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金盞菊(1 / 1)

金盞菊又名金盞花,為菊科金盞菊屬植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在幹旱、疏鬆肥沃的堿性土中良好生長,耐瘠薄,常用於花壇擺花。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金盞花、黃金盞、長生菊、常春花、金盞。原產歐洲南部,世界各地栽培甚廣。是春季花壇的主要美化材料,也可作早春盆花或切花。全草可入藥,有祛熱、止咳和通便之功效。金盞菊株高30~60cm,為二年生草本,全株被白色茸毛。單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全緣,基生葉有柄,上部葉基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形大,4~6cm,舌狀花一輪,或多輪平展,金黃或桔黃色,筒狀花,黃色或褐色,花期12~6月,盛花期3~6月。瘦果,呈船形,爪形,果熟期5~7月。

生長習性:

喜陽光充足環境,適應性較強,能耐-9℃低溫,怕炎熱天氣。不擇土壤,以疏鬆、肥沃、微酸性土壤最好,能自播。金盞菊的適應性很強,生長快,較耐寒,不擇土壤。能耐瘠薄幹旱土壤及陰涼環境,在陽光充足及肥沃地帶生長良好。

地理分布:

金盞菊原產歐洲,英國的湯普森 摩根公司和以色列的丹齊傑花卉公司在金盞菊的育種和生產方麵聞名於歐洲,它們選育的新品種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

品種分類:

株高30厘米,花朵緊湊,花徑5~7厘米,花色有黃、杏黃、橙等。吉坦納節日,株高25~30厘米,早花種,花重瓣,花徑5厘米,花色有黃、橙和雙色等。卡布勞納係列,株高50厘米,大花種,花色有金黃、橙、檸檬黃、杏黃等,具有深色花心,其中1998年新品種米檸檬卡布勞納,米色舌狀花,花心檸檬黃色。紅頂,株高40~45厘米,花重瓣,花徑6厘米,花色有紅、黃和紅/黃雙色,每朵舌狀花頂端呈紅色。寶石係列,株高30厘米,花重瓣,花徑6~7厘米,花色有檸檬黃、金黃。其中矮寶石更為著名。另外,聖日吉它,極矮生種,花大,重瓣,花徑8~10厘米。祥瑞,極矮生種,分枝性強,花大,重瓣,花徑7~8厘米。還有檸檬皇後和橙王等。

繁殖培育:

常用擂種繁殖。9月秋播,播後7天發芽,長江流域也可春播,但春播苗不如秋播苗生長健壯。也可用扡插繁殖。金盞菊主要用播種繁殖。常以秋播或早春溫室播種,每克種子100~125粒,發芽適溫為20~22℃,盆播土壤需消毒,播後覆土3毫米,約7~10天發芽。種子發芽率在80%~85%,種子發芽有效期為2~3年。

幼苗具3~4片真葉時移栽、5~6片真葉時進行摘心,可促使分枝。金盞菊為自花授粉植物,如肥料不足,花朵明顯受小退化。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保持土壤濕潤。花期不留種者,將凋謝的花朵剪除,可延長觀花期。如留種,選擇花大色豔、純正的植株,進行隔離保護,防止品種同雜交串種。

病蟲害防治:

常有蚜蟲和紅蜘蛛危害,蚜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酒,紅蜘蛛用40三氯殺瞞醇1000倍陪液噴殺,有枯萎病、霜黴病危害時,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酒防治。

應用價值:

金盞菊植株矮生、密集,花色有淡黃、橙紅、黃等,鮮豔奪目,是早春園林中常見的草本花卉,適用於中心廣場、花壇、花帶布置,也可作為草坪的邊花卉或盆栽觀賞。長梗大話品種了用於切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