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又叫洋莓、地莓、地果、鳳梨、紅莓等,在園藝上屬漿果類果樹,原產歐洲,本世紀初傳入我國而風靡華夏。草莓外觀呈心形,其色鮮豔粉紅,果肉多汁,酸甜適口,芳香宜人,營養豐富,故有“水果皇後”之美譽。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草本。有匍匐枝,複葉,小葉3片,橢圓形。初夏開花,聚傘花序,花白色或略帶紅色。花托增大變為肉質,瘦果夏季成熟,集生花托上,合成紅色漿果狀體。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壯,密集成叢,高5-25cm。莖密被黃棕色柔毛,幾與葉等長。葉三出;葉柄長4-18cm,密被黃棕色絹狀柔毛;小葉具短柄;小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cm,寬0.8-3cm,先端圓鈍,頂生小葉基部楔形,側生小葉基部偏斜,邊緣具缺刻狀鋸齒,鋸齒頂端急尖或圓鈍,上麵深綠色,被疏柔毛,下麵淡綠色,被黃棕色絹狀柔毛,沿葉脈上毛長而密。聚傘花序1-6朵;花序下部具一或三出有柄的小葉;花梗被開展的黃色絹狀柔毛;花兩性,直徑1-2cm,萼片卵狀披針形,比副萼片寬或近相等,副萼片披針形,全緣或2裂,果時增大;花瓣5,圓形,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枚,不等長。聚合果圓形,白色、淡白黃色或紅色,宿存萼片直立,緊貼果實;瘦果卵形、光滑。花期4-7月,果期6-8月。
營養價值:
南洋一帶,我們都習慣把山竹稱為“水果之後”,其實在水果王國裏,可以稱後的還包括草莓。形如雞心,紅似瑪瑙的草莓,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而被人們冠上“水果王後”的稱號。
1. 草莓中所含的胡蘿卜素是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作用。
2. 草莓對胃腸道和貧血均有一定的滋補調理作用。
3. 草莓除可以預防壞血病外,對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也有較好的療效。
4. 草莓是鞣酸含量豐富的植物,在體內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學物質的吸收,具有防癌作用。
5. 草莓中含有天冬氨酸,可以自然平和的清除體內的重金屬離子。草莓色澤鮮豔,果實柔軟多汁,香味濃鬱,甜酸適口,營養豐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它屬於高檔水果。
醫用價值:
中醫學認為,草莓性味甘酸、涼。能潤肺生津、健脾和胃、補血益氣、涼血解毒,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壞血病、結腸癌等疾病有輔助療效。
用500克草莓,加入少許白糖和100毫升冷凍汽水,攪成汁飲用,據說對去除麵皰有效。
草莓富含氨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果膠、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煙酸及礦物質鈣、鎂、磷、鐵等,這些營養素對生長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對老人、兒童大有裨益。國外學者研究發現,草莓中的有效成分,可抑製癌腫的生長。每百克草莓含維生素C50-100毫克,比蘋果、葡萄高10倍以上。科學研究業已證實,維生素C能消除細胞間的鬆馳與緊張狀態,使腦細胞結構堅固,皮膚細膩有彈性,對腦和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飯後吃一些草莓,可分解食物脂肪,有利消化。
草莓的食法比較多,常見的是將草莓衝洗幹淨,直接食用,或將洗淨的草莓拌以白糖或甜牛奶食用,風味獨特,別具一格。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草莓已製成各種果醬、果凍、果脯、糖水罐頭、果汁等,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草莓入藥亦堪稱上品,中醫認為,草莓性味甘、涼,入脾、胃、肺經,有潤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腫,解熱祛暑之功,適用於肺熱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熱煩渴等。草莓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以外,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草莓中含有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預防痔瘡、腸癌的發生。草莓中含有的胺類物質,對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
選擇與購買:
選購草莓,以色澤鮮亮、有光澤、顆粒大、清香濃鬱者為佳。食用前必須洗淨、消毒。首先是摘掉葉子,用水衝洗,隨後放入清潔的容器內,將高錳酸鉀按1∶5000的比例稀釋,將草莓放入消毒液中浸泡5至10分鍾,也可用食鹽溶液取代,最後再用涼開水浸泡1至2分鍾後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