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一天晚上,方啟明還在床上和妻子小聲嘀咕:“這是治標不治本哪。我們當父母的,完全不知道孩子心裏想的什麼,就算一時看著好了,以後再重複,難道我們還非得再找個外人來才行?”
周潔無可奈何地說:“沒辦法,問英子英子不說,問米朵米朵也不說。兩人嘴緊得很。”
“那更說明不對頭。”方啟明斷然說:“肯定有什麼問題在裏麵。”
周潔說:“那還用你說?現在的問題是女兒不信任咱們,有問題我們也查不到啊。”
方啟明不以為然:“哼,我就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有什麼心事兒,當父母的倒摸不清楚?不行,這事兒還得我們自己來解決。”
“說的那麼容易,英子十五歲了,不是三歲小孩子那麼好哄的了。”
方啟明哼了一聲,湊到妻子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周潔有些不安地問:“這樣行嗎?英子本來就……”
方啟明態度很堅決:“你就知道慣孩子,我看她就是太嬌氣了,一點兒心理承受能力也沒有。現在社會那麼複雜,以後進入社會了,這麼脆弱怎麼能適應?明天,等她上學走了,我們好好查一查。”
方啟明的計劃在次日得到了實現。當這天傍晚,方英明顯流露出愉快情緒回到家時,她不知道父母已經在白天她上學的時間裏,把她的臥室全部翻了個遍,包括床底下那個放小玩意兒的百寶箱。方啟明原本指望翻出一本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女兒心事的日記本,結果倒是有一本,可惜一看就知道,那些日記,隻是方英出於從小養成的練筆習慣,隨便寫些和真正情緒無關的事情。
那個高倍望遠鏡也被發現了。夫妻兩人拿著望遠鏡琢磨了半天,從它的材料、做工和沉甸甸的份量推斷,這個東西並非小孩子玩的便宜玩具。可以肯定的是,方啟明和周潔都沒給女兒買過這個東西,並且他們家也從未從別人那兒,接受過這樣禮物。那麼,它隻能是方英自己買的。
方啟明夫婦收入中上,沒有什麼經濟負擔,隻有方英這麼一個獨生女,生活還算不錯。雖然夫妻兩人都奉行嚴格教育的原則,不過在經濟上,對方英還是比較寬鬆,每個月都會固定給她一些零用錢,雖然不多,但方英從小不喜歡亂花錢,這些零用錢大都月複一月積攢了下來,再加上逢年過節收到的壓歲錢,方英手裏有一筆不小的存款,可以由她自主支配。買這麼一個望遠鏡,估計不會有什麼問題。
可是……
雖然並沒有真正弄清這個望遠鏡的用途,但方英的父母還是不由感到幾分恐懼,他們仿佛隱隱感到某種危險的存在。有時候,模糊的危險比明確的危險更令人害怕,其中的道理類似於“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方啟明畢竟是一家之長,很快代替妻子拿定了主意,決心要把這件事兒弄個水落石出。在他著手開始準備實施計劃時,周潔有些不安,擔心事情處理不好,會不會弄巧成拙。這種顧慮很快被方啟明幹脆利落的行動驅散了。
晚飯時,方啟明不怎麼說話,隻是若無其事地窺探著方英的表情,而周潔則略有點兒不安,總是給女兒碗裏夾菜,有一句沒一句問女兒學校裏的事情。
方英對自己這些天來給父母帶來的憂慮十分慚愧,而今天她覺得,也許她又能讓父母開心一下了。所以當聽到媽媽問起最近學習緊不緊張的時候,方英靦腆地把最近兩次考試自己成績都不錯的事兒告訴了父母。
聽了方英的話,方啟明周潔當然有幾分高興。不過這並沒有真正驅走兩人心頭的疑雲,尤其是做父親的方啟明,暗中覺得女兒愉悅的心情中,除了因為學習成績而恢複的自信,似乎還有其它某種方啟明既陌生又熟悉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