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鬱金香(1 / 2)

鬱金香的名字來自於拉丁文的"dulband"或"turban"。"turban"意指穆斯林的頭巾。之所以這麼起名字是因為它們的球狀花骨朵看起來象是穆斯林教徒戴的頭巾。鬱金香最初產自地中海,1554年從土耳其引入歐洲。從此馬上風行起來,到了17世紀成了荷蘭瘋狂金融投機商們競相追逐的目標。1637年,荷蘭的鬱金香市場崩潰了。最後政府介入阻止了進一步的投機。在瘋狂投機時期,金融市場上的鬱金香數量超出了實際種植的數量。而今,鬱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個角落種植,它代表著優美和雅致。

鬱金香原產中亞及周圍地區,即我國“天山上的紅花”。在花卉的天地裏,鬱金香堪稱為大名鼎鼎的洋花。它的確切起源已難於考證。但現時多認為源錫蘭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至1863年傳至荷蘭。嗨,好家夥。熱愛奇花異卉的荷蘭人一下子把鬱金香捧上了天。他們對它那種美妙的酒杯形花朵竟如癡如醉。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扁圓錐形或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莖葉光滑具白粉。葉出,3~5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基生者2~3枚,較寬大,莖生者1~2枚。花莖高6~10厘米,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林狀,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長35~55厘米;花單生,直立,長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鮮黃色或紫紅色,具黃色條紋和斑點:雄蕊6,離生,花藥長0.7~1.3厘米,基部著生,花絲基部寬闊;雌蕊長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鍾型、漏鬥型、百合花型等,有單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紅、洋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複色。花期一般為3~5月,有早、中、晚之別。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

品種介紹:

鬱金香屬於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經過園藝家長期的雜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擁有8000多個品種。它色彩豔麗,變化多端,以紅、黃、紫色最受人們歡迎。但開黑色花的鬱金香,卻被視為稀世奇珍。

19世紀,法國作家大仲馬所寫的傳奇小說《黑鬱金香》,讚美這種花“豔麗得叫人睜不開眼睛,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其實,純黑的花是沒有的。黑鬱金香所開的黑花,並不是真正的黑色,它有如黑玫瑰一樣,倒是紅到發紫的暗紫色罷了。這些黑花大都是通過人工雜交培育出來的雜種。諸如荷蘭所產的“黛顏寡婦”、“絕代佳麗”、“黑人皇後”等品種所開的花都不是純黑的。

近據國外報道,有一種真正黑色的品種開始問世。但香港花界人士說眼下尚在尋尋覓覓、祈祈盼盼之中。可惜我國的民情不喜歡用黑花過年,故再新再奇也不易使人解開腰包。在國外因洋人喜歡插花,而鬱金香的花柄長達四、五十厘米,我國大多用作盆花,那就顯得花高葉矮,有點像跳芭蕾舞的味兒了。如果能加以矮化處理,恐怕會更加秀麗。

生長習性:

鬱金香因喜歡在冷涼的氣候生長,花期又隻有10天左右,除了北方之外嶺南各地難以繁殖種頭,每年總得依靠百口。按照它的習性要經曆一段冷藏的刺激才能誘發花芽分化。鬱金香原產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帶,形成了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幹熱的特點。喜溫暖、濕潤,夏季涼爽、稍幹燥的環境。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地理分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