早春萌發新芽,3月開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鳳信子在生長過程中,鱗莖在2~6℃低溫時根係生長最好。芽萌動適溫為5~10℃,葉片生長適溫為10~12℃,現蕾開花期以15~18℃最有利。鱗莖的貯藏溫度為20~28℃,最適為25℃,對花芽分化最為理想。

常見品種:

花粉紅色的安娜 瑪麗早花種,德比夫人中花種,馬科尼晚花種,粉珍珠早花種,軟糖和粉皇後晚花種。

花紅色的阿姆斯特丹和簡 博斯極早花種。

花白色的卡內基晚花種,英諾森塞早花種,白珍珠早花種。

花藍色的大西洋,巨藍大花、早花種,藍衣晚花種,藍星和彩藍早花種。

花深藍色的瑪麗晚花種,奧斯塔雷早花種。

花紫色的紫晶晚花種,安娜 利薩早花種和紫珍珠。

花橙色的吉普賽女王。花黃色的哈萊姆城晚花種。

盆栽方法:

(1)花盆選擇。最好選用盆底有口的花盆以便排水。

(2)土壤選擇。用有幾種pH值為6-7的土壤或混合物可做為盆栽土使用。

(3)種植。種植時可將盆中填充滿土,將種球壓入土裏。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生根時的反作用力的結果,風信子會被頂出土壤。在種植季節末期需要在這方麵做更多的工作,為避免在生根室發生類似問題。可在種球頂部壓一層粗沙(最少3厘米)或蓋一層泡沫塑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