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子宮連接不斷、過強過頻地收縮易造成胎盤血液循環受阻,而易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或死亡;
⑤胎兒娩出過快,胎頭在產道所受的高壓突然解除,易致新生兒發生顱內出血;
⑥若來不及接生,新生兒墜地可能發生骨折、外傷等。
因此,急產有許多危害,產婦應盡量預防急產。那麼,若產婦在家中或去醫院路上發生了急產怎麼辦呢?
產婦一旦在家中發生了急產先兆,應采取下述措施:
①產婦及家人不要驚慌,保持鎮靜,立即撥打急救電話,請求救助。
②讓產婦不要用力,躺於床上,臀下墊鋪有幹淨塑膠布的被子,用肥皂水清洗外陰及肛門區。
③陰道口露出胎頭時,輕輕按壓胎頭,幫助娩出,注意千萬不要用力牽拉胎頭。
④當胎頭娩出後,輕輕下壓、上抬胎頭,以幫助前肩、後肩娩出,隨之胎體娩出。
⑤胎兒娩出後,用幹毛巾把新生兒擦拭幹淨,然後用浴巾或棉織毯子包起來,並用幹淨柔軟布擦淨新生兒口腔內黏液。若新生兒不哭,應立即清理口腔內分泌物,用手掌試著輕輕摩擦其背和胸。
⑥不要牽拉或切斷臍帶,待胎盤自然娩出後,用幹淨的布或紙把胎盤包起來,放在高於新生兒的地方。
⑦用毯子或被子給產婦保暖;若產婦流血過多,則把腳抬高,躺在被子上。靜靜等待急救中心人員的到來。
若在去醫院的路上發生急產,則應采取如下措施:
①馬上停車,打開車燈,將產婦放在後座上,臀下墊上被子和毯子。
②新生兒出生後的處理方法同在家中急產一樣。首先注意擦拭嬰兒身體,揩幹鼻、口腔中的血及羊水,並裹上毛巾或毯子,後側向放在產婦肚子上,迅速送往醫院。
③車內狹窄,必須注意防止新生兒窒息。
28.為什麼會發生胎死宮內
胎兒死於宮內最常見的原因有:
(1)胎兒染色體異常
決定胎兒發育性征的染色體結構異常,缺失、折斷或異位等,使胎兒無法正常地發育與生存,而夭折於母腹之中。
(2)胎兒嚴重畸形
由於某些不利於胎兒正常發育的因素的幹擾,使胎兒發育出現了嚴重的缺陷,無法適應宮內的環境而死亡,如無腦兒、腦脊膜膨出、心房或心室間隔缺損、內髒外翻等等。
(3)臍帶因素
臍帶是聯係母體與胎兒的“生命線”。臍帶裏富含營養與氧氣的靜脈血從胎盤流入胎體,供胎兒生存、生長之需要。如臍帶中血流受阻或中斷,胎兒就會被扼死在宮中。
(4)胎盤衰老
過期妊娠,胎盤梗塞、胎盤功能極度衰退,無法供應胎兒生存所需營養物質與氧氣,可導致胎兒死於子宮內。
(5)胎盤早剝
胎盤早期剝離,胎兒尚未娩出前胎盤即已從子宮壁剝離,使胎兒突然中斷了生存所必需的血供,而夭折子宮內。
(6)前置胎盤
中央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盤,突發陰道大出血時,若搶救不及時,母親與胎兒可因突然失血而死亡。
(7)胎盤邊緣血管竇破裂
突發陰道大量流血,胎兒可在瞬間死亡。
(8)母體中毒
當母親急性重度中毒(藥物、農藥等)導致母體垂危,胎兒可斃命。
(9)母親合並症
若母親妊娠合並重症妊高征、子癇頻頻抽搐、急性心衰、肺水腫、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嚴重疾患時,胎兒也可死於宮內。
29.死胎不及時處理有何危險
胎死宮內後,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對孕母造成嚴重的損害。
(1)心理損害
由於胎兒不幸早亡,致使妊娠的母親痛徹心肺,寢食難安。
(2)孕母中毒
胎兒死亡4周以上,如果死胎遲遲不排出體外時,由於胎體死亡、腐敗、分解出“毒素”,可以引起母體“中毒”。
(3)準媽媽DIC
死亡後胎兒腐爛的屍體隨時釋放出“凝血活素”,此“凝血活素”被吸收進入母體後,可引起準媽媽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的孕婦,會出現周身出血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粘膜出血,鼻衄、牙齦出血,嘔血、咳血、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皮膚、粘膜出血點、出血斑、手術切口出血等。因此,胎兒死亡後,若不及時處理,可危及母體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