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瓜葉菊(2 / 2)

病蟲害:

白粉病,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嚴重時可危害葉柄、嫩莖、花蕾上。發病初期葉麵病斑不明顯,後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淺黃色斑塊,並覆蓋一層白色粉狀物;環境適宜,病斑迅速擴大,連接成邊緣不清晰的大片白色粉斑,甚至覆蓋全葉。嚴重感病的植株,葉片和嫩梢扭曲或卷縮、萎蔫,新稍生長停止,甚至矮化,發育不良,花朵變小,且提早凋謝。病害發展後期,後期白色粉層變為灰白色或灰色,偶爾可見黑色小點。瓜葉菊白粉病時由二孢白粉病引進的。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通過氣流、水珠飛濺傳播。

病蟲防治:

(1)強栽培管理,生長期間合理施肥,農家肥要充分腐熟,氮肥不宜施用過多,施用少量硼酸、高錳酸鉀等可以減輕發病,保持環境的通風性,保持盆土濕潤但不積水;發現病葉及時摘除並銷毀。

(2)藥物防治,發病初期可以用25%的粉鏽寧2000~3000倍噴灑,每3周一次,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255的多菌靈500倍等,每10天一次噴灑一次。葉斑病:瓜葉菊葉斑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有褐斑病和輪斑病兩種。葉斑病又名黑斑病,首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生。感病初期葉麵出現水漬狀小點,隨後擴大為圓形病斑,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具同心輪紋,病斑多在葉脈之間(後期病斑中央可能會成為破孔),可以相互融合致使葉片變褐並逐漸死亡。褐斑病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1~2毫米小斑點,逐漸擴大為褐色的圓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央穿呢感灰褐色至灰白色,其上有黑色細小顆粒,病斑連接成片後導致葉片發黃枯萎。黑斑病和褐斑病均有半知菌類的真菌引起,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借水滴噴濺和氣流傳播。防治:改善栽培環境,使之通風、透光、濕度適宜,避免擺放過於集中,株行距過小、過,基質積水,空氣濕度過大。及時清除病株、病葉。藥物防治,可以選用50%的克菌丹400~500倍,或50%的多菌靈800倍,或80%的代森錳鋅500倍,每周噴灑一次。灰黴病:參照報春花灰黴病。花葉病,參照溫室鳳仙花葉病。

花文化:

原產非洲北部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1777年馬鬆(Masson)將其傳至英國。1880年托馬斯勞德夫人將其育成重瓣品種。在歐洲育出了藍紫色舌狀花的單瓣品種。1921年瑞士育出多花型品種。目前國內外對界限分明的二色舌狀花類品種甚為酷愛。瓜葉菊中具有其他花卉中少有的藍色品種。栽培簡單,花期長,人工可調節延長花期,為幾大節日花卉布置的上好材料,還可用作切花,紮製花籃、花圈、共束等。采用多色品種布置花壇,宛如繁花似錦的地毯一樣。因此長期以來,一直備受人們的喜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