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曹雪芹寫盡了寶黛愛情的憂傷與甜美,寫盡了人世的悲喜與離合。歲月悠悠,恩怨滄桑,冷暖閑愁,兩百年來,一部藝術的《紅樓夢》令多少癡男怨女在愛情的詩與歌中黯然神傷,卻淚眼漣漣,不忍釋卷。
在曹雪芹筆下,大觀園原是榮國府的一座“後花園”,為迎接元妃省親,擴充改建為“省親別墅”之後,成了小說主要人物活動的場所,附麗著許許多多動人魂魄的故事情節。暫且不管賈府的興衰榮枯,奢華頹敗,也不論淌著淚影的幽情幻夢,悲劇人生,還是步入莊嚴肅穆而又端莊典雅的正門,去領略一番丹碧生輝大觀園的豐神韻致。
太湖石堆成的假山,最先躍入眼簾。山石形狀各異,如鬼似獸,若雲似仙,縱橫拱立。蔥蘢古鬆,點綴石間。尋著翠綠苔蘚,撩開婀娜藤蘿,微露羊腸小徑,此為寶玉題“曲徑通幽處。”“進入石洞,隻見佳木蔥蘢,奇花爛漫,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瀉於石隙之下。”(《紅樓夢》第十七回)沿蜿蜒蛇行的幽徑穿洞而過,便豁然開朗,園中諸景,盡現眼前。峰回路轉,“青溪瀉玉,石蹬穿雲,白石為欄,環抱池沼,石橋三港,獸麵銜吐。橋上有亭”——沁芳亭。登亭環望,遊目騁懷,但見飛閣流丹,滿園翠綠,遊廊浮水,層層疊疊,更有玉橋倩影與漣灩波光相融,仿若仙境一般。難怪這裏成了寶黛經常幽會的地方。我好像看到讀著《會真記》的寶玉正把微風吹落的桃花,從身上抖入池中。就又想起《西廂記》裏的名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果然,黛玉要把這落紅“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幹淨!”竟至後來詠出纏綿不勁悲悲切切的《葬花吟》。“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一聲杜宇守春歸,寂寞簾櫳空月痕!”這是黛玉《桃花行》裏的詩句,真個是“愁緒滿懷無釋處”,“花解憐人花也愁”。沁芳亭裏賞《桃花行》,縱使千樹萬樹桃花開,陽春煙雲披紅霞,也隻能若黛玉般孤憐芳心,頓覺人麵桃花,“沁芳”也虛幻了。沁芳亭的正北岸“現出一座玉石牌坊,上麵龍蟠螭護,玲瓏鑿就。”“省親別墅”四個鎏金大字鐫刻在正上方,牌坊後麵刻著“國恩家慶”。左右分別刻寫“雲影”、“波光”。趕上每年一度的“大觀園迎春會”,還要在這裏演示省親之日的熱鬧情景:園內處處張燈結彩,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忽聞金鑼開道,浩浩蕩蕩的省親隊伍緩緩而來,元妃頭戴鳳冠,身著百鳥朝鳳亮麗宮袍,在眾宮女、太監的護擁下,走下轎來……元妃在《紅樓夢》裏雖是曹雪芹簡筆點到,筆墨不多,她的榮衰卻是賈府運命的預示和映照,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由沁芳亭往西,過翠煙橋,便是粉牆環護、綠柳周垂的怡紅院。這裏富麗宏闊,金碧輝煌,進了門,兩邊遊廊相接,山石點襯,“一邊種幾本芭蕉,那一邊是一樹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金縷,葩吐丹砂”。(《紅樓夢》第十七回)鬆樹下,兩隻仙鶴似仍在剔翎,真好像怡紅公子再現了一般。房內四麵皆是雕空玲瓏木板,五彩雕鑼,銷金嵌玉,都是流雲百蝠,歲寒三友,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萬壽萬福,各式各樣。室內種種擺設,琴、劍、懸瓶,筆墨紙硯,盆景彩綾,古董玩器之類,玲瓏剔透。西房是寶玉書齋,並有晴雯居住的粉紅閨帳。東房是寶玉居室,襲人住在帳後麵的暖閣。出得房來,見後院薔薇滿架,一泓池水,清澈透亮。順斜廊直通山頂軒廳,賈寶玉常約眾姊妹在此吟詩、賞月、猜謎。靜靜地坐一會,就好像有溫馨濃鬱的脂粉香往鼻子裏鑽,嬉鬧悅耳的鶯聲笑語響在耳畔。
在賈寶玉眼裏,大觀園諸所景致以怡紅院、瀟湘館最佳,自然是他心裏想著“木石前盟”之故。誰知終了與寶釵結成“金玉良緣”,落得最後紅塵看破,“懸崖撒手”。不過,瀟湘館確實是翠竹掩映,清悠雅靜,“有鳳來儀”的去處。這裏萬竿鳳尾森森,回廊流水潺潺,石子小徑彎彎,數楹修舍,或明或暗。黛玉的書房與一座臨水的玲瓏小亭相接,此處是她賦詩、小憩的地方。夏日池中荷花盛開,縷縷荷香伴著濃濃的書卷氣,飄向園外。竹下溪畔漫步,進得黛玉書房,見“窗戶外竹影映入紗窗來,滿屋內陰陰翠潤,幾簟生涼”,已平添了幾分哀怨,幾縷惆悵,若是秋風蕭瑟,霜雨敲窗,寒煙漠漠,真個要悲撫一曲,長歌當哭,歎紅顏薄命,知己難覓。想想那冷月葬花魂的孱弱女子,本是孤高的性,多愁的心,卻在病重臥榻而綿綿情思不斷的時候,聽到寶玉娶親的喜慶鼓樂,怎能不萬念俱灰,心死魂亡,“焚稿斷情,魂歸離恨天。”讀《紅樓夢》每到此處,我隻有擲書案頭,向隅而泣,掬一把淚給黛玉,捧一顆心給紅顏。