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學名:Lycium chinense)是茄科枸杞屬的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國內外均有分布。枸杞全身是寶,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春采枸杞葉,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長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嫩葉亦稱枸杞頭,可食用或作枸杞茶。現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 抗脂肪肝作用,並能抗動脈粥樣硬化。此外,枸杞還可用園林作綠籬栽植、樹樁盆栽以及用作水土保持的灌木等。
生態習性
喜光,稍耐蔭,喜幹燥涼爽氣候,較耐寒,適應性強,耐幹旱、耐堿性土壤,喜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忌粘質土及低濕環境。
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達2米。多分枝,枝細長,拱形,有條棱,常有刺。單葉互生或簇生,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先端尖銳或帶鈍形,表麵淡綠色。花紫色,漏鬥狀,花冠5裂,裂片長於筒部,有緣毛,花萼3~5裂,花單生或簇生葉腋。漿果卵形或長圓形,深紅色或橘紅色。
地理分布
分布全國各地,主產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四川、雲南、福建等省。日本、朝鮮、歐洲及北美也有分布。
繁殖培育
播種、扡插繁殖均可。
種子繁殖。可選用優良品種,以采果大、色鮮豔、無病蟲斑的成熟果實,夏季采摘後,用30-60℃溫水浸泡,搓揉種子,洗淨,晾幹備用。在播種前用濕沙(1:3)攔勻,置20℃室溫下催芽,待有30%種子露白時或用清水浸泡種子一晝夜,再行播種。春、夏、秋季均可播種,以春播為主。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40cm開溝條播,深1.5-3cm,覆土1-3cm,幼苗出土後,要根據土壤墒情,注意灌水。苗高1.5-3cm,鬆土除草1次,以後每隔20-30d鬆土除草1次。苗高6-9cm,時定苗,株距12-15cm,每1hm2留苗15萬-18萬株。結合灌水在5.6.7月追肥肥3次,為保證苗木生長,應及時去除幼株離地40cm,部位生長的側芽,苗高60cm時應行摘心,以加速主幹和上部側枝生長,當根粗0.7cm時,可出圃移栽。
扡插繁殖。在優良母株上,采粗0.3cm,以上的已木質化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8-20cm長的插穗,紮成小捆豎在盆中用100×10-6α-萘乙酸浸泡2-3h,然後扡插,按株距6-10cm斜插在溝內,真土踏實。
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